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界有這樣一句話:初一相差不大,初二兩極分化,初三天上地下。很多學生在在小學和初一都是班上中上游甚至名列前茅,但是一到初二成績就慢慢滑落下去了。

整個初中時期可以稱作是從小學到高中的過渡時期。在這個時期,孩子的學習內容、學習方法,以及教師的教學方法等,都將發生很大的變化。這時,孩子是否能適應改變以及適應的速度快慢等,都是影響學生成績的重要因素。

家長們要特別注意的是孩子如果到了初二,仍然不能適應初中學習的這些內容和方法的變化,不僅會影響到中考,甚至還會影響到孩子高中階段的學習。

初一初二學生成績退步的主要原因

1、學習思維沒有及時轉化

小學是一個人學習生涯中壓力最小,最輕鬆的階段,只要稍微認真學習聽家長和老師的話一般不會出現大的問題。當孩子升入初一時,還繼續沿用小學那套學習方式,短期內是可行的,但是到了初二,同學們就會慢慢地感覺到初二知識的難度和初一不是一個級別的。

比如初二數學包含了中考將近60%的考點,幾何最難的輔助線構造等知識也是在初二進行學習,同時初二新增了一門物理學科,精力會相對更分散一些,學習的難度也在無形之中加大了,大家都能明顯地感覺到之前的學習方法都“失靈”了,因爲就算上課聽了老師講課,下來也完成了作業,成績也不能提升,排名不再靠前,“分化”現象日益顯現。

應對方法:

這裏說到的分化不是“智力分化”,但會造成“智力分化”。不是學生不聰明,而是視野太窄,思考問題的方式和習慣出了問題。初二學生要明白的是學習的實質並不在於知識量,而在於學習過程中學生思維的深度和廣度。對知識的簡單應用是“淺層次思維”,進行抽象邏輯思維是“深層次思維”。

初二的教學內容和以前相比有一個顯著的變化,就是思維方式由“形象思維”爲主,變成了“抽象思維”爲主。因此,各位小升初及初一學生家長要提前做好的“思維準備”幫助孩子及時轉換學習思維,才能更好地適應初二學習生活,從源頭上避免初二分化問題。

2、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家長要明白的是孩子學習習慣的養成主要取決於非智力因素。良好的學習習慣具體指:上課習慣、做作業習慣、預複習習慣、考試習慣、記憶習慣、思考的習慣等。這些良好習慣的養成就要看每個人的意志、品德等方面,尤其是遇到困難時非智力因素就非常突出。

然而,小學生、初一學生中,一部分學生貪玩好耍成性,不思進取,學習習慣非常糟糕。造成的原因,是家長總希望孩子能快樂地學習,怕他喫苦,怕他受累;是家長和老師督促、教育不夠。

應對方法:

培養孩子細緻、紮實、嚴謹、高效的學習習慣。指導並嚴格督促孩子全面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越是聰明的學生,越要注意學習的計劃性,思維的邏輯性,書寫的條理性。培養他們經常反思的習慣。

對聰明但容易驕傲、貪玩好耍的學生,家長不要過多的誇獎,應讓他感覺到刻苦學習,取得好的成績是自己的本分,本就應該這樣。

3、爲寫作業而寫作業

小學的時候,佈置作業的目的相對簡單,而且大部分的知識很容易就能在課上被同學消化,課後作業更多起到一個鞏固、拓展的作用。初中,尤其數理化更注重聯繫,不把知識系統化,是做作業效率低下的最根本原因之一,沒有系統化就很難有頭緒,做題耗費的時間自然就會增加。

應對方法:

對部分初中生而言,在紮實理解掌握各知識點的基礎上,通過做作業鞏固的同時,可以嘗試建立知識點之間的聯繫。課上多聽老師的講解思路,課後多思考、複習,理清思路,將多個知識點串聯起來。這種習慣的養成,將對今後進入初三後的中考複習,起到巨大的作用。

初二的學習要注意這些問題

合理安排學習時間

合理安排好每天的學習計劃,並且堅持貫徹到底。早晨,人的記憶力最好,適合讀英語,記單詞。白天的自習課,安排給理科類的學科如學習數學、物理,這時候精力更集中,解題效率高一些。晚間複習時切忌打疲勞戰,不要熬夜學習,要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

高效學習

初二一些同學一心想要提升成績,但是他們在學習上卻沒能抓住學科重點,總想把每個學科的所有知識點掌握,想要面面俱到,因此樣樣都抓,做大量的聯繫題,到最後看似學了不少,真正有用的卻沒能學會。

其實這並不正確,同學們要知道,每門學科的作業佈置,都是結合課程重點來的。既有基礎題,也有提高題。練習題不能看數量,更多的是看質量。大家做題時要多思考,做到做作業不僅高效,而且高質量。以下是高效學習的三個步驟,同學們可以對比參考一下。

第一步是“解”,就是想盡一切辦法解決面前的問題;第二是“思”,就是做完之後要回顧和反思,總結出經驗和方法;第三步是“歸”,就是將獲得的經驗和知識迴歸到書本上去。如果能完全按照這三步來走,上課時結合作業中遇到的問題多想多問,課後做好配套練習,有不明白的及時記錄、發問、解決。

重視“習”的作用

學習,“習”的作用決定了學習結果是否有好的成效。這裏說的就是“預習”和“複習”。

預習就是要讓同學們必須有準備地進入每一堂課,帶着興趣,帶着問題,帶着目的聽課。根據課程表的安排,有針對性地預習弱項課程,預習時要弄清下一節課的內容,其中哪些是清楚的,哪些是模糊的,哪些是不懂的,由此確定出聽課的重點。

溫故而知新,複習是對一天所學每日的回顧和梳理,及時進行課後總結,歸納出所講知識的框架,回顧翻看當天的筆記,複習完成之後,還可以做一些相關練習用於鞏固加強。複習時要學會思考這些問題。

① 本節課與已經學過的什麼知識點有聯繫?

② 這個部分的知識學到這裏,接下來應該學習什麼?

③ 我自己能不能把要學的內容有邏輯規律地羅列出來?

④ 對應有哪些典型例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