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子贪玩就是坏事吗?家长该怎么办?

一、情景再现

“你们家明浩上课的时候喜欢玩小玩具,自己经常折一些纸青蛙、纸飞机,偷偷拿在手里玩。上课不积极,下课跟同学们打闹就非常来劲,最近学习成绩也明显下降了很多。”班主任吴老师把明浩的一些学习状况原原本本地告诉了明浩妈妈。

“孩子贪玩这我知道,他这个年纪贪玩也很正常。而且他又是个男孩子,好动一点、调皮一点也不是什么大事儿,我回去跟他聊一聊,让他多用些心思在学习上。”显然,明浩妈妈并不反对儿子贪玩,但她也关心儿子的学习。

“您可能想错了,我并不是说孩子贪玩就是一件坏事儿,我是说,如果孩子在太多与学习不想关的事情上浪费时间,就有可能影响他的学习。”

“好的,好的,我回去一定批评他。”明浩妈妈满口答应下来。

回家之后,明浩妈妈把老师说的话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明浩爸爸。夫妻二人一起找明浩谈话。明浩爸爸有点急性子,他对明浩说:“老师说你贪玩,上课还玩小东西,有这回事儿吗?”

明浩平时就有点怕爸爸,看到爸爸一脸怒色,别说回答了,连脑袋都不敢抬起来了。

妈妈出来打圆场说:“浩浩,我知道你喜欢玩,但是你在课堂上可不能玩,节假日的时候你放心大胆地玩,贪玩也要分场合地对不对。”

爸爸听到这话,不悦地说道:“对什么对,孩子贪玩是毛病,你还鼓励他,这不是让他荒废学业吗?”

夫妻二人开始争辩起来,妈妈认为孩子贪玩并不是什么毛病,只需分场合就行了,而爸爸却坚持己见,认为想读好书就不能贪玩。明浩坐在沙发上,委屈地看着爸妈……

二、孩子的心里话

有些课程很有意思,我愿意去听,但是有些课程很难懂,很没劲,我当然不愿意听了。如果每天都要扑在那些课程上,我肯定会无聊死了。这样又有什么意思呢?老师说我贪玩,说我成绩下滑了,但我不贪玩的话成绩就一定能上来吗?

三、名师观点:家长该怎么办?

贪玩是男孩儿的一大特点。就“贪玩”的本质来说,其实也不过是孩子在做他感兴趣的事情而已。家长和老师此时如果能够看到这个本质,就能够正确看待孩子贪玩的这个特性。明浩喜欢玩纸青蛙、纸飞机,家长应该看到,孩子可有较强的动手能力。此时,家长不应该一味地去批评孩子或者强行纠正他的这些习惯。

许多家长认为,在学生时代,孩子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跟学习不相关的事情都是次要的。但这种想法也存在着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什么才是学习。除了书本知识的学习,与人交往能力算不算是学习?与身体有关的锻炼活动算不算是学习?沉迷于某项兴趣爱好或观察算不算是学习?在不少家长看来,这些显然算不上学习,因为跟学习成绩不相干。在这些家长眼里,能谋得一所重点小学或中学的一席之地,远比考虑怎么让孩子全面发展来得现实和真切的多。

可是,孩子的天性就是“贪玩”,家长基于眼前的功利心态替孩子做出的种种“学习”上的选择,不少就是在无形中对孩子天性和自主发展的一种剥夺,也是违反孩子身心发展规律的。对更“贪玩”的男孩子来说,家长在看到他们做一些看似与学习毫不相关的事情时的反应更大。

这种认知显然是存在一定误区的。科学研究早就表明:孩子们在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时能带来愉悦和成就感,当一个孩子全身心投入到感兴趣的事物中时,往往是创造力大爆发之时,这其中必定带来主动选择和创造,而学习在不知觉中事实上已经发生。这也是为什么不少人虽然没有上过多少学,但凭着丰富的社会实践知识和自学,仍然能够“击楫中流”、成为社会中坚的关键因素。

因此,作为家长,当孩子贪玩时,应该要能看到更多的信息。

受大脑思维习惯的影响,男孩儿和女孩儿的兴趣面存在一定的区别。比如,很多男孩子好动,喜欢各种球类运动、体育游戏,而且他们有更好的空间感和方位感。如果孩子喜欢这类运动,家长应该看到其中的一些利好。运动不但能够健身,还能够让孩子能够与他人进行积极的互动,更加有利于他们的成长。

像折纸、玩积木、走迷宫这类的益智游戏也是男孩儿们的最爱。因为他们的习惯用右脑去思考问题,抽象思维能力较强。这类游戏能够让孩子们的右脑更加发达。

“贪玩”除了能够锻炼孩子各方面的能力之外,还能够充分调动孩子们的好奇心和创造性。古今中外的许多发明家都曾是“贪玩”的孩子。比如爱迪生、瓦特等人,通过玩乐,他们充分调动了自己的探索欲望,这为他们的发明家生涯奠定了基础。

还有一些家长并不是反对孩子们去“玩”,而是反对他们过度贪玩,耽误了学业。在现实中,的确存在“玩物丧志”的现象,孩子一旦沉迷到某个游戏中,很难自拔。解决这个难题其实也不难。因为人的兴趣都是可以引导的,对于好奇心更强的男孩子来说,家长如果能够做到正确引导他们的兴趣,让他们把“贪玩”的重心转移到学习上来,帮助他们发掘学习当中的乐趣,让他们主动爱上学习,那就能够轻松解决这个问题了。

总而言之,贪玩一直都是孩子的天性,对于更爱玩的男孩儿来说,打压这种天性只会适得其反,家长要正确看待孩子的“玩心”,把它当成是培养孩子时的机会,而不是教育孩子时的眼中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