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生态圈,赋能进行时!

作者:吴明

编辑:刘青

来源:铑财-铑财研究院

截至10月30日12时,A股共有2251家上市公司披露三季报。

后疫情时代的“业绩靴子”落地,成色几何呢?

作为股市“风向标”、金融白马股自然吸睛。细品中国平安三季报,发展状态稳健,“金融+生态”战略进入收获季。

01

后疫情时代的“稳中求胜”

10月28日,中国平安发布2020年三季报:前三季度,集团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营运利润1,086.92亿元,同比增长4.5%;年化营运ROE20.9%;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30.41亿元,同比下降20.5%,但降幅较上半年有所收窄。

至此,或许会产生两个疑问:营运利润究竟是何意?净利润下滑20%,又如何称上稳健?

事实上,相比净利润,营运利润能更清晰客观反映企业当期业务表现及趋势。

根据定义,营运利润是以财务报表净利润为计算基础,剔除短期波动性较大的损益表项目和管理层认为不属于日常营运收支的一次性重大项目后,由公司日常运营所创造的利润,包括剩余边际摊销、净资产投资收益、息差收入、营运偏差及其他。

换言之,营运利润有“重稳定”特性,能让投行和投资者进一步认知企业的真实价值。中国平安前三季营运利润同比增长4.5%,显出稳健成长力。

再看净利润,前三季度下滑20%,疫情影响不可忽视。

尽管国内新冠防控出色,经济率先复苏,但中国平安仍表示:线下面对面拜访尚未恢复到疫情前水平,线下大型活动举办受限,公司长期保障型业务受到负面影响。

不过,利好迹象也在显现:2020年第三季度,中国平安净利润达到34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8%。

大象起舞,难能可贵。得益于韧性张力,中国平安正在走出“阵痛期”。

行业分析师李晨表示,从资本角度分析,抗风险能力,是评判企业稳健性、白马成色的重要标准。中国平安能在后疫情时代迅速回轨、重拾升势,稳健性和韧性可见一斑。

正如证券分析之父本杰明·格雷厄姆所言,投机与投资的最大区别在于,是否注重安全边际,是否以价值基本面为基础。最终能跑赢市场的,往往是那些发挥时间杠杆、享受复利效应的优质企业。

那么,中国平安的稳健力,源自何处呢?

来看“基石”业务——金融。

寿险方面,前三季度寿险及健康险业务营运利润754.46亿元,同比增长9.2%;

产险方面,同期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2,194.90亿元,同比增长11.5%。

保险资金投资组合资产配置方面,截至2020年9月30日,保险资金投资组合规模3.54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0.3%。2020年前三季度,保险资金投资组合年化净投资收益率4.5%,年化总投资收益率5.2%。

银行业务方面,平安银行营收1,165.64亿元、同比增长13.2%;减值损失前营业利润833.13亿元,同比增长16.2%;净利润达223.98亿元,同比下降5.2%,降幅同样较上半年有所改善。截至2020年9月末,管理零售客户资产(AUM)24,881.71亿元,较年初增长25.5%;拨备覆盖率218.29%,较年初上升35.17%。

种种数据,透出稳中向优态势。而背后动力,离不开“实力打底,顺势而为”。

以寿险为例,平安寿险已处于改革攻坚期。为持续抓住中国寿险市场的高增潜力,平安寿险已启动一系列改革项目:从文化、模式、经营、产品、渠道五方面全方位赋能升级业务队伍,建立长期可持续的健康增长平台。

天风证券分析师夏昌盛表示,从国际经验看,人均GDP在1万美元是发达国家寿险业发展进入到快车道的一个标志性节点,中国寿险业有望开启下一个健康增长的新时期。

广发证券表示:这一新业务价值增速在市场预期内。随着疫情影响消退,疫情导致居民保障意识提升,预计明年平安寿险及健康险产品结构有望恢复正常,价值率有所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平安寿险新业务价值率为35.7%,较上半年的36.7%仅微降。说明销售结构调整经受住了市场考验、正在走出磨合期。

再看产险,得益于相关支持性政策发力,以及平安产险在风控政策、客户管控、保后管理等方面的系列强化举措,前三季度保证保险业务综合成本率较上半年有所改善。整体综合成本率较上半年上涨1%至99.1%;实现营运利润110.55亿元。

截至2020年9月末,“平安好车主”APP注册用户数突破1.17亿,较年初增长26.5%。平安产险家用车“一键理赔”功能使用率达87.93%,线上理赔服务持续领先。

这与银保监会《关于推进财险业务线上化工作征求意见的函》:2022年车险、农险、信用保证险、短期意健险等业务线上化达到80%的目标,不谋而合。

种种迹象显示,中国平安的稳中向优并非无本之源,亦有望迈向新的发展周期。

02

价值核心密码

“生态圈”中的高质量喜报

周期期许,来自质量表现。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明确指出,要充分发挥金融科技赋能作用,推动我国金融业高质量发展。

同样,金融科技赋能也正成为中国平安的核心优势。

目前,中国平安已形成“医疗健康、金融服务、汽车服务、房产服务、智慧城市”五大生态圈。

董事长马明哲曾如此描述金融、科技、生态三者关系:“用科技赋能于传统金融,建立生态,再用生态反哺金融业务。”

富兰克林股票分析师Anthony Hardy指出,在当前全球金融市场充满不确定性的背景下,金融科技板块的前景值得看好。在传统金融服务行业的发展中,科技已成为关键性的一环。

