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國家發改委官網發佈《關於印發<近期擴內需促消費的工作方案>的通知》(以下稱《通知》)。爲抓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進一步擴大內需特別是有效促進消費,推動經濟供需循環暢通,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包括國家發改委在內的14個部門共同研究制定了該方案。

其中,文件第一條就強調,要完善“互聯網+”醫保支付政策。並明確在保證醫療安全和質量前提下,將慢性病互聯網複診費用納入醫保支付範圍。該項工作將由醫保局、衛生健康委按職責分工負責。業內認爲,該政策體現了對醫藥電商和互聯網醫療的進一步支持,今年結合各方面數據,醫藥電商和互聯網醫療市場的整體增速或高於90%。同時,資本競相入場,醫藥電商發展勢能空前。

醫藥電商增速空前強勢

在2018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的意見》後,相關部門就陸續出臺多個配套政策。截至2019年,已有11個省份建設“互聯網+醫療健康”示範省,全國設立530多家互聯網醫院,5500多家二級以上醫院提供線上服務,9100多家醫院開展遠程醫療。

今年新冠疫情更是加速了“互聯網+醫療健康”相關政策的出臺。今年7月十三部門聯合發佈的《關於支持新業態新模式健康發展激活消費市場帶動擴大就業的意見》提出,重點扶持線上服務新模式,積極推動發展互聯網醫療,鼓勵在線購藥模式。9月21日,中國政府網發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以新業態新模式引領新型消費加快發展的意見》提出,建立健全“互聯網+服務”、電子商務公共服務平臺,加快社會服務在線對接、線上線下深度融合;積極發展互聯網健康醫療服務,大力推進分時段預約診療、互聯網診療、電子處方流轉、藥品網絡銷售等服務。

而根據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發佈的《2019年度中國醫藥電商市場數據報告》,去年我國醫藥電商交易規模達到964.3億元,同比增長46.68%。受疫情影響,醫藥電商熱度上漲,預計今年醫藥電商交易規模將直逼2000億大關,達1876.4億元,增長94.58%。

當前,醫藥銷售在線上渠道的增速大大高於線下。根據國內四大藥店上市公司的財報,一心堂去年全年營收105億元,同比增長14.2%;今年上半年營收爲60億元,增幅爲19%。老百姓大藥房去年實現營收117億元,同比增長23% ;今年上半年營收爲60億元,同比增長將近21%。益豐藥房去年營收103億元,同比增長48.66%;今年上半年營收63億元,同比增長將近25%。大參林去年營收111億元,同比增長26%;今年上半年營收69億元,同比增幅爲32%。

其中除了益豐藥房去年因爲併購了幾百家藥房帶來營收大幅增長外,其他藥店的增速均遠低於醫藥電商。今年上半年,由於疫情,線下藥店與醫藥電商的增速差距再一次擴大。

而隨着兩票制、帶量採購等新政的推出,醫藥流通行業市場走向零售化,分銷渠道進一步扁平化。在這種狀況下,高效的互聯網化的電商渠道得到了藥企的空前關注和支持,整個醫藥工業的互聯網化方向都非常被業界看好。《通知》也指出,將推動線下服務消費加速“觸網”,充分釋放線上經濟潛力。

資本紅利期到來

疫情助推了醫藥電商行業的發展,資本也加速入局該領域。2019年我國醫藥電商行業共發生6起融資事件,融資金額達10.7億元,較2018年增長81.49%,藥幫手、世銷網、藥便利、國藥在線、七樂康、泉源堂等醫藥電商相繼獲得融資。可見行業投融資有所回暖,行業增長潛力巨大。

而在今年8月,京東健康獲得高瓴資本B輪8.3億美元的投資;9月,向港交所提交招股說明書,赴港IPO的步伐越來越快。按照目前互聯網醫療上市公司的市銷率(PS)粗略估算,京東健康的估值超過300億美元,如此高的估值赴港上市,給醫藥電商行業做了一次無比吸睛的廣告。

京東健康的招股說明書顯示,今年上半年,京東健康的收入達到88億元,同比增長76%。而2018、2019年,京東健康的收入年增幅分別爲46%和32%。很顯然,今年上半年其收入增速大大高過前兩年。和京東健康體量相對的阿里健康今年上半年也增勢強勁,根據阿里健康的財報,今年一季度,公司營業額同比增長81%。

而在10月20日,藥物上門配送平臺叮噹快藥被曝完成10億元的B+輪融資。在此前一天,蘇寧易購註冊創立了江蘇蘇寧大藥房有限公司,經營範圍包含藥品零售、藥品互聯網信息服務、第三類醫療器械經營、保健食品銷售等。這是繼上個月京東健康赴港上市之後,在醫藥電商領域掀起的又一陣波瀾。

可以看出,無論是政策環境還是消費環境都爲醫藥電商的快速發展帶來了空前利好,在《通知》的推動下,醫藥電商行業滲透率有望進一步提升。也有數據預測,2023年醫藥線上零售的規模將大概率超過線下零售。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