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初期,戰火滔天,各路軍閥混戰,英雄層出不窮。所謂英雄不問出處,他們有的是綠林出身,有的是名門望族,有的是貧苦家庭,當然也有不少少林寺出來的,新中國的開國上將許世友就曾在少林寺待過。

今天的主人公,同樣是少林寺出身,他比許世友年長17歲,同樣都是河南人,他叫樊鍾秀。

1888年,樊鍾秀出生於河南寶豐。這個河南娃和大多數男孩子一樣,崇尚武力,自幼便對咬文嚼字、四書五經這些玩意不感興趣,在跟隨父親上了一段時間私塾後,大字沒學會幾個,倒是迷上了舞刀弄槍,偷偷跑到少林寺拜師學武去了。

所謂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習武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但樊鍾秀在自己選擇的道路上走得很堅定,他在少林寺苦學了三年,練就了一身好本事,爲自己日後的成就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這一點與許世友上將有點相似。

1911年,23歲的樊鍾秀應少林拳友李亞東邀請,結識了中華民國創建者之一的黃興,並於次年被黎元洪任命爲北伐左翼先遣軍副司令,率部隊在河南地區組織武裝暴動。但隨後被同樣出身河南的袁世凱鎮壓,樊鍾秀爲躲避緝捕,不得不攜全家遷移陝西黃龍山區。

令樊鍾秀沒想到的是,陝西這邊匪患更爲嚴重,官匪勾結民不聊生,當地的土匪頭子還要強娶樊鍾秀的妹妹爲壓寨夫人。樊鍾秀忍無可忍,便召集了一羣好友,趁夜色上山,將土匪頭子給活活劈死,同時還繳獲了十多把槍支。

隨後樊鍾秀又如法炮製,將附近的幾個山匪窩全部給端了,消息一傳出,樊鍾秀名聲大噪,當地都將他當成保護村民的英雄,吸引了許多綠林好漢和江湖刀客的投奔,短短半年時間,樊鍾秀就聚集了百餘人的團隊。

樊鍾秀異軍突起自然引起了當地官府的注意,陝北官府趁機要求陝西都督陸建章去圍剿樊鍾秀。得知消息後,樊鍾秀憂心忡忡,自知無法與正規兵抗衡,秉着好漢不喫眼前虧的道理,採用了化整爲零的策略,將部隊隱蔽起來。

這一方法果然奏效,陸建章派人忙活了半天一個人都沒抓到。隨後,既然圍剿無效,陸建章又派人去收編。樊鍾秀同意收編後,所部改編爲一個連,其擔任連長一職,後又晉升爲營長。樊鍾秀利用這一“正統”身份,還將隊伍擴張了不少。

1915年袁世凱籌謀稱帝,陸建章積極配合,於是陝北當地的革命人士就勸說樊鍾秀,稱道:陸建章是袁世凱的走狗,袁世凱是中華民族的罪人,你不可相助陸建章,否則將遺臭萬年。樊鍾秀恍然大悟,隨後聯合山西軍閥陳樹藩反陸,並加入了陳的隊伍。

但陳也不是好鳥,在扳倒陸建章後,陳樹藩就成爲了陝北地區實力最強的武裝力量。樊鍾秀在陳樹藩手下當了一個營長,因爲其爲人仗義,且嫉惡如仇,很快就引起了陝北、河南等地區革命黨人士的注意,在多次的交流下,樊鍾秀與同盟會成員劉覺民等人成爲了摯友,深刻地吸收到革命思想。

1917年,以孫中山爲首的革命黨人發起了反對北洋軍閥的“護法戰爭”,陳樹藩站在了北洋軍閥一邊,與陝北靖國軍交戰,這完全違背了樊鍾秀的原則。1918年,在同盟會的幫助下,樊鍾秀在交戰的時候,率領部隊脫離陳樹藩,加入了靖國軍。此時樊鍾秀才深刻地認識到由孫中山領導的革命意義,頗有感慨地道:我瞎搞了幾年,直到今天才明白革命的意義。

