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三國時期,真的是湧現出了不少的英雄人物。劉備,一直都是以仁義著稱,後來也選擇當上了皇帝。

只是劉備當上皇帝的年紀已經不小了,人終究是要面對現實。等到劉備臨去世前,也是叫來了諸葛亮,表示讓諸葛亮輔佐劉禪,如果說劉禪不是當君主的料子,那就大可以選擇自立爲王。

即便當上皇帝,劉備也並沒很開心,畢竟當時的劉備在頭一年剛失去了身邊的好兄弟關羽,關羽大意失荊州的故事,應該大家也都是心知肚明。這件事情,對於劉備來說一直如鯁在葉。

之後,劉備經歷了很多次思想鬥爭後,還是決定去爲好兄弟關羽報仇,這是劉備第一次選擇了不聽諸葛亮的建議,這一次的行爲,差點讓劉備失去了性命。

只是在把劉禪託付給諸葛亮之後,劉備很快就離世了。劉備離世以後,諸葛亮可謂是把朝政大事打理得井井有條。

至於劉禪的話,用傀儡皇帝來形容都不爲過。畢竟劉禪當時每天的生活模式,基本就是喫喫喝喝就可以了。

但即便這樣,諸葛亮也沒有選擇自立爲王,甚至很享受當時的相處方式。其實,就算諸葛亮沒有自立爲王,他實際掌握的權利和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又有什麼區別呢!

只是曹操的話,因爲他的種種行爲不被人喜歡,可諸葛亮一直都在輔佐着劉禪,而且他的付出大家已經有目共睹。在諸葛亮輔佐朝政期間,並沒有史料來記載劉禪的心理活動。

在不少人眼中,認爲劉禪是真傻。不過從劉禪的表現來說,這句話還是需要仔細推敲的。在諸葛亮要離世的時候,劉禪派人去探望諸葛亮,還問了這樣一句話:丞相百年之後,子孫當如何自處?

從這句話的表面字面意思分析,這是想要知道諸葛亮對後代的安排。

仔細一分析,就會知道這是劉禪在看諸葛亮的口風,看看他是否有讓子孫後代繼承丞相之位。諸葛亮是個聰明人,自然懂得了劉禪這句問話背後的深意。

這下,諸葛亮也是說道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頃,子弟衣食,自有餘饒。有了諸葛亮這句話,其實也是讓劉禪打消掉了顧慮。當諸葛亮離世之後,劉禪開始真正掌握了實權。

諸葛亮把阿斗當呆子,呆子就把所有權力給你。司馬昭也把阿斗當傻子,傻子就不思家鄉了。真是保身僞裝大師,享老善終。

有人說,這是劉備死前的無奈之舉,因爲劉備所依仗的勢力被嚴重削弱,諸葛亮掌握了蜀漢最強的實力,如果給諸葛亮更多的時間或者運氣,諸葛亮也就完成了對蜀漢的全面掌控,三國的結局也許就不是司馬氏統一天下,而是諸葛家統一天下了。

曹操把權力給了下一代,諸葛亮他卻沒有。只是對於劉禪的行爲,你又怎麼看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