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凱歌又急眼了。

在最新一期《演員請就位》裏,李誠儒直言自己沒敢看《無極》,並當着陳凱歌的面說他後期的電影“形式大於內容”

陳凱歌不急不緩間就翻臉了,他說李誠儒“比較保守,梨園世家子弟,封閉世界裏出來的,對世界的進步不太關心”,還說他是“生活沉浸在過去時代裏、感受到過去時代夕陽的老藝人”。

場面一度陷入尷尬,一旁的爾冬升、郭敬明和趙薇紛紛上來打圓場,可陳凱歌還意猶未盡地補刀:“感謝誠儒老師如此筆挺地坐在一張並不舒服的沙發上。”

陳凱歌爲何爲一部作品如此失態?熟悉他的影迷應該不會感到驚訝,當年他已經爲《無極》發過一次飆了。

2005年陳凱歌的《無極》上映,這部“史詩大片”上映僅僅兩週就票房破億,打破了各種紀錄,最後壓過《神話》成爲年度票房冠軍,也是當年唯一票房破億的國產片。

然而《無極》的口碑卻跌到了谷底,當時大部分人的評價是:故事講不好,情節很荒謬,表演很做作,除了畫面精美,其他沒有任何可以稱道的地方。

2005年年底,網絡上一部《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問世,這部作品被稱作“惡搞作品”的鼻祖,它惡搞的對象就是電影《無極》,這部短片一上線就火爆全國,到了2006年其熱度已經超過了《無極》。

陳凱歌“衝冠一怒爲饅頭”,一紙訴狀將視頻的作者胡戈告上了法庭,還說出了那句經典的 “人不能無恥到這種地步”。

當時陳凱歌還極其愛惜羽毛,他自認爲《無極》是一部神作,並信誓旦旦地表示,別看大家現在都罵它,等過了十年,觀衆就會承認這是一部好作品。

如今距離《無極》上映已經15年了,我們是時候直面一個問題:

15年前的《無極》是不是真被嚴重低估了?我們該不該給它翻案?

今天皮哥就與大家一起談談《無極》以及陳凱歌這個人

一、影史上真實陷入“口碑冤案”的電影

首先我們必須承認,在電影史上確實發生過很多“冤假錯案”。

很多質量很高的電影因爲各種各樣的原因遭受批評,然而隨着互聯網的發達,觀衆欣賞水平的提高,這些被冤枉的電影紛紛得到了“平反”。

皮哥大概總結了三類容易發生“冤案”的電影。

第一類是電影太超前,觀衆水平跟不上,影片的口碑效應存在滯後性。

典型的例子就是周星馳的《大話西遊》,當年上映時票房慘敗,隨後在互聯網時代被封爲神作。

第二類是觀衆對主創期待值過高,愛之深責之切。

典型的例子是周星馳的《功夫》,當年上映時許多人都說“周郎才盡”,豆瓣評分也一直穩定在7.4分。然而隨着時間的推移,《功夫》逐漸成爲觀衆公認的周星馳集大成之作,豆瓣評分一路飆升到了8.6分。

第三類是電影存在一個明顯短板,觀衆死盯着短板不放,這種情緒也影響到了對整片的客觀判斷。

典型的例子就是張藝謀的《英雄》,這部電影羣星薈萃,開啓了大片時代,但因爲故事羸弱,張藝謀被嘲諷講了一個“圓環套圓環”的故事,當年也被罵慘了。

然而隨着時間的推移,它的價值越來越被肯定,豆瓣評分從6.8分穩步升到了7.4分。

我們把《無極》往這三類標準上套,似乎多少都沾一點兒邊

從題材上看,《無極》是魔幻浪漫主義的,在那個年代確實挺超前;

從導演看,陳凱歌拍出過《霸王別姬》、《黃土地》,觀衆對他的期待值自然更高,對這部《無極》不買賬也就不足爲奇;

從短板看,《無極》和《英雄》一樣,也都是故事講不好,被人盯着黑。

而且《無極》在豆瓣的評分也從4.9分艱難爬升到了5.4分,似乎也有要逆襲的趨勢。

甚至在豆瓣評論裏許多人已經爲它“平冤昭雪”。

皮哥隨手複製幾條。

“時間會證明這是一部好電影。在中國這片土地上,意識超前總不被待見。”

“《無極》開創了中國魔幻題材電影的先河,是多國演員合作於中國電影的開山之作。作爲第一個喫螃蟹的人,還是需要鼓勵的。”

“10年前的電影,最近又看了一遍,哪有輿論抨擊得那麼不堪?輿論是真的蠢。”

而且這種話語的評論還不是區區幾條,難道,《無極》真的被冤枉了?

二、相隔15年的兩次觀影

皮哥記得當年是在電影院看的《無極》,那時我還是個學生,對電影沒有太深刻的理解,唯一的觀感就是:畫面很好看,故事不知所云,看着還挺熱鬧的。

後來陳凱歌拍完影片,深怕觀衆無法理解自己的“微言大義”,又發起了電影改編小說的網絡票選作者活動,最後指定晉級的郭敬明寫了《無極》的小說,皮哥是看了小說才大概瞭解了《無極》到底在講什麼,可還是覺得沒勁兒。

時隔15年後,我二刷了這部電影,我儘量拋開對這部影片的有色濾鏡,想要重新鑑賞這部影片,可是隻看了40分鐘我就看不下去了。

呃,我想不用去逐條分析了,簡單粗暴地說,《無極》就是一部不折不扣的爛片。

它當年引以爲傲的攝影和畫面,現在看已經毫無吸引力,甚至被陳凱歌后來的《妖貓傳》吊打。

而它的故事,就是那種無藥可救的爛,能看得出陳凱歌拍着拍着,觀衆還在雲裏霧裏呢,他自己先嗨了,然後沉浸在自己知識分子那股優越感中出不來了。

他想要那種欲說還休的朦朧感,結果整出這麼個不倫不類的東西出來,這就是我們看到的《無極》。

皮哥負責任地宣佈,《無極》已經被釘進了爛片的棺材板裏,然後還焊上了厚厚的鋼板,不存在任何翻案的可能了。

三、陳凱歌的“迷之自信”

一個新的問題出來了,陳凱歌作爲第五代導演的領軍人物,爲何拍出《無極》這樣的作品而不自知,他是揣着明白裝糊塗,還是真把自己繞進去了?

