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说过,赵匡胤的大宋刚建立,一南一北两个后周的名将就立马造反了,赵匡胤也是毫不含糊,决定御驾亲征。

这里面明显有柴荣的痕迹在,毕竟赵匡胤这是刚当皇帝,骨子里一时间还没从将军的身份转变过来,所以一听说有叛乱,立刻决定御驾亲征。

这两场叛乱很快就被平定了,详尽的历史事实描述意义不是很大,唯一值得说的有两件事,一件是赵匡胤北上平定李筠的时候,路上道路不通乱世林立,赵匡胤以身作则亲自搬石头。

由此激励了士气,进队很快达到到达战场,消灭了李筠,这跟当年柴荣亲自搬石头,用投石机攻击寿州城是何其像,赵匡胤职业生涯运气真的很好,前后两人领导不但都是顶级高手,而其还是风格迥异,赵匡胤学习的非常全面。

另一件值得说的是,李重进和李筠最后都是焚火自尽了,这件事在当时可是了不得,他意味着五代那种墙头草随时倒的武将思维,开始有了转变,开始出现了某种气节与坚持,这很明显是在后周两代君臣在文教上不断努力的结果。

两场叛乱虽然很快被平定了,但赵匡胤却发现一个很严重的问题,自己打仗是无论如何都比比不过柴荣的,以柴荣之勇猛,继位以来无日不征无日不战,事必躬亲披甲上阵勇往直前,就这种拼劲绝对不是赵匡胤能超越的。

更关键的因素是,以这样的工作劲头,最后居然兵不血刃地被灭国了,这才是引发赵匡胤思考的根本原因,因柴荣之强,国家尚且下场如此,自己刚建立的宋朝,会不会成为“六代”呢。

回到开封城的赵匡胤开始认真思考这些问题,这意味着老赵同学从一个勇猛的将军,开始转变成为一个帝王。

假如你做了皇帝你想做的事情是什么?

一般人肯定会说,财宝美女多多益善,事情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看谁顺眼想削谁就削谁,这恐怕是很多人对皇帝的想象,事实上皇帝真的不是这样,那么一个真实的皇帝,这里主要指行为举止有正常思维的,还尚存一丝想把国家治理好的皇帝。

也就是一个正常皇帝吧,这里就以赵匡胤举例,他心里想的究竟是什么呢,全天下都是自己的,金银财宝对皇帝来说已经失去了意义,或者干脆就是个数字。

美女什么的,他也根本不在乎,问题并不是他不喜欢美女,而是美女太多了,儒家有部经书叫周礼,里面记载了这样的话,看了让人细思恐极,主要是来自男人内心深处的内心恐惧。

以下内容出自儒家最高经典,没有任何夸大和扭曲,这种规定任凭谁看了都瑟瑟发抖,真不知道当时的人们是怎么想的:男子必须每5天和妻妾同房一次,理论上讲如果你的妾室超过5人,你就要每天同房,想象一下,如果你是皇上,假定你有超过30个女人,那后果将是灾难性的。

记住,这是周礼的内容,意味着这是全国人民,尤其是士大夫阶层必须要遵守的,尤其是皇帝本人更要做天下的表率,要严格遵守周礼。

这种规定到什么时候男人才能不遵守,那就是等你六十岁之后,此时应当有小岳岳惊讶且贱贱的表情,我的天哪!

等你当了皇帝,你之前所有的愿望都是微不足道的,尤其是到时候你只会觉得女人太多了,否则你就只能做一个不守儒家礼仪的“昏君”,幸好这个虽然有规定,但显然没法很明确的监督和执行,不然大臣们吐沫星子都能把你淹死。

韩非说过,一个君王最要警惕的人有八种,包含了你的妻子兄弟姐妹朋友近臣,总之一句话,做了皇帝从此你就是彻底的孤家寡人。

还有就是你看谁不顺眼就可以削谁,问题是现在赵匡胤看谁都不顺眼,尤其是看那帮武夫们不顺呀,但是你敢削吗,你不敢,至少不敢随随便便的削。

当赵匡胤发现自己打仗无论如何都比不上柴荣之后,他要做的事情就变成了如何让大宋能够长久的问题,打仗我不行,但治国我要超过郭老板和柴老板,赵匡胤这个新任大股东下定了决定要超越他的前任们。

很多书籍都侃侃而谈赵匡胤和赵普的对话,老赵问赵普如何处理藩镇割据问题,赵普说收他们兵权财权,还没等赵普说完,赵匡胤就打断了他的话,说我知道了。

这种谈话根本不重要,无论是赵匡胤还是赵普都无法显示出他们真正高明的地方,因为这就是最没有用的正确的废话,现在这种话依然大行其道。

五代时期,包括唐朝后期,每个皇帝都想解决藩镇问题,也都知道收兵权,收财权,目标大家其实都知道,如何做才是关键。

从唐朝后期开始,你不要说收兵权财权了,你就是让藩镇换个地方,你传递的信号很明显,那就是我想要你命,当年后唐的皇帝李从厚想让自己的义李从珂换个地方当节度使,从陕西凤翔换到山西太原。

太原明明比凤翔大呀,但是李从珂马上就造反了,直接攻陷了首都洛阳,杀死了皇帝李从厚,这样的例子很多很多,节度使离开驻地必死,这成了当时的规律。

你这会儿还想着收兵权,你诏书刚到节度使手里,第二天接到的就是他造反的消息,总之想让我挪窝没门,想让夺我的兵权没门,我的兵就只能跟着我打仗。

所有看起来简单的事情,真正做起来的时候,都不简单,杯酒释兵权到底有多不简单,只有理解了杯酒释兵权这个宋朝的内政起点,才能理解只有所有的大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