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先前已經有部分筆記本電腦廠商率先宣佈部分新型筆記本電腦將搭載 Intel 的獨立 GPU ,不過都是以" Intel GPU "作爲代稱,稍早 Intel 正式公佈,原以 DG1 作爲代號的獨立 GPU ,以 Iris Xe MAX 作爲產品名稱命名,基本架構與 Tiger Lake 整合的 Xe LP 架構相似,不過除具備獨立 VRAM 外, EU 提高亦提高一倍達到 96EU 。然而 Iris Xe MAX 目前僅提供筆記本電腦版本,預計 2021 年纔會推出採用 Xe LP 架構的桌面型低端 GPU 。

目前包括先前率先宣佈的宏碁 Swift 3X 、華碩 VivoBook TP40 外, Dell 的 Inspiron 15 7000 2in1 也將配有 Xe MAX 。

Xe MAX 也是 Intel 自 1998 年推出 Intel i740 後,再度推出獨立的顯示芯片產品,不過當年是稱爲顯示芯片而非 GPU 。

▲ Xe MAX 配有 4GB LPDDR4x 、採 PCIe 4.0

Xe MAX 作爲 Intel 重新涉足 GPU 產品,本質與 Tiger Lake 平臺的 Iris Xe GPU 晶圓部分是相同架構,除了具有更完整的 96 個 EU 以及進一步把頻率提升到 1.65GHz 外,配有專屬的 68GBps 的 4GB LPDDR4x-4267 VRAM (不是 GDDR 倒是比較特殊),號稱該遊戲的性能與 NVIDIA GeForce MX 350 相同。 Xe MAX 採用 PCIe 4.0 通道,搭配同樣支持 PCIe 4.0 的 Tiger Lake 可發揮綜性能,也同樣具備將 FP32 轉換爲 INT8 的 DP4A 技術的 DL Boost 。

而 Xe MAX 的產品定位鎖定近似 NVIDIA GeForce MX350 ,雖未公佈正式 TDP ,不過如先前華碩公佈的機型的前身即是使用 GeForce MX 系列 GPU ,可推測兩者所需的散熱設計應該相當類似,也與當前的 CPU 一樣可藉助 cTDP 的方式根據產品散熱設計進行一定程度的 TDP 設置。

▲相對於 MX350 , Xe MAX 可不須預留核顯資源完全調度動態電力

此外 Xe MAX 也具備名爲 Dynamic Power Sharing 技術,搭配 Tiger Lake 能夠動態分配 CPU 與 GPU 的運算性能與電力,且相對於搭配其它品牌 GPU (反正也只有 NVIDIA 了...)需爲內置 GPU 保留一定動態電力,由於 Xe Max 與 Tiger Lake 的 Iris Xe 架構相同,並通過 PCIe 4.0 連接,可完全地把動態的電力完全分配給獨立 GPU , Intel 號稱相對搭配 MX 350 的性能可提高 1.4 倍。

▲ Deep Link 技術可在 AI 、視頻編碼同時使用核顯與獨顯

同時, Tiger Lake 也再度實現類似 AMD 多年前可使 CPU 內置 GPU 與獨立 GPU 共同運算的 Deep Link 技術,不過並非作爲遊戲圖形的雙 GPU 運算,而是能夠結合兩顆 GPU 提高運算能力 AI 應用的性能,相對 Ice Lake 搭配 MX350 該照片 AI 升頻提高 7 倍,以及在處理視頻編碼時使內置與獨立 GPU 協作加速處理,甚至可具備高於 RTX 2080 兩倍的影像處理吞吐量(預計 2021 年上半年隨新版驅動發佈)。

當然縱使硬件設計支持核顯、獨顯協作,也需驅動程序與軟件開發者配合, Intel 通過提供 OpenVINO SDK 使軟件開發者能夠發揮其功能,當前像是 OBS 、 XSplit 等已經提供對 Deep Link 技術的支持,另如 blender 、 CyberLink 也宣佈將加入行列。

雖然代號 DG1 的 Iris Max GPU 並無推出桌面PC版本的計劃,不過 Intel 預計在 2021 年除了追加同屬 Xe LP 的桌面型低端獨顯外,也將在 2021 年推出針對遊戲玩家羣體的 Xe-HPG 獨立 GPU 產品,屆時將會正式與 NVIDIA 、 AMD 的主流級遊戲 GPU 正面交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