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金服的上市,引起了市场的高度关注。

与此同时,近期每天闪崩一只白马股,更是引发了大家对于蚂蚁抽血的恐慌,热议“蚂蚁踩死大象。”

一方面是普通股民的惴惴不安,另一方面是各家卖方机构齐上阵,鼓吹蚂蚁其实是会飞的大象。

中芯石油的例子近在眼前,同为巨无霸的蚂蚁引起恐慌,也情有可原。

那究竟蚂蚁是龙是虫,对市场是好是坏,有无投资机会呢?

君临今天就为您抽丝剥茧,款款道来。

01蚂蚁生存的基本盘:负资产时代

蚂蚁的主要利润来源于他的小微贷和消费信贷业务(花呗和借呗),归集于数字金融科技平台下的微贷科技平台统计,大家后续可以一直跟踪。

在2019年的时候,蚂蚁的销售净利率是15%,虽然很挣钱,但也没有那么夸张。

而今年1-6月份,蚂蚁的销售净利率来到30%,营收也同比增长38%,背后的原因有点令人唏嘘啊。

一场疫情,影响了很多人的工作和收入,只怕2020年的数据比2019年还要难看。

大洋的彼岸,年收入75000美元以下的,能直接拿到1200美元支票,如果家庭有孩子的,每个孩子再加500美元。

除此之外,还获得长达39周的失业救济金,而失业金支票为每周600美元,那就是每月2400美元。

如果还有州补贴的话,比如纽约州,就能到每周1100刀。

根据美国媒体报道,这几个月美国人买的最多的不是衣服鞋帽,或者其他娱乐消费品,他们买的最多的是居家用品。

比如地板瓷砖,浴帘浴缸,沙发桌椅,厨具油漆,还有电视电脑,都是这些东西。

欧美国家普遍人工费用昂贵,所以一般性的家居修缮和改善居家环境,大家都是自己动手。

在疫情期间,社交活动大幅减少,很多美国人就开始在自己家里搞名堂。

给房子刷刷油漆,重新装套厨具,或者换个地板、沙发桌椅,换个浴缸浴帘,改善改善居家环境。

反正美国政府发钱了,家庭条件不是特别困难的话,政府发的钱还是用在改善生活上,而不是用在糊口上。

而家居用品,正好是咱们的优势产业,中国可是全球家具产品出口第一大国。

于是乎,8月份中国出口增速再创新高,是2019年4月以来最高,高于市场普遍预期,前几天更是有篇《疯狂的外贸》的文章刷屏朋友圈。

反观咱们,一点点消费券都总是雷声大而雨点小。

古语说,一叶知秋,预期还是放低点吧。

有人可能会反驳说,自古无功不受禄,懒人自有天收,不能养懒人。

可又有谁,生下来就会认为天生我才必无用呢?

人非生而知之者,资源的壁垒和信息的孤岛,是努力这种东西无法跨越的。

为什么热议内卷?

谁又不想找到一份好工作呢?

花呗的这则广告,生动地为我们描绘了将来的模样。

尤其是现在年轻人强烈的消费欲望,超前消费已经被普遍接受,而我们正好又处在物欲横流的时代。

——房贷、车贷、借呗、花呗……

当某天你一算,竟然发现自己的净资产居然为负,收入的现金流被负债侵蚀掉,所剩无几的可支配收入驱使着你,忘却疲惫继续996……

除了消费上的需求,小微企业、个体户经营者的需求,在以前是得不到满足的,因为银行根本不会给贷款,而现在蚂蚁都可以为其提供信贷支持。

负资产时代,同时也是寡头经济的时代,小微经营者的境况可能会更糟,进而对资金链的需求就更大。

负资产时代,欠于收入而对于资金的需求,是蚂蚁起飞的基本盘。

02神功在手,打趴对手

外滩金融峰会上,杰克马一针见血:P2P根本不是互联网金融。

P2P本质上就是互联网高利贷而已,风控里根本扯不上互联网技术,依旧靠暴力催收,同时逾期率非常高,一般在10%左右。

贷款的成本主要有资金成本、获客成本、坏账率这三项。

P2P平台,获客成本很高,大概在9%左右,这部分成本有时候叫做流量费。

同时,因为这类平台只能靠高利息来吸引资金,所以资金成本高达10%左右。

这么算下来,再叠加2%的催收成本,其一笔贷款的成本大概在30%左右。

这就意味着对P2P平台来说,如果贷款的利息小于30%,很有可能就亏本了。

屋漏偏逢连夜雨,最高法修正司法解释后,民间借贷利率司法保护的上限为一年期LPR的4倍,这就意味着,当前的高利贷的上限为15.4%。

而15.4%的利率意味着等待这些P2P企业的,基本上是死路一条。

不仅P2P紧张,有牌照优势的中小银行在微贷方面也紧张。

目前中小银行的资金成本在4%~5%左右,而通过抖音、快手、微博等互联网渠道的单个获客成本也在4%左右,此外由于风控的不足,这类贷款的不良率在6%以上。

再加上内部运营的成本,如果利率不超过15.4%,做这类贷款基本上不挣钱。

至于大银行,则压根看不上这类业务。

在微贷这个领域里,蚂蚁可谓是神功在手。

国内只有三个大数据玩家:国安委、腾讯、阿里,其他的都是抽样或者局部数据。

腾讯系,是京东、拼多多、快手、滴滴、美团等,组成闭环全民数据。

阿里系,是淘宝、支付宝、高德、饿了么等,组成闭环全民数据。

在这里,阿里是最早做电商的,也是最大的电商,积累了全面的纵向消费数据。

同时“消灭现金”大潮中,他也是弄潮儿,积累了大量的线下支付数据。

他比你自己更了解你。

你去了哪里,干了什么事情,你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消费能力,收入曲线,社会位置,身份背景,他一清二楚。

