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到了倪萍老师和今日头条合作的一段演讲,视频里的她,好像浑身都在散发着光芒。

她的每一句话,每一个气息,都透露出一种岁月沉淀之后的智慧与从容。

其实在几年之前,我曾看到过一些关于她的新闻,许多人说她老了、胖了、憔悴了。然后路人就觉得,原来曾经气质从容的大姐姐,也是会被岁月打败的。

但这一刻出现的她,却让所有人都刮目相看。

02:26

什么是成熟?什么是活得通透?

倪萍说的很好,真正成熟的人,和圆滑和油腻无关,和年龄也无关。

成熟其实是一种姿态和处世智慧,是在迷雾中,不断寻找真知灼见的过程,是在众说纷纭中保持自己清醒的判断,它是建立在初心、视野和格局之上,却又不失赤诚、纯粹和通透。

生活在这个时代,我们都是被潮水推着走的人,在生活日复一日地磋磨下,我们逐渐变得圆滑,在不知不觉中就被磨平了棱角。

我们以为,成熟就是要从一颗有棱有角的石子,变成一颗圆润光滑的玻璃球;从桀骜不驯的追风少年,变成逢迎拍马的油腻中年;从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小萌新,变成固步自封安于现状的老油条…

我们往往认为,这就是成熟。

其实不是的。

真正的成熟和通透,是能看见更大的世界,是能够坦然和接受自己的内心,不焦虑,不惶惶不安,懂得去建立和维护自己强大内心的秩序,而不是蝇营狗苟安居一隅。

正如倪萍所说,当你真正成熟了,你心中升腾的反而是朝气和赤诚。

我很喜欢倪萍身上那种淡然和沉淀过后的智慧。

她曾经说过一句话:

“我生命中滋长了比礼服和年龄更重要的东西,就是对生活的感悟,我的思想,我的智慧....如果我没受过挫折,我不能成为今天的倪萍,今天我内心很宽敞,不会再去想自己是否是压轴,我排第几。”

她的一生可谓是跌宕起伏,当央视主持人,当演员,达到了绝大部分人都可望而不及的高度,却也曾跌到谷底。

她的感情一波三折,带儿子治病花掉整整十年的时间,几乎掏空了家底,但最艰难的时间过去后,她又重返舞台。

学表演,学画画,写作出书,并开启了直播带货模式,她从不给自己设置疆域,而是不断学习,从未停止成长。

成熟,它不是给自己设置区域,也不是在压力之下一蹶不振,而是从未停止前行的步伐,不断去寻找真知灼见,让自己不断变得通透,这是一种穿透层层迷雾的内心力量。

曾经在某个社交软件上看到过一个大厂员工的动态:

今天回到家,煮了点面吃,一边吃面一边哭,泪水滴落在碗里,没有开灯。

就是这么短短的一句话,一下子戳中了那群被生活压垮的中年人。

一群来自互联网大厂的中年人,发泄起对于生活的牢骚。一边吐槽着生活不易,一边又把泪水全都咽回肚子里。

所有人都在告诉你:你要学着做一个不动声色的大人,成熟一点。

于是当年青涩腼腆的孩子,也渐渐熟练地在酒桌上推杯换盏;

当年一腔热忱努力工作的年轻人,也渐渐变成了溜须拍马左右逢源;

当年毫无心机的单纯少年,也慢慢学会了世故圆滑。

就连偶尔上网,你也更愿意看那些消遣性的玩意儿,嘻嘻哈哈乐一乐也就过去了。

你懒得再去追求新的东西,因为你以为生活就注定是这个样子了,而你只能选择接受并且服从。

你被这个世界慢慢同化,做着一些你原本并不认同的事,你把这种屈服,当成是长大。

可你不知道,你只是被眼前闭塞的信息,阻挡了探索新世界的视野。

真正成熟的人是什么样的?

