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三十年(1850)正月十四日,道光帝駕崩,正月二十六日皇四子奕詝正式繼承大統,以明年(1851)爲咸豐元年。正當咸豐帝沉浸在爭儲的喜悅中時,皇六子奕卻是苦楚異常,自己由平等地位的兄弟變爲臣子,而且不得不做出一副恭順之態,以求自保。

咸豐帝競爭勝利,大權在握,但他也明知自己遠不如六弟,自己是用虛僞的不光彩的手段取得的帝位。因此,他對奕很不放心,採取了必要的措施予以限制奕。

咸豐帝是以“仁孝”擊敗了奕,繼位後更標榜“仁孝”。所以,做了皇帝總要做做樣子,對兄弟們示仁,對六弟奕也表現寬容的態度。實則也如奕的心態一樣,也是曲意爲之,示仁僅“示”而已,實意遠非仁也。

我們知道,道光帝在傳位遺詔中明確指出“封皇六子奕爲親王”。而咸豐帝登基後卻遲遲不表態,實際上就是不想承認,目的就是對奕的故意壓制,想看看奕到底對自己恭還是不恭。

直到兩年後,咸豐帝看到奕確實處處恭順於他,沒有發現有任何舉動,才勉強爲之頒冊,表示對他親王爵位的承認。

冊封親王兩月前,道光帝的奉安大典舉行完畢,道光帝的靈位以“宣宗”廟號升配太廟,奕也沒有理由住在皇宮大內了,咸豐即把他分府出宮。咸豐指給奕的府邸是乾隆朝大學士和珅的府邸,和珅被抄家後,此宅賞給慶郡王永璘和乾隆的十公主。公主死後,宅全歸永璘,永璘死後又因罪奪爵,此宅沒入內務府,一直空閒。

自從奕入住後,這裏便被人們稱作恭王府。王府後院是恭親王的起居處,正廳匾額爲“樂道堂”,與紫禁城內的啓祥宮樂道堂同名。府邸後面,便是王府花園。

咸豐帝指恭親王住進這座宏偉的建築,主要是恭王的確夠資格,因爲一匣同封的親王只有奕一人。此外,除了這個空閒的王府,還真沒有恭親王合適的住宅了。讓恭親王住進和珅、永璘住過的府宅,說不上咸豐帝還不懷好意呢。

咸豐對奕不懷好意的事也太多,奕剛被封爲親王時,咸豐就不懷好意讓他做了一件他極不樂意的事情。

咸豐二年七月,咸豐帝的師傅杜受田病死,他僅是一個協辦大學士,咸豐追授其太師封號,追晉大學士職銜,賜文官最高諡號“文正”。又晉其父禮部尚書、晉其子爲工部侍郎,不久又提拔爲軍機大臣上行走。咸豐帝還親自致祭,扶柩奠送。這種優恤,在有清一代是絕無第二人的。因此《清史稿·杜受田傳》中就公開寫出這種“飾終之典,一時無比”。

有趣的是,咸豐帝不僅本人親爲致祭,還諭令奕以親王名義,代咸豐把杜受田的靈柩送回原籍。明明杜受田是奕失敗的政敵,他的靈柩卻硬要失敗的奕奠送,咸豐如此對待奕,也夠殘忍的了。

奕被迫爲杜受田料理完喪事回來交差,咸豐又假惺惺地賞給他一個和春園,令他搬去居住。和春園是圓明園中的一座廢園,奕辦了杜受田的喪事得了這個獎賞,實屬遭到第二次羞辱。而且令其居住,才能遠離朝堂,遠離諸王大臣,是御榻之側,不容奕涉足的意思。

奕明白四哥的意思,也表示出不再問朝中之事,只是老老實實讀書,作個掛名親王了此終生算了。因爲,自雍正朝以來,除后妃不得干預政事,又加了一條不成文的家法,即皇子也不得參預大政,除非在非常時期,當今天子有旨才能破其規矩。

咸豐三年四月,太平天國農民起義攻佔南京已兩個月了,清政府的財政也極爲困難,國庫極其空虛。而咸豐登極即爆發太平天國起義,兩年的內戰已花光了國庫存銀,南京被攻陷時,國庫僅有存銀22.7萬兩,這點銀子連一個月的軍費都不夠。

沒有軍費前方是無法打仗的,時任兵部尚書的桂良上奏說,內務府廣儲司的銀庫裏尚書有大金鐘三口,尚可通融變折,以濟軍需。咸豐聞奏,即派員負責熔鑄金鐘。桂良是奕的岳父,於是便命奕負責此項金鐘熔化變錢的事宜。

這是咸豐上臺幾年來派給奕的第一件有點實際意義的事務,奕接到這個差事,也誠惶誠恐,趕緊上奏表示要實心辦差,不負所望。

奕率員查實後,即行熔鑄,得金27030兩。在清政府鎮壓起義那麼急迫的日子裏,一個親王不與聞此舉國大事,而讓他去熔三口金鐘,奕還當成大事,惶恐而爲之,說明咸豐帝對他三年前的競爭者懷有多大的戒心,奕這位文武兼備的王子,在咸豐初年的政治處境可謂是無比險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