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我國志願軍曾經歷了無數次戰役,這些戰役有贏也有輸,但只有一些大型戰役才被寫入歷史,供後人敬仰,小戰役卻甚少提及。但我們不能否認,其實小戰役往往也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

比如曾經在一場戰役中,六個餓兵主動出擊,竟救下了志願軍的一個兵團,給兵團爭取到了撤離的時間。這場戰役雖然小,作用卻很大,可惜歷史上很少提及,所以很多人並不知道。

這場戰役發生於1951年的第五次戰役中,當時彭老總爲了打擊敵人的瘋狂反撲,立刻下令讓60軍趕緊往北撤離到華川西南,前去阻擊北犯的敵人。可是不知道怎地,60軍並沒有接收到這個命令,而且當時所有志願軍都正在往北轉移,包括19兵團和第9兵團也在北移中,結果只剩下60軍被孤立了出來。

眼看着美軍和韓軍集結着大量坦克就要沿着春川公路追擊過來了,這時,60軍179師537團立刻前往沙坪裏地區阻擊敵人的進攻。

到達沙坪裏地區後,團長示意全團士兵停了下來,並下令讓1營和2營戰士負責阻擊楊通嶺一線的敵軍。其中2營6連的戰士再往前100高地,將昭陽江渡口控制住,而3營則時刻準備支援。

但到底要怎麼才能阻止敵軍的大量坦克進攻呢?這時團長思前想後,決定讓團警衛連工兵班戰士用炸藥包將公路的懸崖峭壁給炸塌,這樣一來,敵軍的坦克就過不去了。

這確實不失爲一個好辦法,可問題是,當時全團所有的炸藥集中起來也沒有多少,即便引爆所有炸藥,也完全無法炸塌公路絕壁。而537團又沒有反坦克武器,根本無法阻擊坦克的進攻,到底該怎麼辦呢?

團長無奈之下,只好電聯2營營長樊茂元,讓他親自去6連指揮反坦克行動,同時還下達了死命令,要求他們不惜一切代價都必須完成這個任務。樊茂元來到6連後,經過仔細研究,決定把這個重任交給英勇善戰的11班班長王景強,讓他帶領自己的班前去公路上伏擊敵軍坦克,至於伏擊的辦法,只能靠手榴彈和人力進行了。

於是王景強立刻在自己隊伍裏挑選了6人,組成了反坦克小組,並帶上武器,前往春川公路執行任務。此時天剛剛破曉,6位戰士經過一夜行軍,早已飢腸轆轆,可是他們翻光了所有糧袋,也不過每人得到一把炒麪。

營長樊茂元於心不忍,讓通信員再分一些糧食給這6位即將戰鬥的戰士。可是當時營里根本沒有多餘的口糧,無奈之下,這6位戰士只能餓着肚子去執行任務了。

他們先是找到一個小涵洞當隱蔽所,並選定了一個公路的拐彎處作爲這次伏擊坦克的陣地。因爲這處地方路面狹窄,且一邊是山崖,一邊是江口,一次只能容一輛坦克經過。所以到時候他們只要把最前面的那輛坦克給打壞,那麼後面其他的坦克就過不去了。

上午10點的時候,美軍開始發起了攻擊,而537團也毫不示弱,一次次地擊退了敵軍。情急之下,美軍的13輛坦克便決定從100高地沿着公路強行突擊。

很快,美軍的坦克就到達了6位戰士的埋伏圈裏,這時,班長王景強決定,放走第一輛坦克,專門攻擊第二輛坦克。

於是其他戰士立刻對敵軍第二輛坦克發起了猛烈的攻擊,其中一名戰士則在火力的掩護下,偷偷跳上了敵人的坦克。他見敵人的坦克沒有蓋好頂蓋,立刻拿出手榴彈扔進了坦克內,最終第二輛坦克被炸燬了。

這時,順利通過的第一輛坦克聽到後方的動靜,立刻停了下來,準備查看是怎麼回事。而王景強便趁此機會,抱着手榴彈爬上了這輛坦克,並往坦克內扔手榴彈,結果第一輛坦克也順利被炸燬了。

兩輛被炸燬的坦克堵住了美軍前進的坦克隊,令後面的11輛坦克無法再繼續前行,他們擔心也會被炸燬,便趕緊往後撤退。就這樣,這6位戰士在餓着肚子的情況下,靠着頑強的意志順利完成任務,成功堵住了美軍前行的步伐,爲正在撤離的第9兵團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這場戰役雖然很小,卻起着關鍵的作用,只是很多專家只關注於整體戰役的成敗,並沒有過多關注這場小仗,所以很多人並不知情。

如今抗美援朝這場戰爭已經過去70年,很多人已經不瞭解抗美援朝的重要意義,更不清楚其中的作戰過程,但我們不能忘記歷史,歷史的傳承需要我們每一代去共同努力,不過如今市場上關於抗美援朝的史實資料很雜亂,對普通人來說,想要去搜集相關資料會比較麻煩。

所以在這給大家推薦這本《決戰朝鮮》,這本書分爲上下兩本,作者是著名軍事作家李峯,相信很多人都看過他的那本《決戰長空》,而這套《決戰朝鮮》也很暢銷,如今已賣出三十多萬本。

這本書最大的特點是史料很詳實,從多個角度來闡述中美之間的較量,而且不僅描寫了戰場的宏大場面,也着重描寫其中湧現出的“軍神”人物,可以說,這本書的優點就是既能學到其中的歷史,又很有趣,讓你一開始讀就停不下去。

在70週年的節點上,如果您想了解這段精彩歷史,那就買下這本書,這兩冊正版書籍只要80.9塊,很厚的一大本非常划算,如果感興趣記得點擊上方的鏈接購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