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中國的鄉村比作一幅畫,未來15年的鄉村,畫面上的層次感會變得越來越豐富、色調也越來越鮮亮。

鄉村,該走向哪裏?發展方向,又是什麼?

一場非常關鍵的會議,已經勾勒出,未來5年乃至15年中國的發展藍圖,乃至“鄉村”的發展模樣。

十九屆五中全會閉幕,“十四五”時期的目標初現:農業基礎更加穩固、鄉村振興戰略全面推進。

再次,把“農業、農業”,推向了焦點,清晰的指定,如何規劃未來“鄉村”,明確其走向。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邁向現代化建設新徵程的開局時期,城鄉關係將進一步調整,鄉村人口、產業、社會結構將進一步演變,農業農村發展中的重大結構性變化將進一步凸顯。圍繞城鄉居民對鄉村新功能的需求,着力發展鄉村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釋放農業農村多元價值;圍繞提升鄉村生活品質,着力改善鄉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質量,加強鄉村社會治理能力建設;圍繞縮小城鄉和鄉村內部階層差距,構建緩解相對貧困的政策體系。應針對工業化城鎮化進程中導致鄉村衰退的主要因素注入對沖和反制力量,徹底打破城鄉二元體制壁壘,促進以 “人、地、錢”爲核心的資源要素在城鄉之間自由流動、平等交換和均衡配置。站在新起點謀劃新徵程,農村在“脫貧攻堅”後期,如何有效銜接鄉村振興戰略的全面推進,而且,還要鞏固好脫貧攻堅的成果,不能出現返貧現象,就得有新規劃來引導、指引。

“十四五”規劃,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落實,引導農業農村投資建設,資源要素向農業農村流動。充分利用國內大循環,盤活農村有效資產,擴大內需,刺激消費,並且,推動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爲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暢通國民經濟的新發展需求,就指望鄉村振興了。

今天,鄉村振興的痛點是投入資金不足;明天,鄉村振興的短板是運營團隊的匱乏。

鄉村振興的上半場,考驗的是規劃設計與建設;鄉村振興的下半場,考驗的是場景與運營。

總的來說,“人才、土地、真金白銀”,三道坎,都是難啃的骨頭,要經過漫長的爬坡過坎期。

鄉村振興,能夠有效落地,就必須藉助強大的載體,驅動整個區域的協調發展,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高標準需求。

五年之約,新的起點,必須重視:城鄉融合發展和鄉村振興的未來。

城鄉融合發展,必須要有新載體

當下城鄉二元結構顯著,農村人口大規模的向城市流動。城鄉融合發展,不是消滅鄉村,而是打破城鄉差異化來發展,必須有新的載體出現,帶動區域協調發展。

在城市之尾,鄉村之頭,出現了一個新物種“特色小鎮”。

在江浙一帶,湧現出一股投資建設熱潮,很多地方圍繞一兩個具有較好基礎的新興產業規劃建設產業小鎮,甚至帶動全國性的“特色小鎮”建設潮流。三年之內,在地產商的帶動下,出現了泡沫化現象,各地爛尾小鎮,不在少數。

發改委,及時叫停整改,這股熱潮才得以潑滅。

本人認爲,特色小鎮,重在培育,突出特色產業,以產業興鎮,才能帶動城鄉融合發展。

一個好載體,被投機商給帶偏了,當成了“房地產”來發展。

特色小鎮,整改後,還是要健康發展,做升級,創業態。

本人認爲,未來的特色小鎮雛形,將是“智慧小鎮”。

智慧小鎮的本質是什麼?如何通過智慧小鎮的衆生相,勾勒出智慧小鎮的圖譜呢?

智慧小鎮的本質,就是靠產業大數據來驅動,主要體現爲“大數據中心+田園社區+商業配套”的產品空間組合。

智慧小鎮的主要功能有三類,一是科技產業綜合體,包括大數據中心、科技研發中心、科創服務中心、科技孵化器、科技加速器等;二是科技旅遊綜合體,科技主題公園、科技博覽中心、科技文化創意中心等;三是城鎮服務綜合體,包括科技主題酒店、智能醫院、智能化社區管理、科技人才公寓等。

從產品模型看,智慧小鎮呈現爲“產業+科技+文化+旅遊+田園社區”的五維範式,是一個融合產業支撐、技術研發、科技服務的生態圈,一個集聚創新資本、科技人才、科學技術的資源集聚區,一個涵蓋新型科技文化旅遊、科技生活體驗的未來消費區,一個空間社區化、引擎互動化、業態融合化的雙創空間,一個安全舒適、現代化、信息化、智能化的智慧生活區。

從發展方向看,智慧小鎮主要有“新興科技小鎮、產業智造小鎮、創新創業小鎮”三類。

(1)新興科技小鎮:聚焦新興產業(新一代信息技術、雲計算、大數據、互聯網、區塊鏈、智能製造等),主要位於經濟發達地區,有新興產業集聚基礎;

相似案例:杭州—雲棲小鎮

(2)產業智慧小鎮:以傳統制造產業的智慧化生產改造和高端轉型,突出小鎮的智慧化建設;

相似案例:杭州—丁蘭智慧小鎮

(3)創新創業小鎮:聚焦科技產業的創新創業,與高校、科研機構、研發企業有合作,有人才集聚的產業和生活環境、創新創業平臺。

相似案例:杭州—夢想小鎮

智慧小鎮,會吸引在城市成家立業,經濟充裕,且具有家鄉情懷、三農情懷的人,嚮往之地,對田園生活充滿期待,而且基礎配套建設,已經現代化,適合長期居住在這裏;並且,會匯聚更多返鄉、下鄉創業者、文化創客,把戶口遷移到小鎮;吸引人才返鄉就業、城鄉人才雙向流動,擴大消費市場,進而推進國內需求的大循環。

鄉村振興的未來,智慧鄉村來呈現

鄉村振興,關鍵離不開國家層面一系列政策的推動。尤其,這次“五中全會”,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

數字鄉村是伴隨着移動互聯、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農業農村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廣泛應用,實現鄉村經濟發展、鄉村社會治理、鄉村政務服務、鄉村文化發展諸方面數字化轉型的發展進程和現實形態。

值得深思,未來農村如何發展演變?

