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脫貧攻堅工作中,鳳翔縣長青鎮石頭坡村積極探索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路徑,通過土地流轉、成立經濟合作社等方式不斷增加集體收入,從而幫助羣衆脫貧致富。

今年75歲的薛志義,曾是長青鎮石頭坡村上建檔立卡貧困戶,過去由於老伴生病常年需要喫藥治療,因此家裏一直入不敷出。在村上成立了經濟合作社後,薛志義便加入了其中,生活條件得到了很大改善,最終順利脫貧。

採訪 鳳翔縣長青鎮石頭坡村 村民 薛志義:村上自從辦了合作社以後,我心情也舒暢,一有功夫就到合作社勞動,每個月還能掙個七八百塊錢,加上(養老和高齡補貼)就是1000多塊錢,完全把我養過去。

針對村上勞動力缺乏、作務技術落後、效益不高的現狀,石頭坡村積極探索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路徑,靈活運用“資源、資產、資金”三要素,通過土地流轉、合作社等方式,不斷增加集體收入。目前,石頭坡村蔬菜種植項目共流轉耕地300餘畝,栽植新品種大蔥150餘畝,油菜60畝,育植大蔥秧苗20畝,毛收入約30萬元,淨收益約12萬元。

採訪 鳳翔縣長青鎮石頭坡村 黨支部書記 潘勤珠:集體經濟年總收入今年我想能達到40萬元左右,到年終的時候,涉及到的貧困戶要拿出20萬餘元進行分紅,使村民直接享受到集體經濟給他帶來好處,給貧困戶帶來穩定的收入,提供就業崗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