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1日,青島市第一個企業家日。

過去一年來,“讓企業家感到舒服”成爲青島政務服務生態的至高追求。尊重市場規律,努力成全企業創意創新,讓企業家當“主角”,成爲青島最強音。今天我們選取青島有代表性的新經濟、新業態、新賽道、新場景企業,推出新一代青島企業家畫像專題報道,傾聽企業家創造、創新、創意的聲音,以此向企業家致敬!

□青島財經日報/青島財經網(博客,微博)記者

尹爲鑑

創業大概就是在譜一首曲子,昂揚、低沉、憂鬱、激盪……百轉千回,一曲過後再奏新曲。循着不同時代的風向,譜着各有特色的樂曲。

時代巨輪走到今天,創業的音符在時代與傳承之間不斷跳動。在時代節拍上,創業帶動下產生新一代企業家,正譜寫下一首屬於他們的曲目,隨想、即興、自由……這正如一首狂想曲,自由不羈,隨心所向。

這就是青島新一代創業的模樣,他們用自己的狂想曲走向城市的華彩樂章。

一羣爲理想而創業的人

創業是時代的故事,從蒸汽時代到電氣時代,從“小聚落”的手工作坊到大規模製造的工業帝國。創業的主旋律總是因時代而異,上一刻或許仍是傳統制造業居於舞臺中央,下一刻則換做互聯網產業書寫傳奇。創業之章,即是時代之章。

初代中國創業者的模樣,是揹負着200萬元債務的任正非,在深圳的棚屋裏孤注一擲,用湊來的2萬元成立華爲,自此在兵荒馬亂的商戰中殺出一條血路;是靠着14萬貸款接管連年虧損的校辦工廠的宗慶後,蹬起自己破舊的三輪車,在中年之時與年輕人競逐市場,最終讓娃哈哈的名字遍佈中國的各個角落;亦是臨危受命於青島電冰箱總廠的張瑞敏,揮起大錘砸毀76臺不合格的冰箱,讓海爾在時代的洪流中站穩腳跟,成就全球白色家電第一品牌。

那一代的中國創業者,低調沉穩,負重前行。他們存在於一個萬象更新卻捉襟見肘的年代,時代的機遇與現實賦予了這些前輩厚重的滄桑感,創業即如一次賭上命運的旅程,背靠懸崖,前路未卜,創業便是爲了生存。

但時代的車輪滾滾向前,風起雲湧的全球經濟大潮終是爲頗具壯士意味的創業家們添上了激情澎湃、靈動多樣的色彩。在我們採訪到的新經濟企業中,它們背後的創業者無一例外地洋溢着熱情。這不是一羣爲了生存而疲於奔波的人,而是時刻享受着創業過程的弄潮兒。

青島雲裳羽衣物聯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孫傳濱,在創業之前率隊研發出顛覆行業的免清洗洗衣機;青島雷神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路凱林曾以“救火隊長”的身份,活躍於海爾筆記本電腦業務板塊的各大市場;松立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寒松,早年便抓住市場紅利在安防監控領域打下一片天地;軍旅出身的青島雲世紀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蘭玉棟,在部隊期間便已成爲飛行指揮與訓練、通信導航等領域的資深專家……

這些新時代的創業者在創業之前都擁有頗爲輝煌的履歷,即便是安於守成,他們也仍可享有一個富庶安逸的未來。但“安逸”,並非這羣人所求索的答案。

孫傳濱說:“家庭美滿,生活安定,我沒有後顧之憂。我如今只想創造一番事業,去實現我心裏面那一個小小的衝動。”

而路凱林則告訴我們:“選擇創業,就是一切從頭開始,披荊斬棘過後可能是一片光明,也可能是粉身碎骨。但我就想去試一試,踏出這一步,看看自己能走多遠。”

這即是青島新一代創業者爲我們所呈現出最直觀的畫像,熱情奔放又不安於現狀。天馬行空的創業家活在了屬於他們的時代,互聯網產業打破了傳統企業壁壘,市場經濟的繁榮讓這些人不再爲謀生而煩惱。他們因熱情而創業,爲理想而創業,他們的肩上沒有老一代人的負重感,活得灑脫也樂於執着。單就這一點而言,這不僅是青島創業者的全新特質,亦是整個時代所留下的縮影。

