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一個擁有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因此傳承下來的文化習俗非常多,有些封建習俗也隨之流傳下來,但隨着辛亥革命以及新文化運動的興起,人們的思想逐漸變得開放起來,對於一些常規陋習也加以改變,就比如說清朝時期流行的男子留長辮這個陋習就被廢除了。

其實根據史書記載在我國秦朝時期,人們大約每隔3天就會洗一次頭,甚至到了漢朝,還有專門法律規定,每5天會休息一天,專門用來沐浴,到了唐朝時期也是如此,只不過時間變爲每隔10天放一天,此後每個朝代專門放假用來洗浴的時間越來也少。

我們知道在清朝時期,可沒有現在這樣方便的洗浴場所,即使是一些富家子弟想要洗一次頭髮,也要需要花費很長的時間,而一窮苦人家更是不講究個人衛生,也沒那個能力去講究個人衛生,因此頭髮十天半個月不洗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那麼清朝時期的辮子到底有多髒呢?當時有一位英國女子在日記中寫道,清朝男人辮子的氣味很難聞,看到後想吐,喫飯都難以下嚥。

實際上,在我古代,人們十分注重孝道,而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因此在古代是不允許隨便剃髮的,不僅如此,剃髮在古代還算是一種懲罰,但是滿清入關之後強迫百姓剃髮,甚至讓百姓在殺頭和剃髮之間進行選擇,當然百姓爲了活命,只好選擇剃髮。

因此這個留長辮的陋習在我國一直延續了300多年,直到辛亥革命爆發後,爲了革除封建時代的陳規陋習,這種髮型才逐漸消失。

當然在我國滿清前期,人們通常會將頭髮紮成辮子,起初辮子還很小,像老鼠尾巴一樣,但到了清朝中後期以後,官員和百姓們的頭髮也變得越來越多,而根據清朝的相關規定,這種長辮還不能隨意剪除,否則就是對父母的大不敬,是要受到懲罰的,因此,清朝人的髮型最後就演變成了我們在影視劇中所見到的那種留有長辮的形象。

既然清朝人都留着長辮,相信很多人都對他們怎麼洗頭髮感到好奇,其實清朝的官員和普通百姓並沒有像我們在影視劇中所看到的那樣乾淨利落,頭髮也梳理的一絲不苟,看起來十分明亮乾淨。在真實的清朝歷史中,即使是王孫貴族也只是一個月洗一次頭髮,而普通百姓則更多的是一年甚至幾年才洗一次。

現代人一般一兩天就要洗一次頭髮,超過這個時間就會感覺頭髮變得很油,渾身都不自在,可想而知,清朝人十天半月不洗頭,甚至是一年到頭都沒有洗過一次頭髮,那個氣味兒該是多麼難聞,想想都令人作嘔。

衆所周知,如果頭髮長時間不清洗,不僅會有難聞的氣味,還會長蝨子,而且在那時也沒如今這樣各種品類的洗髮水、護髮素,因此條件好的王孫貴族們會用燕窩、雞蛋等來清洗和護理頭髮,條件不好的普通百姓就只能用更加簡陋的皁角和草木灰來清洗頭髮,因此清朝人留的辮子不僅難打理,護養起來也很難,這也怪不得那位英國女子看到清朝男子解開辮子時的場景後,會想要嘔吐了。

其實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只不過以當時的條件來講,天天洗頭實在過於麻煩,而清朝人之所以留長辮,或許就是爲了少洗頭或者不洗頭,可想而知,長年累月下來辮子中留存的塵土與油污混合在一起,該是一幅怎樣的情景,這畫面“太美”,筆者不敢想象。

如今人們的生活水平和條件得到了很大改善,清洗頭髮也變得簡單起來,再加上現在男子普遍都是短髮,因此清洗起來也不費事,所以一定要樹立良好的衛生觀念,多打理愛護自己的頭髮,因爲有一個爽利的髮型以及一頭乾淨濃密的黑髮會爲個人形象加分不少,讓整個人顯得精神煥發,更有活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