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交响乐》是于1981年拍的一部很有名的电影。它主要讲了一个有关于试飞员空中核弹抛投的历史故事。这部电影是以试飞员杨国祥迫降强-5甲型,最终成功携弹着陆的故事为原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应的艺术加工。

杨国祥,是个耳熟能详的名字,他是空中少将,是彝族英雄。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当时的国际形势已经非常严峻了,国外许多国家在科技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成就,最典型的就是美国,利用原子弹对我国进行武力威胁,极大地危害到中国的和平与发展。

所以我国为了抵抗外国的武力威胁和核讹诈,不得不做出科技研发的重大决策,加大对“两弹一星”的创新性研发,提高中国的威信力。

在这个背景下,中国研发出了我国第一枚原子弹和氢弹,但是研发不代表可以使用,中国核弹的笨重遭到了外国的质疑和嘲笑。所以中国第一代试飞员杨国祥等祖国战士不得不进行了多次氢弹投射实验,从而证实我国核弹研发方面的科技成果,扬我国威。

氢弹投射实验进行过许多次,多数都成功了,但因为战机的装备原因,仍然无法解决在实战中能有效打击的问题。所以这时,强一5甲战机被推上实验台。因为风向,气流等大气因素影响,飞机高空飞行本具有相应的风险,特别是科技还不够先进的中国。

更别提强一5携氢弹投射试验了。笨重的氢弹挂在飞机下端,完全是增加了飞机飞行的负担,加剧了飞行的风险。

尽管如此,杨国祥等试飞员仍是不畏生死地进行一轮又一轮的试飞实验,终于,问题还是出现了。

在1971年12月30日,杨国祥驾驶强一5战机于北京到罗布泊基地,进行氢弹投射实验。不料在投射过程中,氢弹始终没有发出预料中的爆炸,投射活动失败。

但是就在这时,杨国祥发现飞机油箱的油即将耗尽,此种境况,只有两种选择:要么放弃飞机和氢弹自己逃亡,要么和飞机氢弹共存亡。选择前者,飞行员安全了,但是氢弹和飞机将会毁灭,当时的实验数据也将不复存在,下一次的氢弹投射实验至少将会延迟到一年以后。

甚至更严重的是飞机因为飞行的不可控将会坠落到人迹密集的地方,这将极大地危害到人民的人身安全。选择后者,飞行员有极大可能会随着氢弹坠机而亡。但是也存在着极小的可能性飞行员在飞机油箱耗尽之前将飞机开往沙漠无人区,并进行安全迫降。

然而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试飞员杨国祥选择了第二种,与飞机氢弹共存亡。在所有人都不抱期望的时候,我们的周总理表示:“我们应该要相信国家的飞行技术人员。”总理的这句话又燃起了中国人民对本次强一5战机安全降落和短期内继续氢弹投射实验的希望。以防万一,他们躲进了事先安排好的地洞中,盼望着,盼望着……

终于,杨国祥是英勇的,也是睿智的。他最终驾驶着强一5战机安全着落了,他安全了,人民安全了,飞机安全了,氢弹也安全了,所有的所有都安全了。

失败的只是本次的投射实验,但却赢得了整个中国的民心。他用他的英勇无畏,为中国的核事业发展,空军队伍建设以及中国国防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不久后,在杨国祥的带领下,试飞员们终于携氢弹投射成功。给外国帝国主义们一定的回击和震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