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子貪玩就是壞事嗎?家長該怎麼辦?

一、情景再現

“你們家明浩上課的時候喜歡玩小玩具,自己經常折一些紙青蛙、紙飛機,偷偷拿在手裏玩。上課不積極,下課跟同學們打鬧就非常來勁,最近學習成績也明顯下降了很多。”班主任吳老師把明浩的一些學習狀況原原本本地告訴了明浩媽媽。

“孩子貪玩這我知道,他這個年紀貪玩也很正常。而且他又是個男孩子,好動一點、調皮一點也不是什麼大事兒,我回去跟他聊一聊,讓他多用些心思在學習上。”顯然,明浩媽媽並不反對兒子貪玩,但她也關心兒子的學習。

“您可能想錯了,我並不是說孩子貪玩就是一件壞事兒,我是說,如果孩子在太多與學習不想關的事情上浪費時間,就有可能影響他的學習。”

“好的,好的,我回去一定批評他。”明浩媽媽滿口答應下來。

回家之後,明浩媽媽把老師說的話一五一十地告訴了明浩爸爸。夫妻二人一起找明浩談話。明浩爸爸有點急性子,他對明浩說:“老師說你貪玩,上課還玩小東西,有這回事兒嗎?”

明浩平時就有點怕爸爸,看到爸爸一臉怒色,別說回答了,連腦袋都不敢抬起來了。

媽媽出來打圓場說:“浩浩,我知道你喜歡玩,但是你在課堂上可不能玩,節假日的時候你放心大膽地玩,貪玩也要分場合地對不對。”

爸爸聽到這話,不悅地說道:“對什麼對,孩子貪玩是毛病,你還鼓勵他,這不是讓他荒廢學業嗎?”

夫妻二人開始爭辯起來,媽媽認爲孩子貪玩並不是什麼毛病,只需分場合就行了,而爸爸卻堅持己見,認爲想讀好書就不能貪玩。明浩坐在沙發上,委屈地看着爸媽……

二、孩子的心裏話

有些課程很有意思,我願意去聽,但是有些課程很難懂,很沒勁,我當然不願意聽了。如果每天都要撲在那些課程上,我肯定會無聊死了。這樣又有什麼意思呢?老師說我貪玩,說我成績下滑了,但我不貪玩的話成績就一定能上來嗎?

三、名師觀點:家長該怎麼辦?

貪玩是男孩兒的一大特點。就“貪玩”的本質來說,其實也不過是孩子在做他感興趣的事情而已。家長和老師此時如果能夠看到這個本質,就能夠正確看待孩子貪玩的這個特性。明浩喜歡玩紙青蛙、紙飛機,家長應該看到,孩子可有較強的動手能力。此時,家長不應該一味地去批評孩子或者強行糾正他的這些習慣。

許多家長認爲,在學生時代,孩子的主要任務就是學習,跟學習不相關的事情都是次要的。但這種想法也存在着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什麼纔是學習。除了書本知識的學習,與人交往能力算不算是學習?與身體有關的鍛鍊活動算不算是學習?沉迷於某項興趣愛好或觀察算不算是學習?在不少家長看來,這些顯然算不上學習,因爲跟學習成績不相干。在這些家長眼裏,能謀得一所重點小學或中學的一席之地,遠比考慮怎麼讓孩子全面發展來得現實和真切的多。

可是,孩子的天性就是“貪玩”,家長基於眼前的功利心態替孩子做出的種種“學習”上的選擇,不少就是在無形中對孩子天性和自主發展的一種剝奪,也是違反孩子身心發展規律的。對更“貪玩”的男孩子來說,家長在看到他們做一些看似與學習毫不相關的事情時的反應更大。

這種認知顯然是存在一定誤區的。科學研究早就表明:孩子們在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時能帶來愉悅和成就感,當一個孩子全身心投入到感興趣的事物中時,往往是創造力大爆發之時,這其中必定帶來主動選擇和創造,而學習在不知覺中事實上已經發生。這也是爲什麼不少人雖然沒有上過多少學,但憑着豐富的社會實踐知識和自學,仍然能夠“擊楫中流”、成爲社會中堅的關鍵因素。

因此,作爲家長,當孩子貪玩時,應該要能看到更多的信息。

受大腦思維習慣的影響,男孩兒和女孩兒的興趣面存在一定的區別。比如,很多男孩子好動,喜歡各種球類運動、體育遊戲,而且他們有更好的空間感和方位感。如果孩子喜歡這類運動,家長應該看到其中的一些利好。運動不但能夠健身,還能夠讓孩子能夠與他人進行積極的互動,更加有利於他們的成長。

像摺紙、玩積木、走迷宮這類的益智遊戲也是男孩兒們的最愛。因爲他們的習慣用右腦去思考問題,抽象思維能力較強。這類遊戲能夠讓孩子們的右腦更加發達。

“貪玩”除了能夠鍛鍊孩子各方面的能力之外,還能夠充分調動孩子們的好奇心和創造性。古今中外的許多發明家都曾是“貪玩”的孩子。比如愛迪生、瓦特等人,通過玩樂,他們充分調動了自己的探索慾望,這爲他們的發明家生涯奠定了基礎。

還有一些家長並不是反對孩子們去“玩”,而是反對他們過度貪玩,耽誤了學業。在現實中,的確存在“玩物喪志”的現象,孩子一旦沉迷到某個遊戲中,很難自拔。解決這個難題其實也不難。因爲人的興趣都是可以引導的,對於好奇心更強的男孩子來說,家長如果能夠做到正確引導他們的興趣,讓他們把“貪玩”的重心轉移到學習上來,幫助他們發掘學習當中的樂趣,讓他們主動愛上學習,那就能夠輕鬆解決這個問題了。

總而言之,貪玩一直都是孩子的天性,對於更愛玩的男孩兒來說,打壓這種天性只會適得其反,家長要正確看待孩子的“玩心”,把它當成是培養孩子時的機會,而不是教育孩子時的眼中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