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10月,志愿军分批次赴朝作战,先期6个军进入朝鲜后,我军只持有火炮数量284门,其中绝大多数以主要以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缴获、接收的山炮、迫击炮和直射炮等轻型火炮为主,火炮陈旧、型号杂、口径小、射程近(最远10公里)、弹药不足,多由骡马驮载或由人员携行,威力小,机动性能差。

作战初期,志愿军面对美军阵地上万炮轰鸣的饱和式火力倾泻,只得藏身防空洞内规避敌人的火力覆盖,以最大程度上减轻志愿军不必要的伤亡。

由于火炮的严重不足,志愿军与美军的炮火对决中常常吃尽了各种苦头,我军在装备低劣的情况下,不得不采取“反向穿插”、“肉搏战”等战术接近敌人,借以抵消美军的火力优势,甚至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出现了我志愿军经常机动灵活穿插到了美军火炮侧翼和后方把敌人炮兵一锅端的趣闻。

其实,纵观来分析,抗美援朝出现这种现象很大程度上归根结底出自志愿军的炮兵实力不足,朝鲜战场前线各级指战员也纷纷向国内报告,请求增强志愿军火炮力量。

在现代化战争面前火力输出是往往决定着战场格局的走向,朝鲜战场上严峻的形势也促使中央军委意识到了提升炮兵综合实力的问题已是亟待解决了。

于是,1951年,总参谋长徐向前率团抵达莫斯科与苏联政府谈判购买60个师的苏联武器装备问题,而在此之前,我高层也致电斯大林请求给予我志愿军武器援助,经过艰难的谈判苏联最终表态三年内完成60个师装备的供应,在这60个师的装备中有1个炮兵团、1个坦克自行火炮团、1个独立高炮营、1个独立五七反坦克炮营。炮团装备有122毫米榴弹炮、76.2毫米野炮、120毫米迫击炮各1个营(12门),独立高炮营装备37毫米高射炮12门,独立反坦克炮营装备57毫米反坦克炮12门,火炮总计303门。

在60个师的武器装备中,我们无偿赠送给朝鲜人民军3个师的装备,另1个师的装备拆散给各军事院校作训练用,实际装备了56个师。但即使这些装备了苏联武器的部队也多是在国内驻防,真正到朝鲜前线作战的仅有3个师,因此,在抗美援朝作战中后期,我志愿军炮兵数量和质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了提升,但与美军强大仍然有着天壤之别。

据战后统计,志愿军第一批入朝6个军,加上志愿军炮兵的火炮在内,共有各种火炮不足3000门,火炮总持有量仅相当于美军火炮总数的45%左右,而志愿军一个军的火炮仅相当于美军一个师火炮装备的54%。

因此,在强调现代化火力输出的战争中,志愿军火炮力量无论再怎么补充都远不及军工生产能力强大的美国,单靠纯火力的比拼志愿军在战场上几乎没有任何胜算,灵活机动“打冷炮”、“游走侦查探敌情”就变成了抗美援朝第二阶段志愿军的独特战法。

据《决战朝鲜》一书讲述:

“世界军事史上从未有过‘游动炮’射击,炮手们像猎人大兔子样扛着炮漫山遍野地转悠,瞅准目标打一炮换一个地方,七个月也轻松干掉了近九千敌军”

这就是我军抗美援朝史上赫赫有名的“打冷炮运动”,可“打冷炮”也有个问题,即便是炮架、炮管、炮弹再轻,对于人力而言绝对是个笨重的家伙,更何况,几个人分批扛着大炮漫山遍野地跑,光是体力也着实是个巨大的消耗,而打完“冷炮”后要做到安全、迅速撤出阵地其实是非常艰巨的任务,毕竟,敌人的炮兵也不是吃素的,炮弹打出去后美军凭借着战场经验和先进的武器根据弹道立即就能锁定我方开炮的具体位置,估计我方尚未来得及撤离,美军的炮弹就从天空呼啸爆轰了下来。

那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对于志愿军来说,其实这压根儿就不是个事儿。

《决战朝鲜》里对志愿军解决“打冷炮”中遇到的安全问题作出了详细描述,《决战朝鲜》讲:

一个名叫彭良义的十九岁迫击炮手用86发炮弹击毙了121个敌人,他将手榴弹上面盖上厚厚的草灰,弹弦栓根长长的绳子,打出一炮后,他就躲得远远的,立即拉响颗炸得草灰四扬的手榴弹,不但掩护了自己炮位,还引逗敌人炮兵错误还击。

而“游走侦查探敌情”的办法更是被志愿军运用得神乎其神了。

所谓“游走侦查探敌情”简单来说就是派出炮兵侦察兵和通信兵悄悄摸到敌人腹地,然后摸清敌人的重要工事后用步话机向我方报告,我方炮兵根据前沿阵地传回的具体位置参数开炮猛轰,炮弹就会像长了眼睛一样落在敌人的工事上把敌人轰上天。

《决战朝鲜》中对“游走侦查探敌情”记录得尤为详细:

1952年7月,炮兵侦察排长刘建华与通信兵李宝江悄悄摸到老秃山背后的346.6高地,两名潜伏在荆棘丛中的志愿军战士将老秃山反斜面的敌军工事全部探查得准确无误后,用步话机向我军报告了美军的地堡的具体位置,我志愿军炮兵立即开炮一口气干掉22个美军钢筋水泥碉堡,连带着炸毁两辆美军坦克,美军被吓得精神崩溃在山上纷纷作鸟兽散。

正是由于我志愿军因地制宜、出奇制胜的战法,美军在志愿军灵活机动的炮火打击之下阵地空间被不断挤压,人员大量伤亡,很多美军惶惶不可终日,精神时刻处于崩溃的边缘。志愿军由此在相持阶段完全掌握了朝鲜战场的主动权。

而35年后,美国军方解密的数据资料显示,在整场抗美援朝战争中,美军有62%的士兵丧生于志愿军的炮火之下,抗美援朝也由此成为炮兵对敌伤亡首次超过步兵的重大历史性转折。

当我们回顾抗美援朝那段惊天动地的硝烟战火,有谁能记得当年那群为了中华民族之崛起而舍生忘死的人们呢?回顾是为了铭记,也是为了缅怀先烈们的英勇事迹,而关于抗美援朝的许多重要回忆则被完整记录在了《决战朝鲜》一书中。

《决战朝鲜》是作家李峰历经数年走访了大量抗美援朝老兵,查阅了许多鲜为人知的资料呕心沥血的经典之作。全书以恢宏的气势、凝练的语言、饱满的激情、翔实的史料,将一部荡气回肠的抗美援朝全景从宏观角度和微观视角进行了全方位的还原。

著名军事战略专家、退役空军大校王湘穗也指出:

《决战朝鲜》是一曲英雄之歌,它穿越了60年时间隧道,依然令人热血沸腾。

著名抗战口述历史研究者方军老师看完这本书后感慨道:原来,我对抗美援朝是有误解的。看了李峰先生的著作,我完全改变了看法。

方军、乔良、王湘穗、戴旭等知名军事战略专家都是《决战朝鲜》的忠实拥趸,足见这部书的深刻与厚实,要么忘却历史,要么以史为鉴珍惜当下。

缅怀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启迪教育下一代,洞察抗美援朝个中不为人知的秘密,《决战朝鲜》无疑是一本非常值得读的好书,喜欢的朋友可以入手一套。

志愿军“冷枪”运动,吓得英军往战壕外扔屎,美军裸体挑衅被击毙

1952年志愿军遭细菌战,日本731部队粉墨登场,12.5万人成试验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