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在鄉間擁有這樣兩間破舊的老房子,你一定恨不得分分鐘想讓它們在你眼前消失,取而代之以一套完美的新居。

那麼問題來了,涅槃重生之後的新居該是什麼樣子?你會不會絞盡腦汁,翻閱各種圖紙,斟酌各種創意,以期未來的新居驚豔亮相,餵飽你萌動多年的田園夢?

屋前(改造前)

屋前(改造後)

其實,大可不必如此傷神。有時候,往往越是簡單的呈現,越能還原那一份樸拙。

來來來,你帶上好奇,小編帶上你,一起跟隨蔡女士去她公婆家——匯龍鎮愛新村看看。

一條白色水泥進路倒也平平無奇,路的盡頭,兩間簇新的五架頭房屋卻一下子吸引了眼球。

粉白的牆壁,黑色的琉璃瓦,似乎都在午後的陽光下發着光。

走進屋子,你會感到驚訝:外觀看着不大的屋子,居然擁有這樣寬敞的內部空間。用“別有洞天”來形容,簡直都不帶誇張的成分。

屋內的陳設多采用白色,十分小巧精緻,不僅無形間拓展了空間感,且現代氣息濃郁。

此外,細節的設計也功不可沒:門口的穿鞋凳,臥室的伸縮牀。蔡女士說,這樣設計的目的不僅是爲節約空間,更是爲老兩口的起居方便。

屋內唯一與白色基調和現代風不搭的是一張略顯老土的長形餐桌。蔡女士說,這桌子老兩口用了十幾年,捨不得扔,就留在新屋。雖是“混搭”,卻是最接地氣的人間煙火。

屋子四周,蔡女士用竹子圍成了籬笆,院子裏放幾張藤製的桌椅,老人們閒來曬曬太陽,而她則可以邀約三二好友,來這裏喝喝茶。

院子裏有棵粗大的銀杏,蔡女士也說不清它的年齡,只是秋來掛果,冬日葉落,歲歲如此。

窗臺旁和籬笆下還種了花花草草,提醒着春去秋來,四季更迭。

蔡女士說,原先的兩間五架頭老屋,是在她公婆的父母手上建的,應該追溯到上世紀五十年代。風雨雕琢,早已破敗不堪。因爲公婆搬離多年,兩間老屋實際上已廢棄。可廢棄歸廢棄,老人對老宅的感情卻還在。於是,蔡女士夫婦一合計,來了個以舊換新,在原址上重建,僅用了不到兩個月,便像變魔術般建起了兩間新房。

如今,老人還未搬進新居,蔡女士的朋友倒來了一茬又一茬。人人都豔羨着:在毗鄰城市的近鄰,這樣兩間簡潔敞亮的屋子,該是多少人心頭的白月光啊。

來源 無啓不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