面對不確定事件衝擊時,是否有可持續的適應和應變能力?

結合時下新興科技發展,如何重構鄉村振興的理想發展模型,增強鄉村內生髮展的韌性?

於是,我們團隊,在“數字鄉村”的基礎上,提出“鄉村大腦”的理念,通過“可信村落---BaaS"平臺來驅動,試點“智慧鄉村”,建設三農大數據中心。

智慧鄉村,是什麼?

智慧鄉村,本質是“數據驅動的鄉村”。

智慧鄉村,重點在於“可信村落---BaaS"平臺上,打造三個支撐板塊,塑造一個自治管理中心,匯聚多個智慧應用。

三板塊,即政務、商務、農務;

一中心,即智慧鄉村自治管理中心(DAO),實現“自治、共治、他治、民治、智治”。

匯聚多個智慧應用:多個應用包括智慧+產業、智慧+養老、智慧+醫療、智慧+教育、智慧+扶貧等。

智慧鄉村,將有價值的信息滲透到鄉村的方方面面,從應用層面獲取經濟效益、工作效率和生活滿意度的提升。

鄉村振興,不是大拆大建,而是中心村的升級:產業升級、服務升級和治理升級,集中優勢,多村資源集中放在一個地方重點發展,多個自然村,聯合起來做中心村。最後,升級成爲“智慧鄉村”。

智慧鄉村,落地建設前期,要搞明白,什麼樣的村落適合建成“智慧鄉村”?

城鄉融合型鄉村:核心選取大都市周邊的城鄉融合型鄉村做試點建設,依託大都市圈綜合資源要素輻射帶動發展。

特色資源型鄉村:選取具有得天獨厚的特色資源鄉村,依託資源稟賦的巨大內生吸引力,通過新興技術的加持打造,新營銷的引爆亮相,實現質的突破發展。

地方政府先成立一個改革試點區,成立村投公司(包括社會資本、政府、村集體經濟等),村投公司來孵化“智慧鄉村”,再把資源整理、規劃、建立三級市場交易體系,做股權開發再進入市場。

智慧鄉村,策劃、規劃設計,要跨界融合,側重落地性,迴歸田園生活,打造田園社區,實現“五態融合”:

生態爲基。立足自然鄉野的生態環境,將“山、水、林、田” 的自然景觀與“鄉俗、鄉情、鄉居”的人文景觀融合,構建起一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人居生態社區。

產態爲血。原生態的田園要植入現代的農業、旅遊業、鄉創產業爲芯片,與村寨保護、鄉村振興融合發展,實現鄉土田園的自我造血、自我進化。

形態爲體。原生態的村寨肌理、傳統風貌建築空間,是承載鄉土生活、民俗風情體驗的最佳載體,如何處理好保護與展現、傳承與創新是實現田園之美的關鍵。

文態爲特。鄉村傳統文化、非遺民俗的挖掘與“IP”孵化,鄉土民情、民族節慶與現代民宿旅遊、娛樂演藝、鄉創內容的結合,才能塑造有活力、差異化的鄉土田園。

人態爲魂。人情味是田園生活的靈魂,有了人的田園才具有生活的氣息,才能真正吸引遊客前來。必須培育一種“主客共享”的生活氛圍,展現一種心中返璞歸真的田園生活境界。

生態大數據,是“智慧鄉村”建設的重要基礎資料,採用“區塊鏈+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融合技術,打造相關的生態大數據存儲和管理平臺,能夠保證生態大數據的安全存儲和有效共享,落地建成,三農大數據中心。全時空在線採集“農務、商務、政務”的關鍵時空節點數據,並源源不斷地匯入數據中心,將數字化融入鄉村生活的每個場景。

可見,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需要用數據決策、用數據管理、用數據創新,三農大數據中心,勢必是新基建的重心,爲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

五中全會“現代化”出現23次;“強國出現了”12次。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必須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落地,只有“智慧小鎮”現代化了、“智慧鄉村”現代化了,農業農村纔會現代化,整個國家纔會現代化,而且更加強大。

未來的鄉村,活起來、旺起來、雅起來,讓鄉里人活的體面、活的藝術、活的優雅。將迎來一個“產業優、文化厚、藝術美、有品質、新田園”的全新進化,有望實現“城鄉融合美、生活藝術美、人與田園美、社會和諧美”的天下大同。

無論置身於或城或鄉、或村或野,都能夠活的優雅從容、風雅精緻,讓生活藝術的氣息像水和空氣一樣瀰漫在城鄉大地。

智慧小鎮和智慧鄉村,都會呈現,是真正的鄉村和城市的連接與凝結。

這是未來5年,乃至15年的目標,鄉村振興的終極點。

文 / 李國民 / 跨界融合策劃人 / 三農觀察員 專注文旅、農旅、康養等項目的前期策劃、規劃設計!

從開發到運營,選項目,抓政策,打市場,盯運營;請關注“唯美鄉村”微信公衆平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