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務工”,這裏是指農民從農村到城市工作的一種稱謂,從上世紀的八九十年代開始,進城打工就成了一種潮流,在零幾年的時候外出打工到達了一個巔峯,最早的一批農民工其實很多人是爲了賺取一點辛苦費貼補家用,再加上當時處於改革開放初期,城市需要大量的勞動力,所以很多人利用農閒時節外出打工。

不過,現在外出的農民依然比較多,可是並不是說都在城裏打工,其實從電視新聞上大家也可以看到,現在很多企業出現了“用工慌”的問題,如果客觀的來說,實際上是進城打工的年輕人少了,那麼問題來了,進城務工的年輕人少了,可爲何農村又出現了“空心化”的問題呢?其實也很好理解,現在很多年輕人雖然不看好打工,但他們普遍會選擇創業或者會選擇在就近的縣城工作,所以城裏的“用工慌”只是一個地裏因素問題,當然除了這個問題,還有一個問題更是顯著,那就是現在進城打工的工人逐漸偏向“老齡化”,比如說很多的工地、綠化、環衛等,一般都在六七十歲,那麼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下面這4個原因讓他們很無奈。

1、農村工作難找

按照六七十歲這個年齡來說,都是到了退休的年紀在家享清福的時候,可是這部分老農非但不在家享清福也很少去種地,基本都是在外找個體力工作打工,主要原因就是爲了賺錢生活,而在農村工作難找是目前最大的難題,現在的農村即便發展得越來越好,可實際上鄉鎮企業少之又少,即便有,很多還有針對性,不是需要技術工就是年輕人,要不然就是給的工資太低,那麼這部分老人想要打工只能選擇去城裏打工,雖然累了點,但是最起碼賺得多,就業的崗位也比較多。

2、爲了養老

“爲了養老”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很多人說以前農村不都是子女來贍養老人嗎,沒錯以前農村基本都是子女贍養老人,因爲農村人沒有退休工資,但是現在不同了,一方面現在子女的生活壓力越來越大,根本就無力承擔養育雙方的老人,很多農村老人只能自給自足,除非走不動,這就是農村最真實的現狀,而很多老人一輩子的心血基本都爲子女付出,很多農村老人是沒有存款的,那麼既然自己到年紀大了沒人養,只能靠自己賺錢,柴米油鹽要錢,自己看病要錢,給孩子壓歲錢也需要錢,總不能都跟子女要,爲了自己能更好的活着,只能選擇外出打工,筆者就曾見過一位70多歲的老人夫妻給別人看大門,因爲子女剛買了房子壓力大。

3、思想的轉變

六七十歲確實是一個退休的年紀,以往很多這樣的農村老人都是在家看孩子,可現在不同了,現在看孩子可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很多農村老人不願意照顧子女的孩子,原因也有很多,擔心照顧不好被責罵,也擔心偏向會引來子女的指責,最關鍵的是,別人的爺爺奶奶都給孫子買點零食玩具,如果你不買肯定就會被指責,既然要買東西肯定離不開錢,不出去賺錢這些問題還是難以實現,再有就是老人出去幹活賺錢回來給子女補貼家用,子女會高興,如果在家看孩子,也不一定能落下子女的善心,所以還不如外出打工賺錢,這就是一種思想的轉變。

4、不想給子女增加生活負擔

先不談農村的老人,首先很多70後80後都應該有個感觸,那就是看清了這個社會,幻想自己到老了那一天,寧願住養老院也不願給子女添麻煩,同樣現在農村的老人也是這麼想的,這個社會沒錢是萬萬不能的,現在年輕人本身生活壓力就大,如果自己不幹活,還跟孩子要錢,這就是給孩子增加麻煩,如果自己有個病什麼的,這孩子也不用工作了,全家都坐喫山空,但如果全家都在賺錢,那麼一家人的生活肯定就會越來越幸福。

相信大家在周圍也看到了,現在農村的很多老人不是在外面打工,就是自己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賺點外快,但很多人都不會閒着,因爲這個社會不允許你去閒着,說得好聽點,想要過上幸福的生活就要去努力,那麼這些老人去打工,他們也是一種無奈,首先最大的問題是就是養老,農村老人不像城裏的老人,城裏的老人不是跳跳廣場舞就是退休之後溜溜鳥,因爲他們有退休工資,可是農村老人有什麼呢?即便有到了六十歲可以領取的養老保險,但每個月只有100元顯得微不足道,所以他們不得不出去工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