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最後一天,WLA(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副主席、199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前美國能源部長朱棣文接受媒體採訪。

朱棣文與媒體視頻連線。 季覺蘇攝

“不同國家的科學家,通過集思廣益、通力合作,科學才能最快進步。”發佈會上,朱棣文說,“在其他領域的競爭,不要在科學領域發生。每一個國家的確有各自的發展計劃和商業進展,但是從基礎科學的發展來說,合作十分必要。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使得跨國界溝通交流變成常態,青年科學家和頂尖科學家能夠積極交流,推動技術變革。所以我們不只是侷限於各自的一個小領域,而是來跨界合作的,這樣才能大力推進科學的進步。”

關於碳排放和人的發展之間的問題,朱棣文認爲,碳稅到底有多高很關鍵。他舉例,風能、太陽能、水電,這些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都可以大大解決這些問題。“如果污染成本很低,人們就會覺得無所謂。所以碳稅是很好的調節機制,讓人們可以未雨綢繆,提前幾十年開發技術進行碳存儲。”

“中國努力推動能源的革命,包括在碳存儲、節能減排、減碳等方面。當我還在奧巴馬政府做能源部長的時候,當時的歐盟、中國和美國,三大世界經濟體在一起建立起碳稅的逐步推進制度,控制未來十年到二十年的碳排放成本。”朱棣文提到,推動能源技術的進步和變革,在過去四年時間,美國出現了一些瓶頸,但未來國家之間需要共同攜手,推動能源技術的革命,“很顯然中國在能源技術方面處於世界領先地位。”朱棣文點讚道。

朱棣文給年輕科學家們建議,要對很多領域保持開放的好奇心,但是,要作出科學的貢獻和成就,又需要專注。隨着探索的深入,會有更多的人來幫助你。

“很多成功科學家的確是專注於專業的領域,很多時候你需要對其他領域保持興趣,隨着你變得越來越資深,有更多的人來幫你。科學家都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推動科學的進一步發展。”

“在我整個職業生涯當中,我充分意識到推動技術發展,你需要用數據來測量,但是你可以用新的視角觀察,產生新的路徑。”在朱棣文看來,科研和探索如同在石頭下找東西,“假如你要在100塊石頭下面找東西,很多時候不是第一次就能發現,而是通過第十次,甚至是第一百次搬起了石頭你才能發現。所以要用現有的工具持續地去發現新的東西,也要用新的科學視角去看原來的事物,因此,這就是科學家的精神,用新方法,新工具,達成新的發現。”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