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生活中,我們一定遇見過這樣的女人,網絡上還不乏這樣的思潮。

“結婚前要車、要房、要彩禮,這是傳統,我們要尊重;結婚不生孩子、不做家務、不照顧老人,這是現代理念,我們要學習。”

一邊讓女性權利最大化,在享受權利的時候,要求“與男人平等”;一邊又讓女性義務最小化,在承擔義務的時候會刻意強調:“我是個女人!”

與國際上追求“男女平權”不同,她們追求“女人的特權”,因此我們稱之爲“田園女權。”

近年來,“田園女權”漸成燎原之勢,成了社會有識之士不分男女的抨擊對象。

由於她們太過於窮兇極惡,讓人們談之色變,加之她們超強的戰鬥力,導致人們哪怕聽到一些正常的爲女性發聲的言論,也會不加思索地批判,“打拳”白熱化的同時還擴大化了。

比如那位拒絕學生做“專職主婦”的張桂梅校長

張校長衣衫襤褸,渾身是病,卻十幾年如一日關心大山裏的貧困女孩子,建立了一所免費的女子高中,前後1600名女孩子得以學到知識,通過高考改變了命運。

這樣一位有着高貴靈魂的女性,就因爲覺得“全職太太很沒出息”就被我們批判,顯然很草率,所以我們有必要弄清楚,什麼是“田園女權”?

01

潘金蓮:女權先聲

“田園女權”的認識論基礎是,這個社會對女人不公正,女人付出了很多,然後男人不領情,不爭氣,所以就有了“雙標”。

在她們看來:

對於女生:我抽菸、蹦迪、酗酒、墮胎、約P…但我是一個好女孩。

對於男生:你抽菸、蹦迪、酗酒、紋身、約P…你這個人渣!

中國男人一直追求偉岸的大丈夫形象,哪怕是老實巴交的庸人也爲他們不齒,抽菸紋身之類的當然是人渣。

但有那麼一個時代,男人全然顛覆了這種追求,幾乎所有男人都是人渣!

武松打虎、殺嫂,血濺飛雲浦,何等的英武出衆,即便不齒《水滸傳》的俞萬春,在撰寫《蕩寇志》的時候,也沒敢對武松的形象進行矮化。

偏偏在《金瓶梅》中,武松讓人看不起了。

不僅沒能替兄長報仇,還表現出智商堪憂的一面,最後殺了潘金蓮用的是誘拐的方式,而且對武大郎與前妻所生的女兒錦兒不管不顧。

最光彩的男人都這樣不爭氣,可想而知。

應伯爵像一個小丑一樣,周旋於達官貴人之間,爲的是妻子女兒的溫飽;時常揭不開鍋,借到錢後,哀嘆要是早借到“孔方兄”,還用受家中那個潑婦的氣麼?

有技藝傍身,且追求上進的韓道國也不怎麼樣,當得知自己老婆王六兒和西門慶勾搭上後,不僅不生氣,反而默許。

驚掉大牙的是還勉勵老婆伺候好西門慶,夫妻二人把西門慶當作了“搖錢樹”,讓西門慶開心成了他最重要的事業。

男人們都這樣,自然不好對女人們有過多的苛求。

你看潘金蓮,生下來被親媽賣了兩回,自己長得那麼美,可武大郎纔是她的合法老公。武大郎猥瑣也就罷了,偏偏還有“大男子”主義,沒有韓道國那麼識時務。

潘金蓮以經典的一句:“大郎,該喝藥了,”開始了對命運的抗爭。

李瓶兒也是如此。

雖說她家底殷實,但是老公花子虛卻放着家裏的“裏脊”不喫,非要去花柳巷。所以李瓶兒合謀西門慶,害死了花子虛,侵吞了花家的財產,花子虛也一命嗚呼。

還有不甘一輩子做下人,潘金蓮嫁入西門府後的好姐妹——龐春梅,後來果真嫁給了周守備,當了夫人。

周守備對她可謂言聽計從,而且傻到被龐春梅戴了綠帽子還不管不問,明明龐春梅的孩子是陳經濟的,周守備還視若己出。

“田園女權”心目中的理想男人,大概就是周守備這種。

潘金蓮、李瓶兒、龐春梅,所謂“金瓶梅”,都表現出了女性獨立意識的覺醒,從女權角度來說,武大郎和花子虛死有餘辜,周守備被龐春梅玩弄,總好過做男人的附庸好。

可是,按照“田園女權”鄙視的封建道德來說:

潘金蓮的老母親來看潘金蓮,潘金蓮拿不出轎子錢,也不私自動用西門府的錢,可謂壞人之“真”;

