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有人发视频说,有中学生反问曾经的高考状元师兄,对老师所谓喋喋不休中华民族的自豪感感到厌恶,感到很烦,言下之意并没有那么伟大(至少说明,学生对此认识不丰富,体会不深刻)。高考状元师兄对此作了谆谆教导。

其实,我们的历史教科书,从民族大义团结、文化隐恶扬善等角度出发,真实历史不免被被遮蔽或淡化,或一叶障目,或客观上对全面历史、千年历史传承导致认识不足。加上走上社会后,学生们接触面广,但一旦接触了歪曲、断章取义甚至被一些攻击讽刺中国历史的观点所误导,那就可能走上否定、贬低甚至背叛国家历史观的反面。

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在历史教育上作出一些策略上的改变,激发青少年学生真真切切的历史和民族自豪感。

其实这应该也很简单,还原历史,作出横纵对比就可以了!这里讲4点。

1,我们远在秦朝就确立了大一统的制度安排和大一统的疆域政治文化的传承。

大一统表面上是书同文、车同轨等生活礼仪规范,其实是一种深切的文化认同。

从上到下,比金石还坚定的大一统固有观念,避免了四分五裂,避免了内战,避免了在世界历史风云激荡下中国版图和利益被容易破坏、被别有用心之徒利用。

要知道,古代许多强大的王朝和国家,最后都分裂了比如罗马、法拉克王国,匈奴、突厥都强盛一时,但都分裂了。

对比国外,德国完成统一还是在近代1871年的事,美国通过南北战争才完成较为稳固的国家统一。

我们可以想象下,战国时代的老祖宗杀伐征战,最后留给我们的绝不是那些血腥战役故事,而是客观上了促成了大一统团结为一个国家的文化观念,不再分楚赵,不再有吴越,各省各地区相互对立局面在几千年前就终结了!这种大一统观念是十分宝贵和先进的,是十分智慧的。

2,打通和维持西域,保西部陆路战略通道。

这一点,从汉朝张骞、班超开始通西域(这里面当然有军事武力,只是淡化了),到清朝几代人努力最终把新疆纳入版图,左宗棠收复新疆,完成了一个大接力!

我们知道,中国东部是大海,北部是是高原,西南崇山峻岭,在古代中国交通不发达情况下,西域的开通让古中国与中东,与欧洲有了交流交集,而古中国文明的发展当然也离不开这种交流与促进。

到了现在,在亚欧大陆板块通过快速铁路越来越紧密联结,贸易和文化交流跟更加畅通无阻,这西部陆路战略通道重新焕发出了强大生命力。

想想看,老祖宗从看上西部何这块土地开始,一直到现在的规模和程度,拓展了我们的边界、眼界和战略空间,同时打造成和平和共同繁荣的丝绸之路,多么有战略眼光和远见!陆权在现代世界不是衰落了,而是发扬光大了。

中国几千年做这件事,久久为功!要知道曾经横跨亚欧大陆的奥斯曼帝国,更多是凭借亚欧交汇地,勒索阻拦亚欧商人。类似这种剪径式霸占通路的,有些国家依然存在。

差距之大,高下立判!

3,对外慎用刀兵,不穷兵黩武消耗国力民力。

除了不遗余力战守、恢复西域,隋唐征高丽,明朝抗倭援朝等战争外,我们国防基本上采取守势。

这种对外慎用刀兵,不穷兵黩武,不过度消耗国力民力的做法,其实是有极具智慧的。

古代强如罗马、巴比伦、花剌子模都消失不见,而让欧洲恐惧千年的匈奴人、蒙古人、突厥人虽然曾经杀人如麻,不可一世,但最终野蛮征服不了文明。现在列入大国行列的,依然是科技和文明高度发达的国家,绝不是马背上弯弓的大汉。

在军事上,我们也出过光彩夺目让外族胆寒的悍将,如汉朝霍去病(极大打击匈奴人),唐朝李靖(击灭东突厥)、南宋将领王坚(四川钓鱼城外击毙蒙古大汗蒙哥),当然还有许许多多古代抗击外敌外族的将领。

讲这些,更能证明我们不穷兵黩武是必要的也是有传承的,当代我们更加要强调和平共处,更加强调民族团结,因为历史是最好的老师。

4,诸子百家是文化高峰,兼收并蓄百花齐放是文化强国的底色。

许多人一说到诸子百家,然后就想到了孔子庄子,这些看起来以偏概全,且似乎软绵绵酸腐无用的东西。动不动就说人家的思想烧坏你的脑子,烧坏国民的脑子!

其实,孔子庄子等就是自己提出的思想,你们可以读可以用,也可以不读,可以不用,到了现代更是有选择权。他们只是提供精神营养,就如管子、墨子一样。

这才是诸子百家、百花齐放的精髓,也是我们文化自信,文化强国的指针、底色所在。

我们只要提供多元多彩文化的土壤,兼收并蓄的态度,汉朝如此,宋朝如此,唐朝也如此!

有一本书西方作者写的,叫文明的冲突,当然有其道理,但也是一叶障目!人类文明有碰撞,也会有融合。最终走向融合和平发展,这是人类的必然选项。

观中国,传承了几千年,无论是与哪个国家民族文明冲突,最终中国保持了自己的文明,并继续交流着别国别族的文明,并没有你死我活的两大天敌文明。

按照文明冲突论这么说,中国和中华文明早在几千年前就要衰落和灭绝了。中国本身就是文明冲突论的反证!

冲突之后,必有融合,必有智慧的共存!扛起文明和平相处,文明融合的大旗十分必要,也十分有智慧,这更是一种勇气担当,自信担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