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角風談《走向共和》第58期:

講個歡快又沉重的話題,甲午中日戰爭之後,李鴻章成了萬人恨,被剝奪了北洋大臣和直隸總督的職務。

李鴻章畢竟久經沙場,索性住進了北京東安門外的賢良寺內,閉門謝客,關於這座賢良寺的故事,我們後面會講到,這裏略過。

不久後,俄國沙皇尼古拉二世加冕做皇帝,慈禧太后見李鴻章也沒事幹,於是把他當成了大清的吉祥物,派去祝賀。其他國家一聽,哇哦,這可是個好機會,誰不知道李鴻章愛簽約,沒準能籤個不平等條約啥的。於是爭先恐後地邀請李鴻章順便去自己家看看,於是就有了1896年,李鴻章的歐美之行。

楊角風談《走向共和》第58期:李鴻章出訪歐美,鬧了很多笑話,但在美國的一句話,讓人倍感心酸!

一、

關於李鴻章的歐美之旅,這一百年來,各種段子層出不窮,異常歡快!

這期間流傳最廣的當屬萬國運動會上,大清朝特使李鴻章的精彩亮相,這件事是記載在《清史稿忠烈傳》中的:

“申未年,鴻章過希臘,值萬國運動大會,列強文武皆有所適,獨大清無人相與。中堂憤甚,乃慷慨悲歌《茉莉花》,諸臣側目,鹹嘆中堂赤子之心。”

後來演化成,當時要升大清的國旗,奏大清的國歌,因李鴻章來得匆忙,帶着的幾面黃龍旗都搞丟了。情急之下,把自己的黃馬褂掛上了旗頭充當國旗,同時唱起了《茉莉花》充當國歌。

實際上,李鴻章並沒有到雅典參加什麼萬國運動會,當時他還在聖彼得堡跟沙皇談判呢,也就沒有在運動會上唱《茉莉花》之說。

而且,《茉莉花》這首曲子最早是出現在最肉麻情詩《掛枝兒》中的,是明代萬曆朝興起於民間的時調小曲。且出自張生調戲崔鶯鶯的小黃曲兒,所謂的採花就是那啥,要不怎麼叫採花大盜呢。《茉莉花》之所以出名,是因爲後來的歌劇《圖蘭朵》的流傳,外國人喜歡,當然這也是近一個世紀之後的事了。

堂堂的大清國“宰相”,尊崇儒學的李鴻章,在大會上唱小黃曲兒,不叫人笑掉大牙?

二、

但這個段子並非空穴來風,實際上在俄國確實有唱國歌一事,不過李鴻章是唱了一首唐朝詩人王建的詩:

“金殿當頭紫閣重,仙人掌上玉芙蓉。太平天子朝天日,五色雲車駕六龍。”

之所以用唱,是因爲被李鴻章隨行的人員配上了古樂,後人稱這個樂爲《李中堂樂》,不過回國後,這個李鴻章版本的國歌就取消了。

我(楊角風)在小時候還聽過這麼一個版本,忘記了是哪位大神給我講的了,事情是這樣的:

李鴻章率領着大清的運動員去參加萬國運動會,所謂的運動員,其實都是京城內的大盜、藝人、小二、廚師等等。

個個身懷絕技,於是在跑步、籃球、舉重等項目上都獲得了冠軍,當然整個比賽的過程充滿着歡樂,最後獲獎要升國旗,奏國歌。

同樣,李鴻章脫掉了黃馬褂當國旗,但是國歌卻變成了越劇,跟前面講《茉莉花》的由來倒是同一個故事,也就是《西廂記》。李鴻章好聽曲,所以隨行帶着的有戲曲班子,於是李鴻章大手一揮,來一段……

於是戲曲班子吹吹彈彈,旗早就升好了,國歌還沒唱完,硬是哼哼了半個多小時才結束。在一起站立聽國歌的外國人急出一身汗,恭維李鴻章,貴國的國歌真長。

底下的班子笑了,今天中堂大人還算客氣,要是來一出,那大家就聽到明天太陽昇起吧。

三、

實際上,那時候不僅大清沒有國歌,連堂堂的列強之一的美國也沒有!

現在美國的國歌《星光燦爛的旗幟》,也是在1931年才正式確定,這之前並沒有。在萬國運動會上,當時也難住了美國參賽團隊,本來他們想用《哥倫比亞——海洋的珍寶》當臨時國歌。但主辦方卻陰差陽錯,使用了《星條旗》(Star-Spangled Banner)作爲美國的臨時國歌。

沒曾想,後來這首歌還真成了美國的國歌,當然,我們中國翻譯這首歌叫《星條旗永不落》!

