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汉之争中,项羽之所以会输,真的是非战之罪。毕竟,要真论行军打仗,咱们西楚霸王还真没怕过谁,打刘邦不要太轻松。

彭城之战中,三万轻骑,长途奔袭,一战击溃刘邦五十六万诸侯联军,杀得睢水为之断流,刘邦仅带着数十骑仓皇而逃,连老婆孩子都被项羽给抓了。荥阳对峙中,把刘邦围在荥阳城数月,刘邦粮草断绝,最终还是依靠纪信假扮自己,蒙混过关。

但奇怪的是,刘邦虽然输多胜少,但人却越打越多,实力也越来越强。而项羽则是越打地盘越小,人越来越少。因为项羽身边的人,大都背弃项羽,转投刘邦去了。

先有陈平、韩信,后有英布、彭越;而曾经那些依附于项羽的诸侯,也都改换门庭,叛楚归汉,甚至于连自己的叔叔项伯,都跑去跟了刘邦。正是因为众叛亲离,项羽才走向了失败。

那么项羽为什么会众叛亲离?

是项羽人品太差吗?不,项羽这个人太好了,连背叛他的陈平都说项羽为人很好,恭敬爱人,他也因此吸引到了许多人的投奔追随。

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

那么,是项羽不体恤属下吗?不,项羽这个人非常讲义气,重感情。连背叛他的韩信都说项羽为人慈爱,不仅说话有礼貌,而且行事风格更加平易近人,看到有部下生病,哭着给他送吃的。

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

所以,项羽这个人是真的好,连他的敌人都夸他,有着贵族子弟的大家风范。相较而言,乡野混混出身的刘邦,毫无礼节可言,浑身上下,无不透露出一股匪气。连魏王豹都说他为人傲慢,说话喜欢侮辱人,把诸侯当作奴隶一样骂。

今汉王慢而侮人,骂詈诸侯群臣如骂奴耳,非有上下礼节也,吾不忍复见也。

从二人的性格表现来看,怎么都该是刘邦众叛亲离,为什么项羽反倒留不住人。原因很简单,刘邦虽然脾气不好,但他比项羽大方,能给部下想要的东西。打天下不是上山落草,治理国家不是啸聚山林。想要管理好一个团队,光打感情牌是没有用的,制度化的赏罚分明才是最重要的。

因为每个人都想在付出后得到回报。大部分人之所以愿意追随项羽,是因为想跟着项羽建功立业,得到自己努力拼搏后应有的报酬。而这个报酬不是你项羽对我有多尊敬,对我有多体贴,而是地位和财富。

可惜,项羽偏偏在这件事儿上,表现得非常抠门,拿出的封赏,远远不能满足追随者们的需求。所以陈平在夸他人好的同时也指出,项羽对于封爵行赏非常重视,轻易不会封赏,由此导致底下人不再依附他。

至于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

关于这一点,韩信也提过。他在夸项羽体恤士卒的同上,也指出当别人该因功封爵时,他项羽却攥着印章不给批,官印的棱角都磨光滑了,也舍不得给人家。这种只谈感情,不谈利益的行为,被韩信称作是妇人之仁。

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敝,忍不能与,此所谓妇人之仁也。

这就好比一个老板平时和员工相处,在小事上面做得是尽善尽美,平日里对员工嘘寒问暖、关爱有加,各种小恩小惠不断。但是,等员工做出业绩了,希望能够升职加薪时,他却找出一大百个理由推脱拒绝。

很显然,项羽这样是留不住人的。特别是像韩信这样的大才,在他的麾下得不到应有的重用,自然会选择跳槽。按照韩信自己的说法,他在项羽麾下,仅仅一个执戟郎中,混着没意思,所以走了。

臣事项王,官不过郎中,位不过执戟,言不听,画不用,故倍楚而归汉。

而他之所以选择刘邦,也不是因为刘邦有多好,所谓的解下自己的衣服给我穿,分出自己的食物给我吃,那都是客套话,这事儿和项羽给部下端菜送药没什么区别。关键是刘邦给了他想要的,让他当了大将军。

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听计用,故吾得以至于此。

很显然,刘邦要比项羽更大方。后面的楚汉争霸中,刘邦更是将这种“大方”发挥到极致。只要是追随他的,封王拜将,一点儿也不含糊。而项羽则是你们必须跟随我,谁不服我我打谁。出于一个利益角度考虑,大家自然会选刘邦,而不是选项羽。

所以,只能是项羽是一位优秀的将军,而不是一个合格的帝王。他这种只知道谈感情而不讲利益的妇人之仁,是无法斗得过刘邦的。毕竟人都是有私心的,都是打工的人,别来虚的。我上班就是为了钱,不要跟我谈理想,我的理想就是不上班。只画饼,不给饼;只谈狼性,不给肉吃,肯定留不住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