因此,他可以精准的识别出用户的还款能力的变化,从而精准的匹配适当的信用额度,这样就控制住了坏账率。

这个坏账率,对比国有大行也是不虚的。

要知道,蚂蚁的微贷日利率在万分之三(小微经营者贷)到万分之四(借呗)左右,也就是年化在11.5%到15.7%左右,风险收益比完全吊打这些大行。

资料来源:wind

除此之外,蚂蚁的获客成本很低:支付宝年度活跃用户10亿+,月度活跃商家8000万+,天然流量就很可观,而且支付宝的品牌给用户以信赖。

而运营成本则会随着量的增大,而摊薄。

唯一有可能造成影响的,就是资金来源的问题。

互联网银行如网商银行、新网银行、众邦银行,都持有民营银行牌照,不能开设一类账户,而二、三类账户不得存取现金,不得配发实体介质。

因此,很多互联网银行既没有实体网点,也无法办理一类存款账户让客户直接把钱存进银行,这就决定了他们很难吸收低成本存款。

所以某种程度上来说,网商银行于阿里而言有些鸡肋。

一开始这个微贷业务的开展,除了自有资金,也就只能找银行借钱了。

后来,蚂蚁为了解决资金来源的问题,依赖微贷的低违约率,2015年得到ABS的发行资格后,大量发行了ABS,获得了充足的资金。

可是好景不长,2017年银监会重锤小贷的杠杠问题,要求小贷公司将ABS入表,这样子ABS的规模就发不上去了,蚂蚁只好换其他方式去寻求资金。

最终找到一个妥协的、也是各方共赢的道路:蚂蚁通过贷款撮合,作为中介,合作金融机构直接向蚂蚁提供的用户放贷。

蚂蚁负责风控,合作金融机构(主要是国有大行)出钱,大家一起挣钱。

背靠大树才好乘凉,目前微贷的资金来源中98%来自于合作金融机构,蚂蚁出的钱不到2%。

此前有种声音说,蚂蚁会影响银行的生意,比如卖理财什么的,大家不把钱存银行之类的。

真是好笑,影响亲儿子生意的生意,能做的下去吗?

由于利率保护上限的修改,其他的互联网小贷企业和中小银行又没有蚂蚁的风控和流量神功,这门生意目前来看,蚂蚁是神功在手,天下我有啊!

03对市场的影响

今年7月份,名为program star的蚂蚁上市工作开展,时间节奏非常紧张。

由于保密工作的夸张程度,这个program被戏称为谍战。

7月到现在,仅仅几个月时间就完成IPO,速度之快令人惊奇。

除了IPO的速度,蚂蚁估值涨幅的速度也令人咋舌:

7月份开始的时候,2000亿美元。

10月22日,腾讯《一线》获悉承销商透露说3330亿美元到4750亿美元。

10月26日晚,尘埃落定,3200亿美元。

3个多月走个上市的流程,就涨了60%的估值,也是创造了历史。

那么发行估值2.1万亿人民币的蚂蚁,值得参与吗?

打新肯定是要打新的。

按2019年的营收增速,估计今年蚂蚁的营收在1700亿左右,给成长股15倍的市销率,底价也在2.5万亿。

加上在A股发行时80%的战略配售,仅有200亿的上市流通市值,对于蚂蚁这个资本市场资深玩家来说,意味着什么,大家都明白。

这么来看,注册制之下,恐怕价格不会低,上市后的上车机会可能比较难出现美妙的躺赢点。

但是或许可以看看别地儿,比如蚂蚁的港股。

这些年,随着港股通交易量的增大,南下资金对于市场的影响正在加大。

港股通的交易额到了200亿以上的规模,而港股的日均成交额不足1000亿。

所以目前的A/H价差,或许会慢慢有变化。

尤其是成熟市场,不就是钟爱这类龙头成长股嘛。

此外,或许还可以挖掘挖掘蚂蚁的供应商:

既然是线上运营的,那么IDC服务自然必不可少。

目前,阿里的主力IDC供应商之一,数据港,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目前市值在153亿。

根据券商的一致预测,假设数据港的ZH13,GH13,JN13,NW13,HB41,HB33等项目按时交付,则在2020年-2021年机柜部署数达到2.8/3.6万个,营收达到14.85/19.97亿元。

同时数据中心规模的扩大,折旧将增加,从而降低毛利率,因而预测数据港20/21年的归母净利润为2.18/3.11亿元,20/21的EBITDA为6.36/8.57亿。

基于数据港抱上大腿,给予行业平均EV/EBITDA22倍的估值,则其2020年的合理市值为140亿,届时或许有机会。

至于对市场其他方面的影响,蚂蚁的迅速上市,意味着新股发行的加速,而大量的新股上了市,对于炒作而言,是很致命的。

因为市场资金量是有限的,仙股或许在不久的未来是A股常见的事物。

在进一步金融开放、全面实行注册制的时代趋势下,A股必然要迈向成熟市场,形成一个能入杰克马的眼里的成熟金融体系。

这样的话,估值泡沫的时候,一有风吹草动,必然会有资金跑路,股价下跌。

被低估之时,处于上升期之时,什么消息刺激都很难止住股价上升趋势,只要基本面逻辑不变。

也许,是时候告别看着指数涨跌炒股的年代了。

投资充满着风险,我们不能拍拍脑袋就能轻易做出的决定。

除了基本面的机会分析,还需要对财务风险、业绩确定性、业务竞争格局等进行更深入的考察。

更多信息可关注“君临网”获取。

作者:君临团队.

更多成长股分析、行业解读尽在“中国新一代投资研究服务机构”——君临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