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上回说到,服务业未来在洛阳的发展。

因为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的服务行业发展迅速,而且品类越来越多,所以将服务业单独拿出来。另一方面,洛阳在服务行业也就是第三产业领域具备很多其他地方所不具备的优势,容易形成差异化的竞争格局。

拿到全球来说,虽然有关税壁垒,有文化差异,各个国家都是在自己优势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差异化发展。在中国这个统一的大市场,统一的文化,也没有关税壁垒,更应该是在自己的优势上形成差异化发展。对一个城市而言,找准自己的定位,发挥自己的优势,把优势发展成当地的支柱产业,在此基础上带动周边行业的发展才是上策。

首先,洛阳的优势:1、自然景观:因为洛阳的地理位置刚好在山区和平原的交界处,所以山水景观还是可以的,至少有自己的特色,虽然全国各地有很多很好的自然风景,但是洛阳地区首先是有,其次风景尚可,不属于减分项。2、文化:洛阳作为古都,实实在在的古都,洛阳及其周边文化资源丰富,澄泥砚、唐三彩、牡丹花以及周边的汝瓷、花瓷、洛学、黄河文化等。3、历史:作为古都,很多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都发生在洛阳,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历史资源丰富。4、品牌:一般学过历史的人没有不知道洛阳的,洛阳的知名度还是非常高的。虽然洛阳现在是三线城市,但是有远超过一般三线城市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5、位置:洛阳能作为很多朝代的古都,本身就说明地理位置还是不错的。就拿现在来说,去新疆、西安、兰州等方向很多都需要经过洛阳,加之又地处中原地带,本身地理位置尚可,在发展第三产业方面至少不会拖后腿。

以上这些都是不可复制的,也是洛阳所独有的,所以洛阳的发展离不开这些。洛阳想在国内发展更上一个台阶,比如要建立在自己的优势上,形成和其他城市的错位竞争,而不是同位竞争。就拿最近的来说,洛阳如何处理好和郑州的关系就是发展下一步时需要重点思考的。

目前的不足:首先是历史包袱,这个历史包袱不是因为洛阳是古都,而是洛阳曾经也是工业城市,如今全国一盘棋,有些地方已经凭借自己的优势,发展起来了,洛阳想去追赶难度较大,与其盯着过去的辉煌不如看看自己的优势,然后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到极致。

其次是观念问题,这个最主要的是经济意识淡薄,笔者曾经接触过洛阳以及周边的一些非遗传承人,他们共同的特点是自我感觉良好,自己有了名,给孩子也都买了房,而且还有个小作坊或者小工厂,对现状很满意。(当然还有些其他的知名度不高的非遗传承人在努力的路上,不过大概率等他们有了名,仓廪实之后估计也会处于自我感觉良好的状态)。

这些人明明手里拿着宝,但因为缺少企业家精神,缺少继续向上的动力,缺少市场化的动力,所以他们肩负不起洛阳文化产品复兴或者发展的重任,充其量也就解决了一些就业和自己家庭的富裕问题。

最后,人才的匮乏,这个就不再赘述,好的人才都去了北上广深,如果能在自己的优势领域大力吸引人才,洛阳还会是从前的洛阳。洛阳现在最紧缺的不是高科技人才,而是规划、传播、品牌包装、设计、市场销售等文创服务类人才。

对策:洛阳毕竟是三线城市,人力财力物力有限,发展应该有自己差异化也应该有自己的侧重点,遍地开花并非上上策。首先,立足洛阳当地优势,其次立足河南优势,再次全国。

比如洛阳最大的优势领域,文旅方面。就应该大力发展旅游,让更多的人来到洛阳,同时加大对文创领域的扶持。先依托洛阳及其周边,让洛阳成为平顶山,济源,三门峡的文创基地,设计,生产,市场,品牌,销售,一方面用文化历史旅游资源,吸引游客来到洛阳,然后在宣传洛阳的时候顺带把洛阳的文创产品也宣传出去。让更多的文创产品随着洛阳一起走出去,走出河南,走向全国甚至世界。目前来说洛阳及其周边有很多好的文化产品文化符号。但是我们缺少品牌,缺少设计,缺少市场,更缺少经营理念。先做好洛阳周边,然后再把洛阳变成河南的文创产品基地,就可以让洛阳回到以前的洛阳。

虽然国内目前有泉州的瓷,景德镇的瓷等,但还是没有一个依托于区域的全国性的文创产品基地。洛阳作为中部地区,本身各种文化资源丰富,再加上河南其他兄弟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应该可以撑得起洛阳。郑州虽然是河南长子,但是郑州有自己的使命。作为次子的洛阳应该是最佳人选。放眼全中国,文化领域能和河南竞争的没有,即使北京也不行。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中国文化的复兴,中国文创产品必将迎来自己的辉煌。

电商的发展造就了杭州,我想未来文化产品的复兴,也一定会造就一个或者几个城市的兴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