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老了也不指望你養?記憶中這句話我也對孩子說過。

爲什麼會說這句話呢?細想,這應該也是當時管教孩子生氣時的氣話。

回憶說出這句話的語境,一般情況下,應該主要是針對孩子當時所存在,或者表現出的對抗情緒;爲了表達對孩子某方面的失望和氣憤的心情,故而用此話,意圖消除孩子內心存在今後父母要靠他養老的、自以爲是的傲慢心理。

“你別以爲我今後要靠你,故而對我們的管教不當回事,我今後不靠你……”說“我老了也不指望你養!”這話時的父母,大都當時的心理活動就是以上這麼想的。

其實,話是這麼說,父母對兒女永遠承載着無法割捨的血緣親情,兒女們的悲歡苦樂,無時無刻都牽動着父母的心。

題主講:許多父母都會講這句話,那麼餘生指望誰?

我認爲,題主有此疑問,主要是因不理解講此話時的父母,對兒女當時對抗情緒所產生的失望、生氣、憤怒等等的心理活動所致,誤認爲講此話就是真的要斷絕親情關係。

實際情況是,氣話隨氣而消,父母與兒女都不會當真的。

當然,說“我老了也不指望你養”的語境,有的父母或許的確並非是在與兒女產生矛盾時的氣話,而是由衷地真實表述。

那麼,講此話的原因、目的,我認爲往往是爲了減輕兒女心理上的某些無能爲力的負擔,是對兒女面臨某些困難時的一種寬慰。

至於我們“餘生指望誰?”

其實,養老是一個寬泛的概念,若要具體地講,還真的不知道這餘生單純就一定就能夠指望上誰。

講到這養老,曾記得過去國家計劃生育時有句宣傳口號:

“只生一個好,政府來養老”!

然而,縱觀現今的客觀情況是我國60歲以上人口已達2.5億,中國已經跨入老年社會。對於“餘生指望誰”的養老問題,有句話對養老問題描繪得很是生動形象:

“老人的養老,家庭擔不起、政府包不起、企業賠不起。”

由此看來,就算作爲父母沒有對兒女說過什麼不指望之類的話,難道餘生就能指望本身就揹負着沉重的“三座大山”的兒女們給自己養老嗎?

養兒養女對父母來講,這是人類繁衍生存的自然法則,而養老送終,自古也僅是天下父母對兒女們的期望,有書雲:

“世人都曉神仙好,唯有兒女忘不了,癡心父母古來多,孝順子孫誰見了”

綜上所述,爲什麼許多父母會對孩子講“我老了也不指望你養!”,分析起來這雖大部分屬於一種氣話,但細想,這也是現實生活的真實寫照。

餘生指望誰?我認爲無法一概而論,應該是各安天命,自有天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