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金融案件的審理存在金額小、數量多、涉及人數衆多、取證量大等困難。從案件受理到取證歷經諸多環節,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成本和人力成本。又因其單筆案件金額小的原因,當走完相關法律流程後,對消費金融平臺來說已然是“負收益”。在過往的案件審理中,很難保證證據的即時性與有效性,無疑又增大了案件的受理難度。因此,從技術上降低成本,是目前消費金融平臺必須要面臨的問題。

區塊鏈技術在司法行業的應用,讓問題得以解決。馬上消費認爲,利用區塊鏈的分佈式識別和不可篡改的加密特性,將消費借貸用戶的借貸信息存儲到鏈上。當消費金融平臺與司法部門實現鏈上信息數據的共享,雙方達成共識後,便可將這部分數據當成不可篡改的證據在鏈上保存。這樣,既保證了當事人的隱私,又保證了司法證據的有效性。

目前,杭州、北京、廣州等互聯網法院都構建或委託了以區塊鏈技術爲基礎的互聯網電子存證平臺,每個平臺都累計都積累了上千萬份合法的電子證據。司法公證機構參與、國家授時中心守時,可妥善解決傳統單方或三方存證方式在互聯網案件審理過程中取證、示證、舉證時需求量大、真實性認定困難及關聯方篡改等難點問題。

馬上消費已着手與上述地區的互聯網法院展開技術方面合作,在平臺主營業務的貸前、貸中、貸後等各個環節信息上鍊,通過區塊鏈存證平臺打通公證處、律所、仲裁機構和法院等司法機構,提供電子證據生產、傳輸、存儲中的全程留痕、全員見證、全鏈可信的存證服務,並衍生出鏈上公證賦強、聯繫人修復、司法催告、法院執行庭對接等實用功能。

這樣一來,借貸用戶在貸前的信息錄入、貸中的分期還款行爲、貸後的催收都能夠有明確的信息公證,讓案件的所有司法相關部門做到對用戶借貸全流程的信息共享,大大降低的衝裁難度,更便於後續的司法執行。從而實現消費金融案件的高效審理,提高的消費借貸用戶的還款意願。

2020年初,中央提出“加快推進國家規劃已明確的重大工程和基礎設施建設”,“新基建”的內涵是高新技術的應用建設,區塊鏈等新型基礎設施則是打造數字經濟的基石。目前,區塊鏈技術作爲基礎設施尚未形成比較成熟的商業模式,加快區塊鏈應用場景是根本。馬上消費因爲區塊鏈技術對自身的業務特性有着良好的契合點,使區塊鏈技術在法律、金融實現跨領域的互通,成爲國家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戰略下的積極響應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