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雲鬥笑社》已經收官,這部郭德綱跟嚴敏強強聯合的綜藝節目,最終豆瓣給出了7.8的評分,總體而言這個口碑還是非常不錯的,畢竟國綜在口碑上一直並不算好。

不過在Q姐看來,這一季的《德雲鬥笑社》還遠遠沒有達到天花板,嚴敏的實力也沒有完全地得到釋放,要知道嚴敏將《極限挑戰》打造成一個現象級的節目,而目擁有衆多粉絲的《德雲鬥笑社》還遠遠沒有達到這一高度。

從這一季的節目中能看到幾個明顯的短板,首先是對於嚴敏而言,網綜是嚴敏的一次嘗試,很多極挑粉絲希望嚴敏能將“男人幫”從衛視帶到網絡再續前緣,畢竟在網絡平臺對他們的約束要小很多。

但是從播出的情況來看,不知是不是嚴敏還沒有找到打開德雲社的鑰匙,在綜藝節目環節實際上並不是很出彩,甚至在很多遊戲環節中能看到極挑的影子,比如“團建”“金手指”“吸塵器”等環節對應了極挑中成長,海南度假等單元版塊,其實如果是極挑的老粉應該能感受的出來。

對於嚴敏而言,他“向死而生”的綜藝精神任重而道遠,他本人需要拿出除了《極限挑戰》之外,依舊能獲得大衆認可的節目,雖然極挑的人氣很高,但是它的高光時刻是在第一二季,隨後的兩季其實質量並不是很高,這也是普遍的共識。

那麼爲何說嚴敏要再拿出一部令人信服的綜藝呢,因爲在極挑第一季跟第二季的時候,節目中很多遊戲環節跟韓國綜藝《無限挑戰》如出一轍,比如汽車爆炸,荒島求生,聖盃保衛戰等等,所以其他節目的粉絲會一直質疑嚴敏,不過這也是事實,所以嚴敏需要用《德雲鬥笑社》再次證明自己,然而這檔節目顯然還沒有達到極挑的高度。

其次就是郭德綱跟他的德雲社的問題。從第一季來看,《德雲鬥笑社》真的是一檔團綜節目,他的受衆羣體多以德雲社的粉絲爲主,尤其是第一期開播的時候,雖然用郭德綱,嚴敏,德雲社,岳雲鵬等知名人物進行宣傳,但是第一期的播放量並不高,並未達到一炮而紅的效果。

爲什麼被稱爲團綜,在Q姐看來有兩層以上,其一就是德雲社自己的綜藝節目,其二就是專門爲德雲粉絲定製的節目,從這一季的效果看,真的是實現的團綜的意思,在相聲環節,那些德雲社的老粉對一個梗可以哈哈大笑,那些剛走進來的人卻一臉懵,比如孟鶴堂的“盤他”,張鶴倫的小曲,秦霄賢的“傻子”人設,欒雲平的副總等等,讓很多人難以融入其中。

除此之外,《德雲鬥笑社》最大的問題在於德雲社的演員的水平參差不齊,或許有人會說在節目中他們都是重新選擇搭檔,而且只有一晚上的創造時間,所以在相聲表演的時候難免會出現問題,可是真的需要強調這些客觀原因嗎,在節目中,如果說最沒有流量的應該是欒雲平,這位“老先生”一直跟高峯搭檔,但是不論他跟誰搭檔都能遊刃有餘的控場,尤其跟秦霄賢的時候,下意識讓秦霄賢面向觀衆的細節贏得了于謙的讚賞郭德綱的認可。

當然了這一季中起到潤滑作用的當屬岳雲鵬,作爲一個綜藝老鳥,曾經在極挑被孫紅雷,黃渤整得沒了脾氣,但是回到德雲社他儼然成了黃渤,成爲綜藝擔當,不論是選大褂交錢還是爲王九龍暖場,處處都表現出綜藝大哥範,而且在相聲表演上,岳雲鵬的經驗也是其他同門師兄弟所欠缺的。

在張鶴倫跟欒雲平開場不理想的情況下,岳雲鵬通過串場的方式讓劇場的氣氛達到高潮,並且用自己的經驗告訴孟鶴堂距離觀衆太遠,從而讓孟鶴堂跟燒餅託底成功,這些細節都是岳雲鵬的表演經驗,從現場看岳雲鵬的人氣跟現場應變能力要高出同門師兄弟不少,不客氣的說,郭麒麟走的路就是在重複岳雲鵬的老路,而巔峯狀態的岳雲鵬人氣絲毫不輸郭德綱。

如果說欒雲平是鬥笑社的實力擔當,那麼入門不久的秦霄賢就是吊車尾,實話實說對於相聲其實Q姐並不瞭解,在Q姐看來相聲就是爲了讓人笑,逗人開心,至於郭德綱所說的技術以及方法其實並不是那麼瞭解。

可是在德雲鬥笑社中,當秦霄賢上場的時候,與同門師兄弟相比確實有差距,尤其前面幾期中,經過郭德綱的解釋突然發現秦霄賢確實是基礎最差的,可是最讓人好笑的是,郭德綱最認可的欒雲平有實力沒流量,基礎最差的秦霄賢反而被觀衆認可,導致每期投票的時候,秦霄賢都是前三,欒雲平則一直在淘汰邊緣。

有實力的沒流量,基礎差的被認可,郭德綱的綜藝展現了娛樂圈病態,其實這種狀況不僅在相聲界如此,在娛樂圈也這樣,舉個簡單的例子,在大火綜藝《演員請就位》中,四位導演對曹駿一頓猛誇,但是最後選擇的時候無人舉牌,曹駿只能在等候區,除了曹駿,辣目洋子也得到了了同樣的待遇,在評論環節,導演把她誇得天花亂墜,甚至他自己都覺得要發表獲獎感言了,然而公佈結果的時候卻僅僅得到一個A,引起大衆質疑。

其實不論是《德雲鬥笑社》還是《演員請就位》那些有實力的演員因爲沒有流量,往往會被放棄,相反一些沒有演技,基礎很差的流量明星,卻能收到源源不斷的片約,這是是爲什麼呢?

說到底,錢纔是娛樂圈選人的根本所在,一部影視劇或者綜藝,想要獲得高收益除了演員有實力派,必須要有號召力,這樣纔能有更多的人去看,才能更好地招商,尤其是在近年的影視綜表現得特別明顯,在國慶檔中《急先鋒》有楊洋,《我和我的家鄉》劉昊然,王源,王俊凱等等,都是採用實力派演員加流量明星的方式。

其實這是一種雙保險,既有實力演員做演技擔當,又有流量明星起到號召票房的作用,究其根本就是爲了一個“錢”字,這也是娛樂圈的病態,顯然在短時間內是難以改變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