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究竟需要多少錢?每月又要存多少

當你老了,準備以何種姿態迎接自己的後半生?30歲以後甚至更早,我們心裏或許會浮現出這個疑問。

近日,富達國際和支付寶理財平臺發佈的《後疫情時代中國養老前景調查報告》顯示,中國居民的養老意識已連續三年持續提高。

如上圖,報告顯示,在18-34歲這一羣體中,有51%的受訪者說他們今年已經開始儲蓄,這一比例高於2019年的48%和2018年的44%。

可見,在2020年全球疫情和前所未有的市場波動背景之下,我國的年輕一代更意識到退休的規劃和長期投資的重要性。

其實很早的時候,著名經濟學家周其仁就提過,“完全說靠政府機制養老,這個觀念是錯誤的,政府養老是兜底的。過不去的,一條線以下的部分靠那個,不是完全靠那個養老。”

此次《後疫情時代中國養老前景調查報告》是富達國際與支付寶理財平臺連續第三年推出的養老調查報告,今年有超過6萬參與者,三年累計超過15萬參與者,很具有參考意義。說起富達國際,也是資歷頗深。1969年成立,主要爲用戶提供投資解決方案和服務以及退休專業規劃。其最開始是Fidelity Investments(富達投資)的國際投資業務部門,後者於1946年創立於美國波士頓。

到現在,富達國際已經走過了50多個年頭,業務遍佈全球超過25個國家和地區,服務人羣超250萬,總資產5657億美元。其服務羣體裏,不乏中央銀行、主權財富基金、大型企業等知名機構,也包括金融機構、保險公司、財富管理公司及個人投資者等,實力可見一斑。

上述數據可以看到,年輕一代的養老意識越來越高。但有了意識還不夠,具體該怎麼規劃?很多人還一頭霧水。

前幾年“以房養老”被很多人寄予厚望,包括現在,依然有人對此抱有期待。這種養老的想法,歸結起來就一句話:too young too simple。

此前曾有人根據市面上的一款典型的以房養老保險產品進行過覈算,大概是需要老年人活到95歲-100歲才能拿回本錢。且每年領取固定養老金,資金的使用方式上相當不靈活。

養兒防老更不用提,在未來老齡化時代,其可行性比以房養老更低。

根據國家統計局發佈的數據,2019年,中國老年人口撫養比已升至17.8%。中國社科院預測,老年撫養比在2060年前將維持上升狀態,並在2028年左右超過少兒撫養比。

所以,想實現“養老自由”,還是得從儲蓄方面早做準備。

根據富達國際的計算,希望維持退休前生活方式的中國儲戶,退休時(平均62歲)需要擁有至少9倍於當時年收入的存款。

爲了實現這一目標,除了向個人賬戶繳納8%的基本養老金外,還需在25歲到62歲期間,每年拿出稅前年收入的19%用於養老儲蓄。

那麼問題來了,在這個消費至上的年代,無數金融機構想方設法給年輕人借錢花。不欠錢,在許多年輕人眼裏,已經是最大的“財富”。又談何能自律、長期地爲自己的養老生活提前規劃呢?

富達國際的報道里也說了,缺錢仍是受訪者在退休儲蓄中面臨的最大障礙,其次是缺乏投資知識。

儲蓄方面,講究長期、自律。實現養老自由,一套可行的養老行動指南是基礎。

值得注意的是,富達國際歷經8個月的調研籌備,爲中國投資者量身定製了其獨有的、業界領先的全球退休儲蓄黃金法則,助力其設定養老儲蓄目標、跟蹤儲蓄進度。

退休儲蓄黃金法則包括4個重要參數:每年儲蓄率,儲蓄進度表,收入替代率以及潛在可持續的提取率,幫助用戶合理規劃退休儲蓄路線圖。

根據退休儲蓄黃金法則,富達國際還推出了支付寶小程序“退休儲蓄知我行”。從自身出發,測算養老究竟需要多少錢?每月又需要存多少?方便、簡潔、易懂。

點開支付寶、搜索打開“退休儲蓄知我行”小程序,只需3分鐘,即可爲自己量身制定長期儲蓄計劃。

自由的前提是自律。倘若現在,每月存入的1000塊可以讓你老去時更有底氣,何不及早行動起來,爲“養老自由”努力呢。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