我认识一个80后的大学教授,他在大学上课的时候,还在坚持着自主创业,并且拿到了天使轮投资。

其实大学是个特别安逸的地方,不止对于学生,对于老师更是。

很多老师一考进去,就习惯性地把那里当成了养老的地方,上了十年课,用的甚至还是十年前的那套PPT。

但这个教授不一样,哪怕别人都告诉他社会就是这样,有人用内部关系也可以得到升迁,而不是靠成绩。

但他不愿意变成和他们一样的人。

别人喝酒拉关系,挤破了头想露脸,他就只是安安静静搞他的学术,教好他的课。

在他的课堂上,学生永远能看到最前沿的动态,学到最实用的东西,他甚至还带着学生一起创业。

哪怕中间也遇到过挫折,遭遇过种种不公平,他也没有想过要改变自己去融入其中。

他不搞虚头巴脑的那一套,就只信奉他自己那套处事原则,做事从不拐弯抹角,评价任何事情都是一针见血。

按理说,这么“傻”的人,生活中应该会很受排挤才对。

可他恰恰相反,不符合成熟模样的他,却是学校里最受欢迎的老师,不管是同事也好,学生也罢,几乎每个和他相处过的人,都会盛赞他的通透和清醒。

很多时候我跟他聊天,都会被他不经意间脱口而出的话语征服,言谈间流露出来的全是智慧和专业。

别人在蝇营狗苟打发着虚无时光的时候,他却始终在自己不知道的领域广泛涉猎,不断拓宽着自己的眼界。

我和他有一点很像,就是都很喜欢去拜读那些名家大V的文章,汲取他人的真知灼见来涵养自己。

很多人,总喜欢待在自己的安全领域里,因为一但到了另一个陌生的领域,他们就会有种失控感。

这也是中年危机的来源之一,因为你把自己固定在了一个狭小的空间里,拒绝学习,拒绝新鲜事物,也就导致了你的眼界无法看到更广阔的世界。

一个人只有去见更优秀的人,和更优秀的人学习,学习他们的认知和思维模式,碰撞出不同的东西,才能看到更大的世界,才不会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真正成熟的人是不会抗拒新事物的,你向世界探索得越多,世界回应你的可能性就会越大。

大家都知道,我是一个公众号号主,很喜欢写一些剖析观点类文章,于是有很多人好奇,我平时到底读一些什么样的文章?

其实我读的,很多都是一些比较专业或在细分领域比较权威的文章。

比如说我经常浏览的今日头条创作者里,有一个叫尹烨的生物学博士,我还记得第一次看他的动态时,是他在讲一个看似很浅显的问题:人为什么变得肥胖?

可能很多人一看到这个问题就会嗤之以鼻,觉得肥胖不就是吃得多动得少吗?还能有什么原因?

但尹烨给出的解释不一样,他说其实很多时候,是人类不懂得克制自己的欲望造成的。

比如说我们古人要获得蜂蜜很难,能够吃上高糖高热量的食物很难,他们其实并不太需要克制欲望,因为他们本身就不容易获得这些东西。

但是到了现代社会,人们要获取这些食物可就简单多了,可是人对这些东西的可承受范围其实是固定的。

我们之所以比古人更容易肥胖,其实是我们面临的诱惑更多了,我们比古人更要学会克制自己的欲望。

当时我一下子豁然开朗,看完尹烨博士那一期的科普之后,我还特意去写了一篇关于克制欲望的文章。

这种学以致用的感觉,比单纯看爽文和段子带来的快感,要来得更加强烈也更加持久的多。

还有一位叫做张之瀛的医生,我也很喜欢看一些他写的东西。

他常常能把一些专业性很强的东西,讲成普通人很容易理解的科普,让你看完不是一头雾水,而是大呼有用。

譬如有一期他讲为什么美国的脑梗塞病人比中国更少,他不去讲那种很复杂很高深的理论,而是把很难懂的知识用很通俗的知识表达出来。

比如看完了这一期,我就知道,高血压的病人一定要及时补充叶酸,这样可以减少脑梗塞。原因和机制,一下子弄得明明白白。

在今日头条上面,看这些专业创作者,我们很难懂的道理,他们都会掰开了揉碎了,再用最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现在你眼前。

譬如生物学博士尹烨、金融学者管清友、工程学博士三一博士、心内科医生张之瀛等等,他们成熟且通透,带我们穿透层层迷雾。

我一直很喜欢用这样的方式,去了解更大的世界,追求真知灼见,并且乐此不疲。

在我看来,活得通透并不是随波逐流,趋于世俗,也不是盲从、人云亦云,而是在聒噪的世界里面,安静地阅读一篇文章,了解一个知识点,对这个世界更了解一分,从而对人生有更多的掌控感。

你走过的路,读过的内容,都藏在你的气质里,形成了你对这个世界的认知。

衡量一个人是否成熟,看他读什么样的内容就知道。真正的成熟,往往藏在你的内容阅读习惯里面,也在你的内容app选择上面。

只有见过更大的世界,所以才能真正理解世间的繁杂。

如果你困在生活这一团迷雾里,不妨也去听一听他们所分享的真知灼见。

在这里,我们可以真正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活得更加通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