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雙十一”的賬單似乎牽動着不少人的興奮神經。“瞭望君”卻注意到這樣一份沉甸甸的“成績單”——

10月21日,江蘇省統計局和國家統計局江蘇調查總隊聯合發佈2020年前三季度江蘇經濟運行情況:根據地區生產總值統一覈算結果,前三季度全省生產總值達73808.8億元,同比增長2.5%

2.5%,高於全國增速1.8個百分點!這是東部經濟大省江蘇前三季度經濟社會發展結出的又一份亮眼答卷。

就在昨天召開的省委常委會會議暨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充分肯定了江蘇前三季度經濟發展所取得的成績:

今年以來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巨大沖擊和複雜嚴峻的內外部環境,我省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指示精神和中央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全面落實“六穩”“六保”任務,不但穩住了經濟基本盤,前三季度經濟增長2.5%,回升勢頭明顯,發展質態趨優,高質量發展在攻堅克難中邁出堅實步伐,而且兜牢了民生底線,保持了社會大局穩定。

數字鼓舞人心。受疫情影響,江蘇經濟增速從一季度下降5.0%、上半年增長0.9%,回升至前三季度增長2.5%,打出一個漂亮的“√”字。

數字來之不易。這也是江蘇全省上下在科學做好疫情防控基礎上,在“雙循環”大背景之下,努力推動各地、各行業生產生活秩序快速恢復帶來的積極轉變,彰顯出江蘇經濟發展的強大韌性與活力,更勉勵我們要再接再厲、奮力奔跑!

這份答卷背後,藏着什麼樣的“通關密碼”?一起來品。

①大項目、投資依舊站C位

作爲經濟發展的“壓艙石”,重大項目的建設推進一直備受江蘇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前三季度,江蘇經濟的持續回暖,也與前期抓大項目、穩投資密切相關。

實際上,由於疫情影響,今年項目建設推進相較於以往,困難多了不少。爲了“唱好”項目建設這個“重頭戲”,江蘇新招實招不斷。

俗話說,領導帶頭,萬事不愁。自2018年起,江蘇推出一項重磅新舉措,集結省委、省政府領導之力,出手“穩投資”——建立省委書記、省長負總責,每位省委常委、副省長掛鉤聯繫推進省重大項目的制度。今年以來,這項制度更是發揮了其獨特的作用。(詳情請看《唱好項目建設“重頭戲”,江蘇這個“大招”使得如何?》)

連雲港國家級石化產業基地 連雲港市委宣傳部供圖

今年3月上旬,江蘇省委書記婁勤儉、省長吳政隆深入無錫SK海力士、徐州徐工特種起重機械、鹽城東山精密等多個項目現場調研指導,明確要求加大重大項目建設推進力度,精準解決問題,全力維護產業鏈穩定。

“瞭望君”瞭解到一組數字:今年以來,對掛鉤聯繫的34個省重大項目,省委常委、副省長們深入項目現場開展實地調研30餘次,召開專題調度會辦會7次,現場協調、跟蹤督辦、集中會辦、馬上就辦,給予項目建設最直接最有力的支持。

截至9月底,吳江京東方柔性智慧顯示終端、南通通富微電芯片封裝測試、南京欣旺達三元鋰電池、無錫海辰8吋晶圓、揚中長城汽車核心零部件等39個重大產業項目實現部分竣工投產或試生產,其中不乏由省領導掛鉤的重大產業項目。

9月22日,江蘇省第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十八次會議聽取今年以來江蘇重大產業項目推進情況的報告。報告指出,全省重大產業項目完成投資情況好於預期,130個重大產業項目1至8月完成投資約1370億元,投資完成率達74%。

作爲撬動投資的重要支點,大項目密集開工的背後,是在江蘇四處湧動的招商熱潮。前三季度,全省固定資產投資較去年同期下降1.7%,但降幅已比上半年、一季度分別收窄5.5個和18.5個百分點。

翻看這份前三季度的“成績單”不難發現,傳統“三駕馬車”中的投資,扮演拉動經濟恢復的重要引擎,這離不開招商引資的源頭活水。

放眼前三季度,從省裏到地方,江蘇“學霸班”在招商引資上可以說是倍加努力、各顯神通。

金秋9月,江蘇各地集中辦起了“大事”。從“金洽會”“2020世界工博會”再到剛剛落幕的“中國(泰州)國際醫藥博覽會”......半個月內,全省近十場盛會輪番登場。(詳情請看本號文章:《深度|盛會“王牌對王牌”!江蘇最近爲何密集“辦大事”?》)

盛會連連,投資的腳步也接踵而至。以連續舉辦了31年的“金洽會”爲例,51個項目總投資3233.4億元,11個100億元以上內資項目、3個10億美元以上外資項目,含金量不是一般的高!

