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看一部小說,常常把自己代入到了主角的位置,似乎他的愛恨情仇,都是我們自己在經歷一般。當全書完結,合上書本之際,會有一種恍如隔世的感覺。而書中的一些角色,往往是我們“理想化”的自己,然而現實中我們的所作所爲,乃至心境和選擇,卻讓我們成了書中讓自己反感的角色。比如說《陳情令》裏的魏嬰與江澄。

《陳情令》中魏嬰之所以讓人那麼喜歡,其實也是因爲他的個人魅力。對待朋友,他真心誠摯,如果可以,他願意爲了對方赴湯蹈火。就如溫寧在窮奇道時,魏嬰大雨中將他找出來,之後便是正是脫離正派,走上一條不歸路。只是一個他人喊打的溫家人,只是一個與自己相處時日比不過江澄的人,魏嬰卻願意爲了他,成爲了夷陵老祖。

對待自己的恩人,魏嬰更是付諸了良多。客觀來說,江家都算是他的恩人,當初江宗主將他帶回江家以後,江澄與師姐江厭離都把魏嬰當成了江家人,給了他親人一般的溫暖。於是之後,換做魏嬰爲江家傾其所有,只要江澄能好,他願意剖出自己的金丹;看到師姐被人欺負,他願意成爲第一個維護師姐的人。

哪怕之後江澄對魏嬰恨之入骨,魏嬰心中也永遠愛着江家每一個人。魏嬰的所作所爲,是一種理想化的人性,我們嚮往這樣的人性光輝,彷彿自己就是這樣的人。

魏嬰在奪舍重生前的一生裏,都仗義行事,只堅信自己心中的正派。他的心中只有善與惡,沒有所謂的黑與白,那些自詡正義的正道人士,面對溫家人,無論老少善惡一律喊打。

對夷陵老祖的斬殺,也只是不分青紅皁白的惡意,說白了還是爲了魏嬰的陰虎符。這樣的正派,魏無羨不屑於爲伍,哪怕面對與世界爲敵的危險,也在堅持做自己。

魏嬰,其實正是我們很多人想要成爲的那個人,我們也甚至以爲,自己就是活成了他的樣子。但是實際上,我們每個人都只不過是成了讓人失望的江澄而已。

曾經年少的江澄,也許也與魏嬰一樣,有着心中理想與追求,懂得分辨善與惡。如果可以,他也許也更想成爲魏嬰那樣的人,能夠堅持自己所想,追求自己所理想。但是在自己的父母亡故,江家被血洗以後,曾經的少年終是沒有抵過這世間的殘酷洗禮。

江澄沒有魏嬰那般無所忌憚的勇氣,經歷了父母的亡故,就讓他一蹶不振,若不是魏嬰給了金丹,不知他的一生是否便落魄度過。在接手江家之後,江澄更是看不到善與惡,只相信正與反。魏嬰的離經叛道,在他眼中也成了添麻煩的存在。江澄不再堅持維護正義,維護自我,跟着所謂正派人士站隊,成了江澄最多的選擇。

之後在魏嬰選擇與正派人士劃清界限時,江澄也終於不再做魏嬰身邊的家人,並且爲了鞏固江家地位,給衆人一個說法,與魏嬰假戰。雖然只是表面樣子,卻又何嘗不是傷了魏嬰的心。從此後二人也便再回不到曾經,江澄也再不是當日鮮衣少年,讓人失望至極。

我們現實中的人也正是這樣,都想活的堅持自我,保留本真,可是爲了討生活,又不得不隨波逐流,跟着大家的選擇進行選擇,爲了生活,都已經忘了自己曾經的堅持與追求。也許我們也就像江澄一般,心中想讓自己成爲魏嬰,可是最後卻只是活成了讓人失望的江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