李瓶兒和西門慶的感情的確是牀上睡出來的,但當生孩子後,那種舔犢情深,讓人看到了她內心之處的“善”;

龐春梅得知潘金蓮死後,爲潘金蓮收屍,這算是發自肺腑的“義”。

跟如今“田園女權”花男人錢,不給男人生孩子來說,這三人剔除封建道德不徹底,自然也不入當今“田園女權”的法眼了。

02

甄嬛纔是“真”女權

那按照男人不仁,我不義,還要加倍奉還,把萬千男人玩弄於鼓掌之中,這種來說,還真有一個是最符合女權標準的,那就是甄嬛

大清朝的時候,除了皇后之外,所有的妃子都不是皇帝的“妻”,而是“妾”,甄嬛要求皇帝把自己當“妻”,首先就是僭越。

不過,甄嬛長了一張“純元”臉,又是開掛的女主,這算不上什麼問題。

我們還可以認爲,甄嬛具有超前的意識,是反封建的“急先鋒”。

可是,她後來賭氣出宮,給皇帝戴綠帽子就不對了,比潘金蓮還可惡。

武大郎開店買房的錢,全是潘金蓮的嫁妝;你甄嬛喫穿用度,家人的地位可都是皇帝給的。

而且,古代沒有離婚的說法,即便甄嬛具備現代“田園女權”拿得起放得下的性格,她也是一個棄婦而不是“自由身”。

不過,按照“田園女權”的看法,人家與果郡王是“自由戀愛”,有什麼不可以?

當然可以。

當初自己提出離宮,跟皇上恩斷義絕,沒問題;在甘露寺和果郡王好上,畢竟你們都感情破裂了,有新的歸宿沒什麼不好,也沒問題。

然後懷了王爺的孩子,王爺出事。甄嬛給自己找了冠冕堂皇的理由,然後把身邊的婢女賣了勾引皇上,把孩子按他身上,這就有問題了吧!

這不是前腳和自己老公離婚,後腳就和備胎同居,當得知備胎死了,又把備胎的兒子按在前夫身上,讓前夫作“接盤俠”嗎?

況且,二次回宮後的皇帝對甄嬛可以說是“真情流露”了,甄嬛自己給皇上戴綠帽被發現了還要殺人家,讓人家死不瞑目。

潘金蓮好歹跟了西門慶,就一門心思爲西門慶着想,還拼了命想給西門慶生孩子,這品德不知道比甄嬛高到哪裏去了。

而且,甄嬛睚眥必報的性格,也和如今的“田園女權”一樣,待人接物充滿了雙標。

甄嬛生病,流朱想要找太醫,侍衛不肯,流朱撞到了侍衛的刀上。

這件事情上,侍衛是秉公辦事,而且流朱撞刀上後,人家立馬能想到喊太醫,足見是公事公辦。

而甄嬛想辦法搞到了侍衛的名字,找個罪名,殺害了人家。

你們可憐甄嬛遭罪,難道就不知道這個無辜的侍衛也有家人?

但這樣一個角色,卻能讓“田園女權”high到爆。

《甄嬛傳》的作者一面用封建禮教約束其他人,一面對女主極度寬容,所以我們有一個感覺,《甄嬛傳》看多了,除了甄嬛,所有人都不討厭。

而“雙標”恰好是”田園女權“的最大特徵。

03

如何看待“全職太太”

張桂梅老師恰好是坦坦蕩蕩的人,她目睹了大山的女孩子很早就嫁人,一輩子的人生沒了前程,痛心疾首,才創辦了女子高中。

張老師希望女孩子學習知識,是可以爭取到更多的機會。當看到自己的學生做了“全職太太”,自然感覺有點可惜。

那種激烈的言論,可能是“恨鐵不成鋼”,也可能是“激將法”。

她這樣要求學生,爲何學生不反感?當事人不僅服氣,轉眼間就去考了“特崗教師”。

我們看張老師沒有光鮮的外表,但是對學校傾注了所有的心血,對於辦學,她有一股老牛拉車般的倔勁兒。

這是完全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所以她纔有資格說教學生!

在她身上,不存在着所謂的“雙標”!所以,也請“田園女權”放過張老師,別拿張老師給你們貼金!

再說“全職太太”,其實也不好做,對於一個健康成長的孩子來說,父母的陪伴確實很重要,也沒那麼不堪。

但我們更要理解來自張老師高貴靈魂的吶喊,因爲我們都沒她那種親身經歷,即便張老師言論過激,這樣一個擁有高貴靈魂的人,我們更需要寬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