衆所周知,法國自古以來都以獨立姿態而示人,就是在二戰結束後的冷戰時期,該國仍不願意在美國和蘇聯之間選擇站隊,對美國在西方國家的領導地位充滿了反感。但這卻從一個方面顯示了法國人所特有的獨立判斷能力和自給自足本領。

在此影響下,法國軍方打造出以戴高樂號核動力航母爲代表的先進海上裝備。作爲法軍第一艘也是目前唯一一艘核動力航母,戴高樂號被法國方面給予了很大希望,是彰顯法國獨立自主軍事能力的體現。

從性能指標上看,戴高樂號航母的長度和寬度分別達到260米和65米,擁有4.25萬噸的最大排水量。這一噸位規模限制了相關設備的裝載和武器的配備,比如其採用了美製C13-3型蒸汽彈射器,且僅能搭載包括4架E-2F鷹眼預警機在內的40架各型飛機。不過,雖然規模小了點,但法軍卻通過良好的日常訓練能力,確保了艦載機起降的高效。在這一點上,法軍的能力甚至不亞於美軍方面。

戴高樂和航母雖然得到外界的高度稱讚,但仍無法掩蓋諸如巨大建造成本等不足之處,並由此導致該航母的整個建造期限長達12年之久。當然這種時間上的巨大跨度還與法國航母建造技術存在的問題密切相關。比如在動力系統上,該航母僅採用了整體輸出功率爲7.62萬馬力的K-15型核反應堆,造成其續航能力僅維持在25節的水準上,由此讓其成爲速度最慢的航母。再比如在裝備C13-3型蒸汽彈射器時,法方因考慮不周而不得已去改造航母甲板,以確保兩者能夠實現有效搭配。

雖然期間遭遇了不少挫折,但戴高樂號航母最終卻成功出師,成爲法國對外展示實力的重要體現,爲法國掙得了極大榮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