說起北京烤鴨,不得不提起全聚德。這位北京“烤鴨一哥”已經156歲,在近日,公佈了前三季度的財報。

圖/源自網絡,僅供學習

財報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全聚德實現營收5.16億元,同比減少56.71%;淨虧損2.02億元,同比大跌484.40%。全聚德稱,主要是由於疫情導致公司營業收入大幅減少。

2.02億元,是什麼概念?

據調查,全聚德前幾年的淨利潤分別爲1.36億、0.73億、0.45億,也就是說,2020年的三個季度“奮鬥”結果,就是直接虧光幾乎三年的利潤!

此外,全聚德2020年三季度獲得政府補助520.6萬元,補助金額同比增加127.98%,靠政府補貼“養着”輸血。

近年來也是源源不斷的政府補貼,輸血、放血,我們卻看不到真正的轉型,加上日益走下坡路的消費者口碑,“鴨王”的轉變需要等到何時?

全聚德創建於1864年,以傳統掛爐烤鴨而聞名。

1994年,中國全聚德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主營餐飲服務及食品加工銷售。

2007年11月,全聚德登陸深交所,成爲首家A股上市的老字號餐飲企業。

剛開始,全聚德憑藉“國宴”標籤,一路高歌猛進,連續五年業績直線上升,最鼎盛的時候,營收曾達到19.44億元,淨利潤一度突破到了1.5億元。

直到2013年,隨着“八項規定”的出臺,全聚德失去了最重要的一項業務來源——公務消費,業績就有了走下坡路的徵兆。

到了2018年,全聚德的利潤接近腰斬。

所以,算起賬來,疫情的影響不過是最後一擊。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認爲:

朱丹蓬所言,也正是許多老字號品牌的通病,像是不久前被噴上熱搜的厲家菜、狗不理包子等等。

看回如今“失寵”的全聚德,儼然是走到了生死關頭,只有徹徹底底大膽改革,才能走出持續虧損的陰影。

著名商業顧問劉潤曾說,“一切商業的起點,都是消費者獲益 ”。

發家於市井的全聚德,自身定位中高端餐飲品牌,註定了客戶羣體年齡成熟、偏大,如今,面對消費者日趨年輕化,5G時代同時來勢洶洶,如果不將年輕圈層作爲企業重點客戶畫像,不把年輕人利益放第一,又談何未來?

於是,全聚德集團副總經理劉國鵬表示:全聚德當務之急是要吸引年輕人,擁抱互聯網。

2016年4月,全聚德外賣品牌“小鴨哥”正式上線。

這確實是一件值得銘記的突破,也是全聚德156年來,第一次真真正正把烤鴨搬上了電商。

然而,電商這條路,比想象中更困難,小鴨哥來得快,去得也快。

2016年,小鴨哥品牌剛剛推出時,全聚德股價曾一度漲停,股價攀升。但經過一年多的運營,小鴨哥的經營未能達到預期。

數據顯示,2016年鴨哥科技淨利潤爲負1344.4萬元,2017年上半年淨利潤爲負243.7萬元。

截至2017年4月停業,一年多的時間裏,鴨哥科技沒有能幫助全聚德提升利潤水平,反而拉低了上市公司利潤。

完全叫停是不可能的,因爲全聚德仍然堅持將電商賣鴨作爲重要經營重心。

2019年,全聚德直接拿掉總經理張力,挖來了東來順的電商渠道一把手周延龍,接替上任張力的位置。

新官上任三把火,周延龍的重要任務,就是幫助這位“失寵鴨王”打通電商渠道,挽救當時的局面。

據2019年第三季財報數據顯示,全聚德利潤已由2191.27萬元增加至4382.53萬元,說明電商賣鴨的可行性。

好景不長,疫情撲面而來,這場疫情又將全聚德剛燃起的希望,瞬間澆滅。接下來日益消瘦的全聚德又該如何擺脫困境,又是一個世紀難題。

截止至2020年10月30日,全聚德總市值爲30.48億元。

相比起2007年上市之初110多億的市值,足足跌了7成,80個億怎麼就消失了呢?

做餐飲的人,都希望自己的品牌成爲老字號,因爲老字號就是標杆、是榜樣、是領頭羊,那爲什麼如今的老字號不香了呢?甚至到了生死的抉擇?

其實,老字號跟人生一樣,打敗每個人的不是殘酷的現實,也不是強勁的對手,而是自己。性價比太低

“北京全聚德烤鴨,北京人不喫;天津狗不理包子,天津人不喫”。

“太貴了,不值那個錢的”

“味道越做越難喫,只能騙騙外地遊客”

“幾十年不變,服務、產品都跟不上”

羣衆的眼光是雪亮的,消費者的口碑是最重要的,傳承不應該只有名號,更重要的是味道。

回首1986年的全聚德,一隻烤鴨8-10元。

當時每個人月均工資50元,爲了一隻鴨子,有人省喫儉用,還是願意排隊喫上一隻過嘴癮,接着就要喫大半個月的土。

如今,許多人都消費得起一頓烤鴨,反饋卻是“又貴又難喫”,業績明顯下滑的原因就是性價比太低。

服務太差

人民網海外版曾點評老字號厲家菜:“你的傲慢會拖垮你”,因爲在厲家菜的服務裏,不允許顧客點菜,做什麼喫什麼,但是菜品質量卻不配這樣硬氣的“腔調”,於是厲家菜一夜之間噴上熱搜。

而在全聚德身上,也有類似的情況。除了價格高昂,最讓消費者氣憤的是服務差,以及強制收取10%的服務費,再次拉低消費者對全聚德的好感度,這樣的操作,怎麼會有回頭客呢?

(小編:敢情我這是花錢還找了不開心?說好的“顧客是上帝”呢?)

新品匱乏

我們都知道與時俱進纔不被社會淘汰,面對90、00後的z時代年輕人,新鮮、好玩、有趣就是這些年輕人的訴求,而老字號依舊在原有的軌道上“因循守舊”,不願走出來,因此在現在的環境裏顯得格格不入。

對於餐飲行業而言,“極致性價比”、“沉浸式就餐體驗”、“直播新玩法”、“個性定製化服務”等等這些關鍵詞,就等於餐飲行業近幾年的成功發展思路。

也正如前文所言,全聚德目前的主要問題也正正是:品牌老化、產品老化、場景老化、運營模式老化以及服務體系老化等,值得一提的是,全聚德同時也面臨着同行業內的“後浪”威脅。

而“後浪”有如大董,客單價逼近130元/位,雖然價格高,但勝在就餐環境、以及不斷創新遞進的西式烤鴨菜品,俘虜了很多國外友人和高端人羣,可見,“創新”對於餐飲行業而言,就是至關重要的發動機。

小編認爲老字號需要被傳承,就不能再喫“老本”,別讓老牌IP變成“倚老賣老”的形象而已。

就好比不斷創新“五芳齋”一樣,在與各類新鮮事物跨界合作忙的不亦樂乎,說明生存上百年的餐飲品牌,仍然可以通過“創新”,找到屬於自己的賽道。

當下的全聚德,是否能在傳承與創新之間重獲市場認可,能否自救走出這場困境,需要看它自己的造化了。

美味傳承、飲食文化傳承也是行膳餐飲研究院的目標之一,小編仍然非常期待這隻“日漸消瘦”的 鴨子,重新翻盤破局,成爲一隻“豐滿肥美”的鴨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