螞蟻金服的上市,引起了市場的高度關注。

與此同時,近期每天閃崩一隻白馬股,更是引發了大家對於螞蟻抽血的恐慌,熱議“螞蟻踩死大象。”

一方面是普通股民的惴惴不安,另一方面是各家賣方機構齊上陣,鼓吹螞蟻其實是會飛的大象。

中芯石油的例子近在眼前,同爲巨無霸的螞蟻引起恐慌,也情有可原。

那究竟螞蟻是龍是蟲,對市場是好是壞,有無投資機會呢?

君臨今天就爲您抽絲剝繭,款款道來。

01螞蟻生存的基本盤:負資產時代

螞蟻的主要利潤來源於他的小微貸和消費信貸業務(花唄和借唄),歸集於數字金融科技平臺下的微貸科技平臺統計,大家後續可以一直跟蹤。

在2019年的時候,螞蟻的銷售淨利率是15%,雖然很掙錢,但也沒有那麼誇張。

而今年1-6月份,螞蟻的銷售淨利率來到30%,營收也同比增長38%,背後的原因有點令人唏噓啊。

一場疫情,影響了很多人的工作和收入,只怕2020年的數據比2019年還要難看。

大洋的彼岸,年收入75000美元以下的,能直接拿到1200美元支票,如果家庭有孩子的,每個孩子再加500美元。

除此之外,還獲得長達39周的失業救濟金,而失業金支票爲每週600美元,那就是每月2400美元。

如果還有州補貼的話,比如紐約州,就能到每週1100刀。

根據美國媒體報道,這幾個月美國人買的最多的不是衣服鞋帽,或者其他娛樂消費品,他們買的最多的是居家用品。

比如地板瓷磚,浴簾浴缸,沙發桌椅,廚具油漆,還有電視電腦,都是這些東西。

歐美國家普遍人工費用昂貴,所以一般性的家居修繕和改善居家環境,大家都是自己動手。

在疫情期間,社交活動大幅減少,很多美國人就開始在自己家裏搞名堂。

給房子刷刷油漆,重新裝套廚具,或者換個地板、沙發桌椅,換個浴缸浴簾,改善改善居家環境。

反正美國政府發錢了,家庭條件不是特別困難的話,政府發的錢還是用在改善生活上,而不是用在餬口上。

而家居用品,正好是咱們的優勢產業,中國可是全球傢俱產品出口第一大國。

於是乎,8月份中國出口增速再創新高,是2019年4月以來最高,高於市場普遍預期,前幾天更是有篇《瘋狂的外貿》的文章刷屏朋友圈。

反觀咱們,一點點消費券都總是雷聲大而雨點小。

古語說,一葉知秋,預期還是放低點吧。

有人可能會反駁說,自古無功不受祿,懶人自有天收,不能養懶人。

可又有誰,生下來就會認爲天生我才必無用呢?

人非生而知之者,資源的壁壘和信息的孤島,是努力這種東西無法跨越的。

爲什麼熱議內卷?

誰又不想找到一份好工作呢?

