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蕭蕭

2020年,彩電行業最大的趨勢是什麼?答案很簡單:高端化!不僅是海信、TCL、創維等傳統品牌在搞高端轉型。小米、華爲、OPPO新品牌也在做高端努力。即便是長虹的8K大魔王、紅米的巨幕戰略,這些主打“性價比”的產品,也帶有大屏、8K等高端光環……

低端市場飽和,價格再低也不會有銷量增長,唯有高端市場纔是產業出路!”這是彩電業現在的共識。但是,需求端需要高端,這不是“今天才有的事情”:彩電產業在過去三四十年一直有自己的高端“細分需求”。只不過那時候的高端戰略僅僅屬於“外資”,本土品牌只能“農村包圍城市”!

甚至,就在5年前,樂視代表的第一輪互聯網彩電風潮中:樂視、PPTV、微鯨電視、風行、暴風等,以及小米電視2018年前的成長階段,都依然是“農村包圍城市”,不敢向高端開炮。這與今年以來,彩電品牌(無論新舊)都拿出價格比肩外資的高端品系的格局形成了鮮明對比。

那麼,問題就來了:是什麼推動了國內高端電視自主品牌的大發展呢?

佔領了核心器件制高點的本土彩電業

2019年秋季,國內液晶面板兩大巨頭都推出了自己“奇異”的新產品:TCL華星的星耀屏、京東方的疊屏。這是國內面板產業首次推出“全球首創性”的產品。

顯示面板,佔據液晶電視一半的成本,且是液晶電視(如不考慮智能功能的計算技術)核心技術的集大成組件。根本上講,沒有好的液晶面板也就不會有“好的液晶電視”。所以,產業早期纔有“夏普屏”的說法。

現在,全球世代線最高的、即量產難度最大、投資最大的液晶面板生產線,10.5/11代線的“5條”已經投產的線,都在我國大陸地區。分別是TCL華星深圳兩條、京東方合肥與武漢兩條、我國臺灣地區企業羣創廣州一條。此外,LGD在韓國坡州還有一條10.5代OLED線在建。

10.5/11代線意味着更大的製造效率,以及對高端彩電大屏需求的友好性。誠然,液晶面板世代線的高低與“面板顯示品質”沒有必然關係。但是,10.5/11代線的更大玻璃基板,意味着更高的製造難度。能夠克服這種技術難題,必然意味着相應企業的各種相關技術能力、研發能力的進步,即意味着這些企業能提供更高水品的面板品質。更何況,高端電視一定要大尺寸,而大尺寸上10.5/11代線擁有絕對性的製造優勢。

CRT時期,本土沒有頂級顯像管、PDP時期,本土基本沒有相應產業鏈、現在LCD我們站在了核心顯示器件的制高點上,自然我們品牌的產品策略會與以前不同。”2020年,TCL在全球彩電品牌中首個大規模、系列化佈局mini-led背光技術的高端電視產品,即得益於華星光電等面板產業鏈和本土mini-led產業鏈的全球領先性。

歷史性的應用升級彎道正在形成,高端捨我其誰

如果僅僅是面板、mini-led技術的優勢,彩電產品的研發也只會在“顯示”上擁有更大競爭力。但是,今天的智能電視早已不僅僅是顯示而已!

這時候,很多人會說“智能電視的CPU我們不還是弱勢嗎?尤其是海思被美國製裁之後,智能電視芯面臨重大的壓力挑戰。”但是,這個觀點忽略了“本土5G產業的崛起”。

2020年TCL率先全球發佈了5G電視,小米則在秋季緊隨其後——實際上,華爲、OPPO、一加等品牌進入彩電紅海,都被認爲目標在於“未來的5G電視”。而5G電視必然要建立在“5G網絡新基建”之上。

正是後者,5G網絡建設,我國的全球領先,讓“下一代電視和下一代電視應用”必然首先從“中國市場崛起”:而電視機的計算性能、CPU一定需要匹配未來的5G應用需求。短期看,這樣的需求只會在國內市場出現、並率先形成規模。所以,“需求來決定創新”的邏輯下,海內外芯片企業對“5G電視芯”的爭奪決定了“未來超級電視”、“高端電視競爭”,本土彩電企業不會“買不到合適的芯片”——尤其是面對聯發科、晶晨、紫光展銳、高通等專業第三方芯片供應商,“上游是有保障的、本土企業也是有足夠備胎的”。

實際上,將5G新應用的前景,看做彩電市場又一輪“洗牌”的關鍵因素,正在成爲彩電產業目前“最大的競爭規則”。率先推出5G電視,也成爲彩電高端競爭中,除了視聽性能和大屏體驗之外的另一個“差異化支撐點”。

高端發力要“集齊七龍珠”

集齊龍珠,才能召喚神龍!”無論是前面的歐洲、後面的日本、現在的韓國,每一個彩電“高端陣營”的崛起,都是產業鏈能力和市場需求升級的共振。

mini-led技術、先進液晶面板、5G智能應用、本土IC設計,甚至半導體加工業我們都已經追趕到一定程度……在這樣的背景下,與14億人口的大市場結合,不出現幾個全球性的高端彩電品牌,如何說得過去呢?”

行業專家表示,國內彩電品牌佔據國內市場8成以上銷售規模的時間已經長達15年左右——“最難啃的那20%,也到了啃下來的時候了”。因爲,此前國內彩電企業在高端面板上受制於人,等於沒有“武器彈藥”去攻堅。現在,“龍珠集齊”之後,2020年彩電新老品牌的集體高端攻勢,可以說是多年夙願的“行動”!

特別是新體制技術,如mini-led、micro-led、大尺寸顯示、激光顯示等方面,國內產業已經建立領先的時間差;而在新體制需求,AIOT和5G應用中,國內市場更走在全球技術創新和基礎設施建設前列——天時地利人和之下,彩電產業本土品牌的高端之爭,現在或許最弱的環節就剩下“品牌”形象。

的確,索尼、三星爲代表的“全球品牌”形象,還是一道巨大的門檻。但是,在手機產品上,華爲不是PK過了嗎?品牌形象,本身由:1。品牌產品實力、2。品牌歷史底蘊、3。消費者對品牌文化的信任等要素構成。這些方面,此前最制約國內彩電企業高端戰略的,莫過於“本土品牌、民族文化的自信力”。但是,近年來這一“自信不足”的問題正在日益緩解,尤其是在科技業工作者共同努力與突破下,“中國製造和中國創造”的自信力已經顯著增強。

軟的方面也到了該質變的時刻!”2020年高端彩電的“中國風”也就不難理解。甚至,海信都已經打入昔日彩電與顯示產業的王者,日本市場。日本顯示產業最後的獨苗,JOLED都在礙於經營壓力接受TCL的資金支持。“我們應該對自己的產業和產品擁有足夠大的信心了”,行業人士如此指出。

綜上所述,目前是國內彩電品牌質變的一個關鍵時刻。2020年的高端產品風潮就是這一趨勢最重要的標誌之一。一次彩電產業質的升級大戲正在拉開!國內彩電品牌比拼性價比爲主的時代即將一去不復返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