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齊白石畫的人很多,讀過齊白石詩的人,估計卻是很少的。

有意思的是,在這位繪畫大師生前,讓他最中聽的話,不是說他是個有大成就的畫家,更不是說他是個有大成就的書法家或者金石篆刻家,反而是聽到別人說他是個詩人,卻是讓齊白石最中聽、最受用的。

齊白石

由此可見,在這位繪畫大師生前,是極爲想成爲一個詩人的,當然,詩人只不過是個頭銜,他內心最大的夢想,還是成爲一個受人認可的“文人”。

這或許體現出了齊白石最大的自信,也暴露了齊白石最大的自卑。

因爲,對於書畫而言,晚年時的齊白石自信之至,無需再努力和要求,世人都必定會認可,他總是說自己在詩書畫印四個方面,畫是最差的,恰恰說明了他對於自己繪畫的自信——他越是“貶低”自己的畫,世人反而會愈發推崇他的畫;

齊白石

然而,直至晚年,儘管他的書畫早有大成,卻始終逃不了小木匠的名聲,他渴望人們認可他是一個真正的文人,所以他極力向世人推介自己的詩文,並自己把自己的詩排在第一位,這反而又恰恰暴露出了他對自身文化修爲過低的自卑。

如今,齊白石的畫在收藏界“氾濫成災”,落款白石的畫實在是太多了,真的多,假的更多,而他留下的詩也並不少,付梓的詩集也是不少,但能讓世人記住、廣爲傳頌的詩卻幾乎難找出幾首來。

但這並不意味着齊白石的詩就不行,事實上,在他的詩集當中還是有不少佳作的。

齊白石與二房

在《白石詩草》中錄有一首很有意思的詩,詩曰:

川上青山好風光,能言鸚鵡莫思鄉;太平橋外槐花下,親手開籠欲斷腸。

這首詩也曾題於他的花鳥畫《鸚鵡圖》上,詩與畫一併贈予了一個女子,儘管如今這幅《鸚鵡圖》早已不知流落何方,但題詩作畫的往事卻被齊白石詳盡地記在了日記當中。(值得注意的是,這首詩在不同的齊白石文獻記載中略有不同。)

有幸收到齊白石贈詩贈畫的這個女子,大約在一九三二年至一九三三年間,曾在齊府充當婢女貼身照顧齊白石,也就是舊時候的“貼身丫環”。

白石手稿

這個小丫環並非齊白石聘來的,而是他的崇拜者當禮物送給他的,這份大禮對於已近七旬的齊白石來說,顯然比金錢更有吸引力。

這名丫環在齊白石身邊大約伺候了一年,據齊白石身邊人回憶,老人實際上對這個貼身丫環是非常好的,很喜歡,與齊白石的子女和學生相處得也不錯,唯一不足的是,這個丫環和齊家的二夫人相處不好。

當時齊家二夫人嫁給齊白石也才十來年,這個丫環的到來讓齊家二夫人坐立不安,生怕老人還會納第三房,而小丫環自持受寵也並不怕二夫人,爲此,在這一段時間當中齊家的情景就猶如一部小型的後宮劇,時有不睦之事發生。

鸚鵡圖

小丫環畢竟不諳世事,二夫人久經沙場,不到一年的時間,貼身丫環徹底落敗,在齊家實在是待不下去了,齊白石雖然有心愛護,但無奈年近七十的老翁終歸是拗不過“挾子自重”的二夫人。

丫環要走,老人不敢替她出頭訓斥二房,只得寫詩苦苦挽留,光寫詩還不夠,還特地畫了幅應景之作題詩於畫上以表真情。

可惜的是,自古真情留不住,丫環也早已看透這個老人家已經沒有庇護自己的能力,收下詩畫匆匆別去,此生莫再見。

齊白石

而在多年之後,齊白石又在日記中再度回憶當日的離別,傷感之餘又再補充記述了離別時的另一細節。

當日他苦苦挽留小丫環未果,又提出了另外的方案試圖要留下她,齊白石提出的挽留方案就是“欲求爲兒媳”,意思就是:別走,做我兒媳吧!

這樣的方案顯然不是丫環想要的結果,她最終還是離開了這個傷心的老人,徹底從齊白石的生活中消失了。當然,對於這件事情,有人說這是齊白石爲了留住小丫環的“昏招”,也有人說這是小丫環主動提出的方案,不過如果按照常理,“做兒媳”這一方案,估計不大可能是小丫環提出來的。

不管怎麼說,這段“心有餘而力不足”的情感,在讓齊白石傷心的同時,也讓齊白石留下了一首好詩,或許,好詩皆出自真情意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