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有不少人听说过以下这样一个故事:

一家环境幽静、水草丰美的森林公园养殖着几百只梅花鹿。饲养员们给梅花鹿提供了完全安全、没有天敌的生存环境。可是几年之后公园管理人员发现鹿群不但没有发展,还病出现了负增长,因为有不少梅花鹿都生病死了。经过调查研究发现,原来是因为在森林公园里没有能够威胁到梅花鹿生存的动物,使得这里的梅花鹿们变得慵懒而不好动,体质大大下降,导致容易生病。

一种动物如果没有了竞争对手,就会变得毫无生机甚至是退化。而一个人最可怕的就是没有竞争对手,没有竞争对手,人就可能就安于现状、失去进取的动力,也就无法激发出自身最大的潜能。

01

在孩子的学习上同样也是如此。现在很多孩子生活条件优越,却常常在学习上表现得没有动力。其中,缺乏竞争的概念和意识就是原因之一。

在一些提倡快乐教育、相对比较“佛系”的家长当中比较流行的一个教育观点,就是为了减轻孩子的压力,家长不能给孩子提竞争这件事。在我看来,这其实是过犹不及。

我们知道,过分强调竞争肯定会给孩子造成过重的压力,但如果因此就丝毫不提竞争的话,也会很容易使孩子安于现状,不求上进,等到他长大以后走上社会时,就会蓦然发现,自己已经完全不能适应这个社会环境了。可见,“高压”和“低压”都不利于孩子成长,合适的竞争压力才是符合孩子成长需求的。

因此,我们给孩子创设适当的竞争环境还是有必要的。父母可以让孩子自己寻找一位优秀的同学作为竞争对手,或者是在亲朋好友中选择一位优秀的孩子作为竞争对手也是可以的。

这个竞争对手,和我们一般意义上竞争对手不同,只是一个根本不存在的“假想敌”,其存在的理由就是竞争,以及由竞争带来的心理防御机制。

一方面,“假想敌”会形成一个良好的竞争氛围,让孩子从小就明白优胜劣汰的道理。从儿童心理学角度来说,当要战胜对手、不能失败的竞争心理发生作用的时候,孩子就会把不喜欢学习的负面情绪抛到脑后,激励自己不断进步,从而充分发挥自身的学习能力,并唤醒处于休眠状态的学习潜能。

另一方面,“假想敌”是孩子学习上的一面镜子,可以让孩子清楚地“照”出自己的问题和不足,加以针对性地解决,并且进一步吸取他人的长处,作为自身不断进步的动力来源。

02

无论多么懒散的孩子,一旦有了竞争对手大都会志气大增,表现出更强烈的好胜心。不过,在给孩子培养“假想敌”的过程中,我们也应当引导孩子注意以下三点:

1.“假想敌”是对手而不是敌人

竞争是手段,不是目的。我们要明确告诉孩子“假想敌”不是真的就是利益冲突的“敌人”,“假想敌”完全可以成为学习上的好伙伴。我们要让孩子树立起正确的竞争意识,平和理智地对待对手。“假想敌”和自己既是对手关系,又是合作关系。

如果孩子以“假想敌”就是话是非常危险的。如此一来,孩子是不会有什么发展的,只会让自己变得自私、狭隘。

因此,当孩子出现要将对方比下去的心态来进行竞争的苗头时,父母一定要及时对孩子加以引导,要让孩子愉快地接受他人的进步和成就。只有公平的竞争才能使孩子获得快乐、不断进步。

2.“假想敌“不能过于强大,让孩子觉得高不可攀

培养“假想敌”是一把双刃剑,如果孩子在竞争中取得胜利,固然会激发孩子的竞争意识和学习积极性。但如果孩子屡屡遭到失败,反而会适得其反。

因此,给孩子选择“假想敌”时应该讲究阶段性,不要让孩子觉得高不可攀,可以先找与孩子实力稍强一些的人选,让孩子能看到进步的希望,体验到成功的喜悦。等到孩子各方面能力都得到提升的话,可以逐步选择实力更强的“假想敌”。

3.平时鼓励孩子多跟优秀的人接触

如果一个人把眼光局限在一个小小的区域内很容易得到满足。因此,我们要把眼光放远一些,鼓励孩子多跟优秀的人接触,体会“强中还有强中手”的道理,每时每刻都保持着进取心。

结语

“假想敌”通常都是各方面非常优秀的人。让孩子多跟这样优秀的人接触,通过认识他人重新认识自己,向他们看齐,给自己确定更高的目标,在他们优秀品质的暗示下,见贤思齐,激发斗志,取长补短,逐渐成长为一名品学兼优的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