花唄的這則廣告,生動地爲我們描繪了將來的模樣。

尤其是現在年輕人強烈的消費慾望,超前消費已經被普遍接受,而我們正好又處在物慾橫流的時代。

——房貸、車貸、借唄、花唄……

當某天你一算,竟然發現自己的淨資產居然爲負,收入的現金流被負債侵蝕掉,所剩無幾的可支配收入驅使着你,忘卻疲憊繼續996……

除了消費上的需求,小微企業、個體戶經營者的需求,在以前是得不到滿足的,因爲銀行根本不會給貸款,而現在螞蟻都可以爲其提供信貸支持。

負資產時代,同時也是寡頭經濟的時代,小微經營者的境況可能會更糟,進而對資金鍊的需求就更大。

負資產時代,欠於收入而對於資金的需求,是螞蟻起飛的基本盤。

02神功在手,打趴對手

外灘金融峯會上,傑克馬一針見血:P2P根本不是互聯網金融。

P2P本質上就是互聯網高利貸而已,風控里根本扯不上互聯網技術,依舊靠暴力催收,同時逾期率非常高,一般在10%左右。

貸款的成本主要有資金成本、獲客成本、壞賬率這三項。

P2P平臺,獲客成本很高,大概在9%左右,這部分成本有時候叫做流量費。

同時,因爲這類平臺只能靠高利息來吸引資金,所以資金成本高達10%左右。

這麼算下來,再疊加2%的催收成本,其一筆貸款的成本大概在30%左右。

這就意味着對P2P平臺來說,如果貸款的利息小於30%,很有可能就虧本了。

屋漏偏逢連夜雨,最高法修正司法解釋後,民間借貸利率司法保護的上限爲一年期LPR的4倍,這就意味着,當前的高利貸的上限爲15.4%。

而15.4%的利率意味着等待這些P2P企業的,基本上是死路一條。

不僅P2P緊張,有牌照優勢的中小銀行在微貸方面也緊張。

目前中小銀行的資金成本在4%~5%左右,而通過抖音、快手、微博等互聯網渠道的單個獲客成本也在4%左右,此外由於風控的不足,這類貸款的不良率在6%以上。

再加上內部運營的成本,如果利率不超過15.4%,做這類貸款基本上不掙錢。

至於大銀行,則壓根看不上這類業務。

在微貸這個領域裏,螞蟻可謂是神功在手。

國內只有三個大數據玩家:國安委、騰訊、阿里,其他的都是抽樣或者局部數據。

騰訊系,是京東、拼多多、快手、滴滴、美團等,組成閉環全民數據。

阿里系,是淘寶、支付寶、高德、餓了麼等,組成閉環全民數據。

在這裏,阿里是最早做電商的,也是最大的電商,積累了全面的縱向消費數據。

同時“消滅現金”大潮中,他也是弄潮兒,積累了大量的線下支付數據。

他比你自己更瞭解你。

你去了哪裏,幹了什麼事情,你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消費能力,收入曲線,社會位置,身份背景,他一清二楚。

因此,他可以精準的識別出用戶的還款能力的變化,從而精準的匹配適當的信用額度,這樣就控制住了壞賬率。

這個壞賬率,對比國有大行也是不虛的。

要知道,螞蟻的微貸日利率在萬分之三(小微經營者貸)到萬分之四(借唄)左右,也就是年化在11.5%到15.7%左右,風險收益比完全吊打這些大行。

資料來源:wind

除此之外,螞蟻的獲客成本很低:支付寶年度活躍用戶10億+,月度活躍商家8000萬+,天然流量就很可觀,而且支付寶的品牌給用戶以信賴。

而運營成本則會隨着量的增大,而攤薄。

唯一有可能造成影響的,就是資金來源的問題。

互聯網銀行如網商銀行、新網銀行、衆邦銀行,都持有民營銀行牌照,不能開設一類賬戶,而二、三類賬戶不得存取現金,不得配發實體介質。

因此,很多互聯網銀行既沒有實體網點,也無法辦理一類存款賬戶讓客戶直接把錢存進銀行,這就決定了他們很難吸收低成本存款。

所以某種程度上來說,網商銀行於阿里而言有些雞肋。

一開始這個微貸業務的開展,除了自有資金,也就只能找銀行借錢了。

後來,螞蟻爲了解決資金來源的問題,依賴微貸的低違約率,2015年得到ABS的發行資格後,大量發行了ABS,獲得了充足的資金。

可是好景不長,2017年銀監會重錘小貸的槓槓問題,要求小貸公司將ABS入表,這樣子ABS的規模就發不上去了,螞蟻只好換其他方式去尋求資金。

最終找到一個妥協的、也是各方共贏的道路:螞蟻通過貸款撮合,作爲中介,合作金融機構直接向螞蟻提供的用戶放貸。

螞蟻負責風控,合作金融機構(主要是國有大行)出錢,大家一起掙錢。

背靠大樹纔好乘涼,目前微貸的資金來源中98%來自於合作金融機構,螞蟻出的錢不到2%。

此前有種聲音說,螞蟻會影響銀行的生意,比如賣理財什麼的,大家不把錢存銀行之類的。

真是好笑,影響親兒子生意的生意,能做的下去嗎?