揚州聘請1000名“招商大使”,發揮企業家對相關產業鏈熟悉、人脈資源豐富、招商手段靈活的優勢,讓“招商大使”成爲揚州發展的代言人、招商引資的特派員、項目建設的助推者。(詳情請看本號文章:《這兩件事,揚州市委書記爲什麼特別上心?》)

更令人關注的是,近半年來,江蘇省委書記婁勤儉已會見企業家10餘次,其中不乏來自綜合金融、現代物流、能源、食品生產、軟件信息技術等行業的企業家代表。在會見中,他與企業客人會談交流的關鍵詞更多的還是“深化合作”。(詳情請看本號文章:《頻頻會見企業巨頭,江蘇省委書記有何深意?》)

10月10日,江蘇省委書記婁勤儉還在蘇州與當地10位民營企業家開啓面對面“羣聊”,目的除了集思廣益編制好“十四五”規劃,還有深入瞭解當前企業發展運行情況,進一步爲企業發展創造良好環境。(詳情請看本號文章:《深度|從座談到餐敘,江蘇省委書記與民營企業家的這次“羣聊”有何用意?》)

企業巨頭的頻繁到訪,也從另一個角度說明外界對江蘇的投資環境、營商服務日益看好,願意到江蘇“大展拳腳”。

江蘇的吸引力,不僅來自於強勁的發展韌性和活力,也來自於對企業家細緻入微的關切愛護。市委書記、市長輪流“請客”,近距離暢談發展......在南京、鎮江、泰州等地一場場企業家早餐會喫出發展“好味道”和新成效。(詳情請看本號文章:《今天,南京這個早餐會,真香!》)

崔曉/攝

受疫情影響,作爲開放大省,外貿外資首當其衝受到衝擊。爲了穩住外資,江蘇給錢、給地、給服務,全球招商宣講輪番登臺……各地通過“互聯網+精準招商”保持外資引進力度、“一企一策+全要素保障”推動重大外資項目落地、“降門檻+綠色通道”建設高標準外商投資環境,打出穩外資一系列“組合拳”。

一點一滴的努力都化作實實在在的數據。進入三季度,作爲外資外貿大省的江蘇,對外貿易亮點頻頻湧現。蘇州海關發佈的數據顯示,8月蘇州實現外貿進出口2060.6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7.5%,環比增長2.2%,再次創出去年以來單月外貿新高。蘇州增速映射出全省韌性。

一個關鍵性轉變是,前三季度,全省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0.8%,增速年內首次由負轉正。”江蘇省統計局負責人說。

投資的腳步證明一切。就在6月18日,婁勤儉在南京會見了新加坡金鷹集團主席陳江和,並共同見證了金鷹(溧陽)萊賽爾纖維項目、金鷹(如皋)產業園項目簽約。而兩個項目預計總投資超過500億元。

“瞭望君”注意到,爲了穩住外貿基本盤,10月至12月,江蘇將再推55場“江蘇優品·暢行全球”線上展會,包含50場線上對接會、5場線上國際展會。這是繼今年6月舉辦22場線上展會後,江蘇再次組織開展系列雲展活動。

②產業鏈升級爲發展“強筋健骨”

從各項指標看,第二產業起到了復甦主力的作用。前三季度全省40個工業行業大類中有25個行業增加值實現增長,增長面達62.5%,比上半年足足提高7.5個百分點

這在客觀上反映了江蘇先進製造業對於外部環境惡化的抗打擊能力在增強。可以預見,隨着傳統制造業加快轉型升級,補鏈強鏈延鏈工作進一步推進,產業鏈供應鏈更加穩定,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江蘇經濟將贏得更堅實的支撐。

說到這裏,不得不提一個當下最火的話題。

今年5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首次提出“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要求研究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競爭力。

因而,在“雙循環”大背景之下,如何提升國內大循環的主體地位,補齊產業鏈供應鏈關鍵環節,也成了各地最迫切的任務之一

回放江蘇前三季度“成績單”,經濟從一季度同比下降5%,到上半年實現0.9%正增長,再到前三季度同比增長2.5%。數據向好、經濟回暖的背後,離不開江蘇對於“雙循環”大課題的早研究、早部署,對產業鏈創新升級的不斷探索。

7月29日,江蘇省委十三屆八次全會召開,婁勤儉在會上強調,要堅持以我爲主,統籌兩個大局、用好兩種資源,全面加大科技創新和進口替代力度,努力重塑新的產業鏈,形成參與國際競爭合作的新優勢。下一步,江蘇將盡快建立省領導掛鉤聯繫產業鏈制度,確保這項工作強力推進、儘快突破。

