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王小波在世的話,他可能是先於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作家。

1997年,王小波在北京孤獨地死去,年僅45歲。

死後,王小波成了“一代文學教父”,人們爭先恐後地想挖掘其生前的一切故事。

王小波與那個年代很多的讀書人一樣,他先後當過知青,做過工人,民辦教師。30多歲時還到美國留學。留學期間,他遊歷了美國和西歐諸國。回國後,王小波先後在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任教。

在大學任教4年後,王小波辭職做起了自由撰稿人,直到5年後,病逝於北京。

生前寂寞,死後爆紅。王小波和很多藝術工作者一樣,這似乎是一種宿命。

有趣的靈魂萬里挑一

1977年,25歲的王小波還是一名工人,遇到了在光明日報做編輯的李銀河。

據李銀河回憶,在兩人相識之前,她就已經讀過王小波的《綠毛水怪》。出於對文學的熱愛和對作者的好奇,李銀河見到了王小波,第一次見到王小波時沒有留下深刻的印象,反而覺得他醜。

可讓李銀河沒想到的是,王小波卻是看上了自己,沒過幾天就以還書爲由,找到了光明日報的門口。兩人見面後大談文學,談得火熱,王小波突然來了一句:你有男朋友嗎,你覺得我怎麼樣?

隨着兩人的不斷交往,書信往來,李銀河發現這個“醜男人”非常有趣,特別是他的信裏,每次開頭都是“你好啊,李銀河”,似乎傾住了所有的熱情。

據說這是王小波寫給李銀河的情書,現在看都讓人臉紅!

"咱們應當在一起,否則就太傷天害理啦。你要是願意,我就永遠愛你;你要是不願意,我就永遠思念你。真的,單單你的名字就夠我愛一生了。你做夢也想不到,我把信寫到五線譜上吧?五線譜是偶然來的,你也是偶然來的。但願我和你,是一支唱不完的歌。不管我多麼平庸,可我總覺得對你的愛很美。在見不到你的日子裏,我就難過得像旗杆上吊死的貓。"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里挑一。李銀河最終愛上了這個有趣的男人,而且愛得死去活來。兩顆炙熱的心,歷時3年後,慢慢走到了一起。

1980年,兩人結婚,但卻沒有要孩子。

40歲,想念一隻豬

一隻“特立獨行的豬”!

我已經四十歲了,除了這隻豬,還沒見過誰敢於如此無視對生活的設置。相反,我倒見過很多想要設置別人生活的人,還有對被設置的生活安之若素的人。因爲這個原故,我一直懷念這隻特立獨行的豬。

它是肉豬,但長得又黑又瘦,像山羊一樣敏捷,不喜歡豬圈,喜歡到處遊逛。喫飽後,就跳上房頂曬太陽,還模仿汽車響、拖拉機響。

對於這隻豬的描寫,還有很多精彩的片段,從中可看出王小波對命運的反叛,對權威的蔑視。作家的個人性格通過這種方式表達出來,既令人痛快,又令人無奈。

這隻特立獨行的豬,不僅僅是王小波心中的命運的圖騰,更是很多人當下的追求。

每次讀到王小波這篇雜文,都能引起人的思考。

時代三部曲,“黃色小說”?

王小波是一個高產的作家,其中最知名的要數他的時代三部曲:《黃金時代》《白銀時代》和《青銅時代》。

其 中,《黃金時代》的故事很簡單,書中講述了一個"王二"和美女醫生"周清揚"的荒誕愛情故事。

王小波在《黃金時代》對人與人之間“親密關係”有大量的正面書寫,對現實的批判和嘲諷,對人生存狀態的反思,對人性自由和本真的彰顯,開創了知青小說的新時代,獲得第13屆《聯合報》文學獎中篇小說大獎。

正因爲《黃金時代》在那個時代的獨特性,使得王小波一舉成名,也造成了愛他的人愛得要命,就像高傲的高曉松會將他看作神一樣的存在。

而不喜歡他的人,普遍認爲他的文字太“色”,可就是這些有點顏色的作品,成爲時代的經典,讓他在文壇享譽盛名。

王小波逝世後不到4年,《黃金時代》等時代三部曲已經一版再版,一印再印,銷量超過50萬冊。

王小波的時代三部曲,不僅是普通讀者喜歡,不少作家名人對他都評價很高。

一向高傲的王朔曾說:王小波是好樣的,我也是好樣的,我們不存在誰蓋了誰的問題,王小波要是活着,我覺得他會更牛,他好並不意味着我不好,我們交相輝映可以吧。

高曉松說:"以我有限的閱讀量,王小波在我讀過的白話文作家中絕對排第一,並且甩開第二名非常遠,他在我心裏是神一般的存在。"

因此,有網友說,如果王小波在世的話,他可能是先於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作家。

如果你喜歡王小波,一定不要錯過他的時代三部曲,這是那個時代最有創新的寫作,他採用有“顏色”的文字,直面被羣體思潮裹挾下的獨立人格。小說不僅僅是在講過去的故事,更是讓當下人直麪人性,直面自己。

“我希望自己能寫這樣的詩。我希望自己也是一顆星星。如果我會發光,就不必害怕黑暗。如果我自己是那麼美好,那麼一切恐懼就可以煙消雲散。於是我開始存下了一點希望—如果我能做到,那麼我就戰勝了寂寞的命運。”----王小波

想要的朋友,點下面鏈接,去看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