由於利率保護上限的修改,其他的互聯網小貸企業和中小銀行又沒有螞蟻的風控和流量神功,這門生意目前來看,螞蟻是神功在手,天下我有啊!

03對市場的影響

今年7月份,名爲program star的螞蟻上市工作開展,時間節奏非常緊張。

由於保密工作的誇張程度,這個program被戲稱爲諜戰。

7月到現在,僅僅幾個月時間就完成IPO,速度之快令人驚奇。

除了IPO的速度,螞蟻估值漲幅的速度也令人咋舌:

7月份開始的時候,2000億美元。

10月22日,騰訊《一線》獲悉承銷商透露說3330億美元到4750億美元。

10月26日晚,塵埃落定,3200億美元。

3個多月走個上市的流程,就漲了60%的估值,也是創造了歷史。

那麼發行估值2.1萬億人民幣的螞蟻,值得參與嗎?

打新肯定是要打新的。

按2019年的營收增速,估計今年螞蟻的營收在1700億左右,給成長股15倍的市銷率,底價也在2.5萬億。

加上在A股發行時80%的戰略配售,僅有200億的上市流通市值,對於螞蟻這個資本市場資深玩家來說,意味着什麼,大家都明白。

這麼來看,註冊制之下,恐怕價格不會低,上市後的上車機會可能比較難出現美妙的躺贏點。

但是或許可以看看別地兒,比如螞蟻的港股。

這些年,隨着港股通交易量的增大,南下資金對於市場的影響正在加大。

港股通的交易額到了200億以上的規模,而港股的日均成交額不足1000億。

所以目前的A/H價差,或許會慢慢有變化。

尤其是成熟市場,不就是鍾愛這類龍頭成長股嘛。

此外,或許還可以挖掘挖掘螞蟻的供應商:

既然是線上運營的,那麼IDC服務自然必不可少。

目前,阿里的主力IDC供應商之一,數據港,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整,目前市值在153億。

根據券商的一致預測,假設數據港的ZH13,GH13,JN13,NW13,HB41,HB33等項目按時交付,則在2020年-2021年機櫃部署數達到2.8/3.6萬個,營收達到14.85/19.97億元。

同時數據中心規模的擴大,折舊將增加,從而降低毛利率,因而預測數據港20/21年的歸母淨利潤爲2.18/3.11億元,20/21的EBITDA爲6.36/8.57億。

基於數據港抱上大腿,給予行業平均EV/EBITDA22倍的估值,則其2020年的合理市值爲140億,屆時或許有機會。

至於對市場其他方面的影響,螞蟻的迅速上市,意味着新股發行的加速,而大量的新股上了市,對於炒作而言,是很致命的。

因爲市場資金量是有限的,仙股或許在不久的未來是A股常見的事物。

在進一步金融開放、全面實行註冊制的時代趨勢下,A股必然要邁向成熟市場,形成一個能入傑克馬的眼裏的成熟金融體系。

這樣的話,估值泡沫的時候,一有風吹草動,必然會有資金跑路,股價下跌。

被低估之時,處於上升期之時,什麼消息刺激都很難止住股價上升趨勢,只要基本面邏輯不變。

也許,是時候告別看着指數漲跌炒股的年代了。

投資充滿着風險,我們不能拍拍腦袋就能輕易做出的決定。

除了基本面的機會分析,還需要對財務風險、業績確定性、業務競爭格局等進行更深入的考察。

更多信息可關注“君臨網”獲取。

作者:君臨團隊.

更多成長股分析、行業解讀盡在“中國新一代投資研究服務機構”——君臨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