哇哦,一個《茉莉花》扯了這麼多,我們抓緊時間,繼續講李鴻章的歐美之行:

其實李鴻章去俄國,還有另外的目的,那就是拉攏俄國,共同對付日本。主要原因還是因爲甲午戰爭失敗後,俄國聯合德國和法國,逼着日本歸還了遼東半島。

這給李鴻章一個錯誤的信號,認爲俄國人是好人,這麼仗義,理應合作,於是簽訂了《中俄密約》。就這樣,俄國獲得了大清東三省的很多利益,或許是消息透露了出去,或許是外國人對李鴻章確實偏愛。總之這之後歐美各國都伸出了橄欖枝,熱情邀請李鴻章前來出訪,一點都不在意不久前他剛剛在甲午戰爭中敗給了日本。

歐美列國這麼歡迎李鴻章到訪,我(楊角風)覺得無外乎這麼幾條原因:

大清國也是一個東方大國,派人來看一看,有助於溝通與聯繫,沒準能發現商機;其次,李鴻章會籤不平等條約的名聲在外,把李鴻章叫來參觀一下兵工廠啊,什麼的,沒準籤幾個大約,做做生意;再有,純粹就是爲了滿足一下國人的好奇心,畢竟大清高官,他們很多人是見不到的。

四、

這期間也有一些搞笑的事情,甚至引發了一波潮流,也讓部分人大賺了一把:

比如,李鴻章沒喫過西餐,更不會用什麼刀叉,桌子上又沒筷子。沒辦法,七十多歲的老頭子了,直接上手抓,惹得別人也不好意思用刀叉了,跟着用手抓。

據說從此之後,英國喫雞,也就不再拘泥於用刀叉了,有時候直接上手撕。

比如,喫了幾次西餐,李鴻章實在咽不下去,於是叫人把這些食材倒進鍋裏,配上點蔬菜一煮,香氣撲鼻。外國人大爲驚歎,問這是什麼菜,李鴻章說這是“雜碎”,於是美國開始流行“李鴻章雜碎”這道菜。不過這道菜都是華人在做,有諷刺李鴻章的意味在裏面,但不妨礙他們賺錢。

比如李鴻章去給戈登將軍的紀念碑獻花圈,將軍的子孫感謝李鴻章,於是把最好的狗給了李鴻章。實際上英國本地有競犬大會的習俗,這隻狗可是狗中極品,沒曾想後來李鴻章回復:

“感欣得沾奇珍,朵頤有幸。”

“老夫已屆耄耋之年,喫喝之事上實在有限,諸君所贈的美味,我已喫罷,大快朵頤,十分感謝。”

還有一次,李鴻章給一個美國將軍遞名片,這位將軍叫賴格,由於大清翰林製作的名片都比較大,讓賴格誤以爲李鴻章戲耍他。於是返送了一張更大的名片給李鴻章,這下子這個老頭的倔脾氣上來了,回頭就做了一個兩尺寬,六尺長的特大名片再送賴格。

類似的趣事還有很多,當然,也有一些糗事,比如誤把電梯當房間,吻手禮以爲是要禮物,隨地吐痰啊,高樓建高了會塌啊等等。

六、這些國家中,最歡迎李鴻章的,還屬美國,但也不要覺得美國就什麼都懂,也是鬧了很多笑話:

當時美國的報紙,也是怎麼吸引眼球怎麼來,也不做詳細調查,就亂說一氣,比如一些標題寫成了這樣:

“清國總統李鴻章訪美”;“清國皇帝李鴻章出訪美國”;“慈禧皇后下嫁皇帝李鴻章”……

究其原因,或許是他們認爲李鴻章官比較大,又身穿黃馬褂,只有皇上才能穿黃馬褂嘛。而且大清國,就是李鴻章說得算嘛,不然爲什麼簽字畫押的總是他?

說到底,他們都是爲了利益,看到小小的日本都能從大清獲得如此豐厚的回報,自然也想跑上去啃一口。這次逮到了李鴻章,這個實權派人物,只要把他哄高興了,拿地,拿礦,拿鐵路,拿特權,不是什麼都有了?

但是,他們的算盤打錯了,除了俄國確實得到了好處以外,其他的國家訪問,李鴻章的嘴相當的嚴。列強們根本就沒得到一句準話,即使得了,也沒用,因爲此時的李鴻章只是個大清吉祥物,沒有實權。

但李鴻章其實也是有備而來,到了美國後,說了這麼一句話,提出了抗議:

“你們的《格利法》是世界上最不公平的法案,你們不但不給予華人與其他國家移民同等的待遇,還拒絕保障他們合法的權益。”

這個法案,其實就是臭名昭著的《排華法案》,李鴻章甚至試圖指望報紙那些媒體能幫大清國一把。

李鴻章在談論其他的話題時,都比較淡定,唯獨談到這個《排華法案》時,情緒激動,甚至一度面龐抽搐。

前段時間,我看有人講,美國對中國的幫助最大,或許從某個角度思考確實如此。但是現在的情況,跟一百多年前又何曾相似,因爲你華工便宜,活好價格低,所以你就活該被欺負?

就像鄧公曾經跟撒切爾夫人說過的那句話:

“……如果不收回,就意味着中國政府是晚清政府,中國領導人是李鴻章!

弱國無外交,這是真理啊,如果大清真的強大,那麼李鴻章就真的能成爲李鴻章了,而不是“東方俾斯麥”!

而李鴻章的這次出訪,更讓西方列強們看到了大清的迂腐,又加上沒得到什麼好處。所以幾年後,八國聯軍就再次來了,同時再次點名跟他們的老朋友——李鴻章見面,嗚呼哀哉。

我叫楊角風,我們講的並非《走向共和》,而是這段沉重的歷史,以及一個個有血有肉的人物,第58期到此結束,下期更精彩,喜歡就請關注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