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三国时期,真的是涌现出了不少的英雄人物。刘备,一直都是以仁义著称,后来也选择当上了皇帝。

只是刘备当上皇帝的年纪已经不小了,人终究是要面对现实。等到刘备临去世前,也是叫来了诸葛亮,表示让诸葛亮辅佐刘禅,如果说刘禅不是当君主的料子,那就大可以选择自立为王。

即便当上皇帝,刘备也并没很开心,毕竟当时的刘备在头一年刚失去了身边的好兄弟关羽,关羽大意失荆州的故事,应该大家也都是心知肚明。这件事情,对于刘备来说一直如鲠在叶。

之后,刘备经历了很多次思想斗争后,还是决定去为好兄弟关羽报仇,这是刘备第一次选择了不听诸葛亮的建议,这一次的行为,差点让刘备失去了性命。

只是在把刘禅托付给诸葛亮之后,刘备很快就离世了。刘备离世以后,诸葛亮可谓是把朝政大事打理得井井有条。

至于刘禅的话,用傀儡皇帝来形容都不为过。毕竟刘禅当时每天的生活模式,基本就是吃吃喝喝就可以了。

但即便这样,诸葛亮也没有选择自立为王,甚至很享受当时的相处方式。其实,就算诸葛亮没有自立为王,他实际掌握的权利和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又有什么区别呢!

只是曹操的话,因为他的种种行为不被人喜欢,可诸葛亮一直都在辅佐着刘禅,而且他的付出大家已经有目共睹。在诸葛亮辅佐朝政期间,并没有史料来记载刘禅的心理活动。

在不少人眼中,认为刘禅是真傻。不过从刘禅的表现来说,这句话还是需要仔细推敲的。在诸葛亮要离世的时候,刘禅派人去探望诸葛亮,还问了这样一句话:丞相百年之后,子孙当如何自处?

从这句话的表面字面意思分析,这是想要知道诸葛亮对后代的安排。

仔细一分析,就会知道这是刘禅在看诸葛亮的口风,看看他是否有让子孙后代继承丞相之位。诸葛亮是个聪明人,自然懂得了刘禅这句问话背后的深意。

这下,诸葛亮也是说道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有了诸葛亮这句话,其实也是让刘禅打消掉了顾虑。当诸葛亮离世之后,刘禅开始真正掌握了实权。

诸葛亮把阿斗当呆子,呆子就把所有权力给你。司马昭也把阿斗当傻子,傻子就不思家乡了。真是保身伪装大师,享老善终。

有人说,这是刘备死前的无奈之举,因为刘备所依仗的势力被严重削弱,诸葛亮掌握了蜀汉最强的实力,如果给诸葛亮更多的时间或者运气,诸葛亮也就完成了对蜀汉的全面掌控,三国的结局也许就不是司马氏统一天下,而是诸葛家统一天下了。

曹操把权力给了下一代,诸葛亮他却没有。只是对于刘禅的行为,你又怎么看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