樊鍾秀加入靖國軍後,任第二路軍司令,總司令是于右任。1918年,陳樹藩捲土重來,調全部兵力攻打樊鍾秀部,再加上段祺瑞命令直、奉、豫等幾省兵力支援陳樹藩,樊鍾秀所在靖國軍不敵,傷亡慘重,險些全軍覆滅。

此時奉軍許蘭洲師與陳樹藩不合,便聯絡到樊鍾秀,想與他一起反陳。此時的靖國軍早已不成樣,不僅傷亡慘重,武器也十分缺乏,再加上又沒人來支援,樊鍾秀索性就同意加入了奉軍許蘭洲師,隨後又被改編到吳佩孚的直系部隊。在北洋軍閥這邊,樊鍾秀先後擔任了團長、旅長、豫西剿匪司令等職務。

1923年初,陳炯明叛變,孫中山被迫旅居上海,此時正值革命事業發展最艱難的時刻,樊鍾秀讓人帶信給孫中山,表示自己對革命的熱忱和孫中山先生的仰慕。危難之際見真情,樊鍾秀能在孫中山虎落平陽之際不離不棄,讓孫中山非常感動,此後兩人便經常保持來往。

同年4月份,陳炯明被趕出廣州,孫中山重回廣州就任陸海軍大元帥一職,重組革命政府。同年十月,曹錕擔任民國大總統一職,孫中山下令討曹。吳佩孚命樊鍾秀部南下廣州,協助沈鴻英討伐孫中山,正好給了樊鍾秀投奔孫中山的機會。11月6日,樊鍾秀突破重重阻撓,發電擁護孫中山。

孫中山得知消息後,十分高興,立即派出慰問團前去接洽,並補給了大量的槍支彈藥。11月12日,樊鍾秀率部住進韶關,控制廣州北方門。

1923年11月,陳炯明捲土重來,之前原本支持孫中山的桂軍、滇軍不戰而逃,廣州岌岌可危,陳炯明一不做二不休準備炮轟大元帥府。關鍵時刻樊鍾秀挺身而出,率8千人阻擋陳炯明部。出發前樊鍾秀下達命令:“此戰只准勝,不準敗,生亦光榮,死亦光榮,誰都別當孬種!”

樊鍾秀憑藉在少林寺學來的武功,一路上所向披靡,一馬當先扛着大刀殺得敵軍膽寒。陳炯明部哪見過這等陣勢,紛紛嚇得棄刀而逃,潰不成軍,廣州轉危爲安。事後,孫中山專門接見了樊鍾秀,拉着樊鍾秀的手連說了三個好字,並感慨道:若早遇到你10年,革命就會順利得多!讓樊鍾秀受寵若驚。

1925年孫中山病逝,在公祭時,時任豫軍總司令的樊鍾秀送上了一幅巨型橫額,第一個尊稱孫中山爲“國父”。1930年,國民政府通令全國,尊稱孫中山爲“中華民國國父”。

孫中山去世後,樊鍾秀繼續爲革命南征北戰,在“五卅”運動中支持上海工人,痛斥帝國主義殘害中國人的罪行。不僅如此,樊鍾秀還創辦工廠、援建軍官學校,呼籲全國一致對外、取消不平等條約等。

1930年馮玉祥反蔣拉攏樊鍾秀,樊鍾秀回應道:蔣背叛了革命,我正準備打他。由於樊鍾秀的特殊性,老蔣也在積極拉攏他,先後許諾了各種條件。但樊鍾秀都不爲所動,並嚴詞電告全國,蔣背叛革命,將反蔣進行到底。

6月4日,樊鍾秀視察回城時,在南門恰逢蔣軍飛機低空飛行偵查,隨行警衛勸樊鍾秀先回城門洞躲避,但被樊鍾秀拒絕。樊鍾秀一生歷經槍林彈雨,從未退縮過,不僅沒有進城躲避,反而站在橋頭指着飛機大罵。

蔣軍飛機也看到了樊鍾秀,向他投下了炮彈,幾聲爆炸響,樊鍾秀當場重傷,隨後不治而亡,一代傲骨,就此殞命,年僅42歲。

參考文獻:《孫中山全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