这一价值循环,在三季报中也有明显体现。

数据显示,2020年前三季度,中国平安科技业务总收入650.28亿元,同比增长8.3%。

数据背后,强大生态圈是打底力量。

以金融服务生态圈为例,两大“中坚力量”的陆金所、金融壹账通,表现给力。

截至9月末,陆金所控股客户资产规模较年初增长9.1%至3,782.78亿元;陆金所控股管理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长15.9%至5,357.88亿元;当前,陆金所控股促成的贷款30天以上逾期率较第二季度的峰值明显改善,已恢复至疫情前水平。

金融壹账通于2020年8月入选2020IDC中国Fintech50强榜单。目前已服务超18个国家及地区、3,700个金融机构。

再看智慧城市生态圈,围绕“优政、兴业、惠民”三主题,平安智慧城市业务已布局政务、生活、交通、医疗、教育等众多板块,并已在国内143个城市和多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地区落地推广。截至2020年9月末,其市民服务平台累计注册用户量近2,300万,累计访问量超15亿次。

当然,尤值圈点的还是医疗健康生态圈。

2020年9月22日的投资者开放日活动上,中国平安首次全面披露医疗生态圈战略及全球领先的医疗科技成果。

中国平安表示:平安智慧医疗占据线下医疗服务端,平安人寿、平安养老险、平安医保科技、平安健康险服务支付端。平安每年15%到20%新增金融客户来自于医疗生态圈,使用医疗生态圈服务的金融客户客均合同数为3.1个(不使用的为2.0个),使用医疗生态圈服务的金融客户AUM 约1万元(不使用的为5600元)。

在中国平安看,未来,医疗生态圈与金融主业的协同效应将进一步体现在产品、流量、服务、科技、成本等诸多方面。

据悉,平安智慧医疗已联合国家权威机构打造“全国新冠肺炎疫情实时动态”系统,上线逾300个官方平台,为21个省和31个地市提供疫情动态查询服务,为1,500余家医疗机构提供新冠肺炎智能阅片服务。阅片量超4,000万张,出具单一智能分析结果平均仅需15秒。

亮眼数据背后,中国平安每年将营收的1%用于创新科技研发,其中很大一部分会投入到医疗生态圈。

如此战略加持,有其逻辑所在。

目前,中国平安拥有最大的互联网医疗流量入口,及领先的线下医疗服务提供方网络,且积累了领先的医疗科技。平安医疗科技研究院打造了全球最大的的医疗数据库之一,医疗科技专利申请数位列全球第二,在6项医疗影像国际竞赛中获得第一,疾病覆盖数超3万种,就诊数据超10亿条,医疗科技调用超3亿次。

专家表示,医疗健康生态圈,已是平安科技协同、大生态平台赋能的重要力量,由此拓展更多价值边际。

聚焦医疗健康生态圈本身,也有不少突破。

2020年9月,平安好医生正式推出“平安医家”子品牌,将旗下私家医生、医生工作台等服务整体升级,打造服务用户和医生的双平台。

在支付端,平安医保科技打造智慧医保一体化平台,截至2020年9月末,已累计在青海、海南、广东等9省中标医保平台建设工程项目。

......

不难发现,基于未来的大生态精准布局,才是中国平安这艘市值1.5万行业巨轮的核心价值,财报稳优表现的核心基点。

如马明哲所言:“如果我把精力聚焦在今天,平安就没有明天。”

由此结论,中国平安“稳而优”的价值密码,即以马明哲为首的管理层,凭借极强的战略前瞻力及持续创新力,结合中国平安扎实基本面,卡位赋能业务链、释放滚雪球效应。以此在金融业大变革、产业快速迭代升级中,成功穿透迷雾,不断释放白马价值。

03

生态赋能进行时

事实上,无论是金融、科技,还是背后的大生态,三者良性循环的内核,即金融实体深度融合、多维赋能、共振共赢。

中国平安表示:始终践行“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精神,坚持把实体经济服务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中国平安总经理兼联席CEO谢永林表示,中国平安始终坚持服务实体经济,通过旗下保险、银行、金融科技等业务,把超万亿金融资源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包括通过保险保障、提供贷款、债权股权计划、普惠金融等多种方式,助力实体经济发展。

谢永林指出:凭借全球领先的创新科技,中国平安将科技深度运用于金融主业中,助力降本增效、风险管控,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

从实际情况来看,谢永林所言非虚。

例如牵头保险资金联合体投资京沪高铁。据悉,在此项投资中,中国平安共投入资金63亿元。

此外,平安资管还先后以债权投资计划形式参与投资赣铁集团、湖南铁投、贵州铁投等重大项目,累计金额超过280亿元,有力地支持和促进了中国高铁的建设和沿线地区的发展。

不仅如此,中国平安还与广东省政府共同发起成立规模1500亿元的“广东平安发展基金”,用于投资粤港澳大湾区范围内的大型基础设施,包括智慧城市建设、高快速铁路、城际铁路、机场等。

金融兴、经济兴,两者互为鱼水。

在中国经济传媒协会金融与产业研究院院长、资深产业研究学者柴永强看来,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活水”本源。中国平安“金融+科技”、“金融+生态”的战略赋能选择,符合我国金融改革纵深推进、构建现代金融体系的大趋势,也满足市场对实体经济多样化、产业转型升级、双循环格局的大需求。金融业对外开放步伐加快,金融强国战略意义正在凸显,无疑急需排头兵效应。从此看,中国平安还有诸多价值遐想。

机遇与挑战并行。中国平安的赋能进行时,不乏看点。

本文为铑财原创

如需转载请留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