領導擔任“鏈長”,在省內已有探索。今年7月,南京在省內率先嚐鮮“鏈長制”,明確由市領導擔任八大產業鏈鏈長。新醫藥與生命健康產業躋身作爲八大產業鏈,足以顯示南京全力發展這一產業的決心與信心。

面對挑戰,江蘇這個“尖子生”冷靜而沉着地意識到,要積極應對嚴峻複雜的外部環境和製造業國際競爭格局的深刻變革,必須率先加快推進製造業的能力積累與轉型升級,並以此作爲促進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重要支撐,進而鞏固與提升中國製造業的核心競爭力。

今年5月,工信部正式批覆國家集成電路特色工藝及封裝測試創新中心落戶無錫,這是繼國家先進功能纖維創新中心躋身“國家隊”後,全省第2個、全國第16個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

當前,以“國”字號創新中心爲代表,江蘇圍繞集成電路等先進製造業集羣重點領域,針對行業前沿技術和關鍵共性技術,聚力製造業創新中心建設,驅動產業鏈攀升。目前,江蘇還有9家省級製造業創新中心正爲“升級”準備着,另有27家正在培育中。

③消費升級點亮新經濟藍海

疫情雖然給經濟社會發展造成了較大沖擊和影響,但也孕育了新的契機。

數據顯示,前三季度,江蘇新興消費需求加速增長。從零售額的增速看,智能家用電器和音響器材類零售額同比增長83.6%,新能源汽車零售額,則更是同比增長了300.3%。與此同時,網上訂餐、網上訂房等新模式備受消費者青睞。

這些在疫情防控中湧現的新業態、新模式,並不僅僅只是“應急之舉”,同樣是引領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引擎。促進供需精準對接,加速新經濟與傳統產業“大融合”,各方力量將匯聚起高質量發展的澎湃動能。

在需求端,消費回暖的同時,消費升級趨勢更爲鮮明。江蘇各地別出心裁放大招,讓大衆消費有了更多的“打開方式”。

圖片/蘇州發佈

從蘇州“姑蘇八點半”到南京“遇見夜金陵”,再到宿遷“酒都不打烊”……下半年以來,夜經濟成了江蘇消費回補的“標配打法”。

揚州東關街夜生活一直十分豐富。爲了加強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建設,東關街進一步延長營業時間,從晚九點延長到十點,近期開展了爲期兩個月的啤酒美食節、東關街遊樂天地等夜市活動。據統計,2020年國慶期間,東關街接待遊客近52萬人,街區營業收入近4000萬元。

今年中秋國慶“雙節”期間,恰逢徐州市第二期消費券發放使用之時。徐州共覈銷114.53萬元消費券,拉動約900萬元銷售規模,市區參與活動的商家營業額已恢復到去年同期的96%。消費券已成爲刺激消費者走出家門、重啓線下消費的催化劑。

9月8日晚,2020年“全國消費促進月”暨江蘇“品質生活·蘇新消費”第二季系列促進活動啓動儀式,在南京新街口舉行。“江蘇是消費大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佔到全國十分之一。”江蘇省商務廳二級巡視員王存介紹,龐大的消費市場也帶來強烈的轉型需求,因此除優惠促銷活動、體驗式消費、汽車展銷外,今年還會加強省級步行街改造提升和培育壯大,並與夜經濟發展協同推進,“更好地打造夜經濟品牌”。

消費升級,帶“活”從生產到消費再到城市配套“一整條線”。前三季度,新興消費需求加速增長。從零售額增速看,江蘇智能家用電器和音響器材類零售額同比增長83.6%,計算機及其配套產品類零售額增長5.9%,智能手機增長6.8%,而新能源汽車零售額,則更是增長300.3%。

“新能源汽車等商品零售額激增,一定程度源於新興產業投入力度加大。”江蘇省統計局負責人告訴記者,前三季度,全省高技術產業投資同比增長11.3%,已連續5個月保持兩位數增長,其中高技術製造業投資增長9.9%,高技術服務業投資增長18.4%。

從消費端來看,江蘇先後出臺減費降稅、擴大內需、促進消費等政策刺激,居民消費持續改善。前三季度,全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6543.0億元,降幅比上半年收窄4.7個百分點。隨着直播帶貨、網上訂餐等新模式迅速發展,網上零售也快速增長。如今,手機成了“新農具”,直播成爲“新農活”。今年以來,全省農業生產和農產品銷售加速數字化,各地積極嘗試農業電商發展新模式,“直播+”新業態讓農產品穩產保供和農戶致富增收後勁十足。

統計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全省農產品網絡銷售額達606億元,同比增長31.7%。其中,三季度同比漲幅較一二季度分別增加21.9個和4.7個百分點。

延伸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