我想有三個原因

第一就是陳凱歌的肚量配不上他的地位,他是聽不進反對聲音的,哪怕只有一點點。

2005年在《無極》上映前,陳凱歌夫婦接受柳巖採訪,柳巖問陳凱歌萬一票房達不到預期該怎麼辦,陳凱歌當即翻臉,怒斥柳巖怎麼能問這種問題。事後柳巖回憶,因爲得罪了陳凱歌,自己做了一個月的噩夢。

《無極》上映之後,《霸王別姬》的編劇蘆葦在接受採訪時表示陳凱歌“一直在走下坡路”,”看《無極》就是在浪費時間”,從那之後,陳凱歌和蘆葦再無往來,斷了交。

的《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本是一種娛樂化的惡搞,陳凱歌卻開不起這種玩笑,將人家告上法庭,當時普遍的輿論也是說他“不依不饒”。

在拍攝《趙氏孤兒》時,編劇高璇被逼離開,原因就是和陳凱歌理念不合,這也導致這部電影的後半部劇本全部被陳凱歌棄用。

導演馮小剛也在自傳中委婉地批評了陳凱歌,他覺得陳凱歌最適合待在象牙塔裏當爺,這樣他拍電影就不用考慮娛樂性,只需拍自己認爲有價值的史詩就好了。陳凱歌看到這種評價後也毫不客氣地懟道:“我根本不喫他那一套。”

陳凱歌曾經有個得力助手張進戰(下圖左一),他一直擔任陳凱歌的副導演,爲陳凱歌排憂解難,後來陳凱歌夫婦因爲幾萬元的薪水氣走了張進戰,從《無極》開始,陳凱歌的助手就換了人。

但比起業務能力和默契度,其他副導演自然和張進戰差得很多,要知道陳凱歌對細節的要求一向嚴苛到變態,一出問題自然臉上很不好看。

不過這也怪不着別人,雖說電影是導演的藝術,但陳凱歌這樣的自我,整個劇組就是一言堂,總之成敗還是都由他自己。

第二,陳凱歌的編劇是軟肋。

陳凱歌的導演水平絕對是S+級別,他對演員的調教,對鏡頭的把握,對畫面的審美都是國內扛把子的存在,可他唯一的短板就是編劇,他選擇劇本的能力令人質疑,這方面的能力就是B級。

在拍攝《黃土地》、《孩子王》時,他還是新生代導演,沒有絕對話語權隨意改編劇本,他只要負責好影像化,影片質量自然高。

《孩子王》成功後,著名製作人徐楓找到陳凱歌,想讓他拍攝李碧華的小說《霸王別姬》,結果陳凱歌壓根兒看不上《霸王別姬》的劇本,他覺得這個故事太通俗化,徐楓接受採訪時稱自己花了“200多個小時”才勸說他拍了這部影片,陳凱歌差點與《霸王別姬》失之交臂,可見陳凱歌對劇本的鑑賞能力。

《霸王別姬》成功後,陳凱歌想拍攝《風月》,徐楓表示《風月》的劇本很差,裏面的每個人物都很討厭,拍出來不會有觀衆緣,蘆葦也拒絕編寫劇本,陳凱歌偏要拍出來,結果效果差強人意。

在拍攝《荊軻刺秦王》時,徐楓也反覆建議陳凱歌不要拍,陳凱歌偏偏要拍。

此事之後,徐楓也一氣離開了陳凱歌,多年後徐楓接受採訪表示陳凱歌很固執,在選擇題材上非常奇怪。

《黃土地》和《霸王別姬》的劇本陳凱歌一個字都沒碰過,都成了經典。剩下的電影他全參與了編劇,《無極》和《道士下山》他還是第一編劇,這兩部片什麼質量就不用說了吧。

氣走了徐楓,斷交了蘆葦,陳凱歌在劇本創作上徹底跑偏,就像“木桶效應”一樣,他的導演功力再強也拯救不了一個稀爛的故事,所以這些年陳凱歌的電影常常是“有佳句而無佳章”。

第三,陳凱歌真的老了。

任何一個職業都有一定的職業壽命,陳凱歌作爲導演也不例外,隨着年齡的增大,他的創作能力也逐漸枯竭。

蘆葦評價陳凱歌:“《無極》之後,他身上那種傲氣沒有了,到了《趙氏孤兒》,給我的感覺是他已經被人罵昏了,變得迷茫,失去了方向感。”

其實不光陳凱歌,以他和張藝謀爲代表的的第五代導演都出現了很大程度上的疲軟,你看看現在市場上有票房號召力的導演,幾乎沒有那些老面孔了。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第五代導演的衰老未嘗不是一件好事,陳凱歌已經贏得了他應該擁有的一切,足夠了。

最後皮哥想說,《無極》沒有被冤枉,就是一部爛片。

陳凱歌性格中的弱點讓他的藝術生涯停步不前,但作爲已經定論的電影大師,他依然值得我們尊敬。

但就最近他的“急眼”來看,他還是輸在了胸懷與度量上……

文/皮皮電影編輯部:一粒雞

原創丨文章著作權:皮皮電影(ppdianying)

未經授權請勿進行任何形式的轉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