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是每一位家长的心愿

只要是关乎孩子学习的

作为家长毫不含糊

但骗子也瞄准了“商机”

希望师生家长时刻提高警惕

因为骗子有可能

就潜伏在孩子的班级群里

或者是

盗用了孩子的QQ、微信信息

冒充班主任诈骗

2020年09月10日晚,清镇市某小学六年级一班级群内,一微信昵称为“软甜”的微信用户,将头像改成班主任微信头像,冒充班主任老师在该微信群里发布信息,称学校需要收取198元资料费,让学生家长通过发红包的形式,将资料费发给“软甜”。

待真正的班主任老师上线发现该虚假信息时,群里已有8位家长向骗子转了所谓的“资料费”,被骗人民币共计1584元。而此时,骗子早已退群逃之夭夭。

冒充孩子诈骗

2020年10月24日,息烽县市民胡某报警称:其在23日中午收到以其女儿的名义发来的一条QQ信息,对方称:清华大学的老师现在在学校开设英语、数学、计算机培训班,“她”想上英语培训班,需交纳12000元钱的培训费,15天后教育局补贴6000元钱,快没有名额了,叫其快把钱打过去。之后对方还发了一张培训通知书给胡某,叫其和该通知书上的“李老师”直接联系。该通知书上有“李老师”的QQ号,随后胡某便加了“李老师”与其商谈了关于其女儿参加培训班的相关事情。“李老师”也称培训费是12000元钱,教育局补贴6000元钱,“李老师”发了一个账号给胡某,叫其转6000元钱到他提供的账号上,剩下的6000元补贴他直接操作办理。胡某当时信以为真,就通过手机微信将6000元钱转到了对方提供的账号上,后“李老师”又称补贴的6000元钱不能直接补贴,要先交满12000元钱,15天之后才能办理。胡某这才意识到不对劲,于是打电话询问其女儿,其女儿称她没有参加什么培训班。胡某这才发现被骗,共计被骗6000元。

骗术大揭秘

▲骗取学生信任拉骗子进群

中小学生涉世未深,容易被骗子以红包返利、派发奖品、游戏充值优惠等为由进行诱惑以取得信任,骗取家长或学生微信登录密码,或让学生将骗子邀请进班级群。进群之后通过复制班主任的昵称、头像,以各种名义骗取家长钱财。

▲地毯式搜集各种信息

骗子通过社交软件搜索“班级”“家长”等关键词,利用新生家长和班主任刚建群,彼此不熟悉的“空子”,化名“某某家长”潜伏入群。

▲浑水摸鱼获取班级群二维码

有的骗子在校园门口蹲守,与接孩子的家长闲聊、套近乎,骗取家长班级群二维码,甚至混进新生家长会,趁机扫描张贴的班级二维码,很多群聊设置并未开启“群主确认”功能,骗子就此进群。

▲通过群内私聊进行针对性诈骗

有的骗子会利用QQ群非好友也可发起临时会话实施诈骗。骗子假冒老师私聊家长发送收款二维码,部分家长虽有警惕性,但是觉得不好意思,也没有追根究底去打听收费详情,就冒然扫码支付。

▲利用上课时间差发布缴费信息

老师上课时一般会调至静音模式静音甚至关机,此时骗子会利用时间差假冒老师发布诈骗信息,等真老师下课时为时已晚。或者是利用老师不在线的时间差,实施诈骗。

▲更换老师头像昵称趁机诈骗

骗子进群后,会将备注设置为“xxx学生父亲/母亲”,成功添加班主任QQ/微信,默默观察班主任的活动规律,然后趁机将自己头像换成下载好的班主任头像,并随即更改成班主任的备注名。然后在群里发送相关通知。

▲冒充学生以参加培训课程为由实施诈骗

骗子主要通过非法渠道获取学生及家长的QQ等个人信息,再冒充学生加其家长的QQ、微信,随后发信息慌称“正在上课,不能接电话”。一旦家长回复,便称想要参加培训课程,进而又以“名额有限”、“限期报名”等理由,诱导家长进行转账。

1、家长在收到此类信息后,要及时与老师、子女电话确认,或直接与其所在学校进行核实,切不可轻易转账汇款。

2、学校要通过家长会、家长群等渠道开展针对性防范宣传,以增强学生家长的安全防范意识。

3、一旦被骗第一时间拨打110报警,保存并提供相关银行凭证和聊天记录。

素 材|清镇、息烽网安

编 辑|贵阳网警

欢迎关注“贵阳网警”,我们会时常发布网络犯罪现实案例、防骗小技能、辟谣信息等 把“贵阳网警巡查执法”加到你的星标关注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