身在青島卻注目深杭

褪去了負重感的青島新一代創業者,也在打破一些被認爲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常言道: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在創業這件事上,我們也習慣地認爲,誕生於青島這方水土之上的創業者們,即如同曾經的浙商、晉商、徽商一般,因地而興,葆有着濃厚的地域文化,繼而書寫着他們極具家鄉情結的創業故事。

但這種認知似乎並不適用於新一代青島創業者。在採訪過程中我們注意到,這些受訪者與青島這座城市的相互依存度並不算太高,而他們的創業公司在業務黏連度方面,也並不太過於依賴青島本地市場。

松立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的第一筆業務落地於北京,就其目前在全國開展的業務量來看,青島市場僅僅處在試點階段;青島鴻裕吉軌道交通裝備有限公司呈現相似的狀態,其新興業務幾乎不在本地,青島市場於它們來說佔比不高。而青島派麗斯自動化科技有限公司的這種特質更爲明顯,其核心業務甚至完全脫離了青島,公司在本地,市場卻在外地。

如果說業務方面的低依賴度,不能完全說明新一代創業者商業層面的“青島情結”相對寡淡,那麼在採訪中出現的另一個現象則更爲耐人尋味。在與這些創業者們交流

談企業家精神

青島海麗雅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旭明:

“人就是要有一口氣,企業也應有一種精神。現在海麗雅正懷揣着這樣一種精神,要塑造爲民族爭光的品牌,做世界特種繩纜品牌的NO.1,打造專而精、健康長壽的企業!”在張旭明看來,海麗雅的企業精神是“堅韌執着,自我超越”。而企業家精神則是一種家國情懷與企業實力擔當的融合再生。在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傳承與發揚堅韌自強、與時俱進、聚焦專注的企業家精神!

賽飛特工程技術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李迪:

企業家要富有“創新”精神,“企業不止,創新不止,以創新求生存,以創新促發展”。第一次工業革命催生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工業城市曼徹斯特,第二次工業革命則催生出西門子、奔馳、杜邦、福特等世界級的工業集團,第三次工業革命則帶起了IBM、英特爾等電子業巨頭的發展。每一次

工業革命都以創新爲起點,也是經濟增長的最好驅動力。

因此,企業家需要不斷從各種場合尋找創新的機遇,也是爲

行業和社會尋找新的增長機遇。

山東三迪時空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培學:

我眼中的企業家精神可以概括爲八個字:士魂商才,義利合一。作爲有情懷、有擔當的企業家,要具備戰略格局和堅忍不拔的精神,增強機遇意識和風險意識,順勢而爲,乘勢而上,敢於創新,積極發揮企業作爲創新創業主體的能動性優勢。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爲根本目的,企業的互聯網思維已然成爲轉型新動能,錨定數字化口腔3D打印、農業科技、教研三大領域,3D打印將在工業互聯網馳騁一片新藍海,做幸福有價值的產業。

鴻裕吉軌道交通裝備有限公司總經理秦思剛:

企業家應該就像大地一樣,厚重而又堅實。他既需要有家國天下的胸懷,也要有聚人分財的大度,更要有接地氣、懂江湖的豪邁。企業發展到每個階段都是“水到渠成”

的,不需要過多“設計”,但並不代表毫不作爲。靜水深流,厚積薄發,是企業做大做強的必要條件,也是這個時代企業家應該繼承和發揚的創業精神。

的時候,每當談及創業文化或是創業氛圍時,他們的口中會頻繁出現兩個城市的名字:

一個叫深圳,一個叫杭州。

對於中國任何一位創業者而言,深圳與杭州毫無疑問居於一種頗爲神聖的地位。深圳的海風,40年來始終呼嘯於中國開放創新的最前沿;西子之湖畔,則在互聯網經濟大潮中升起一處創業的江湖。

身在青島,目放深杭,便是青島新一代創業者的另一個特質。在採訪到的這些新經濟企業中,相當一批或是在深圳、杭州設立分公司,或是背後擁有這兩個城市的資源資本。而那些接受採訪的創業者,更是在字裏行間表現出對深圳、杭州的偏愛。

他們常常說:“我幾乎每個月都要去深圳出差,那裏產業的成熟度非常高。”

亦或是把“在杭州很容易獲得融資,這個城市對創業項目的包容度很高”這類話掛在嘴邊。

青島相較於深杭二城,在創業的文化積澱與環境氛圍方面毫無疑問擁有差距。以資本市場爲例,2019年境內上市企業數量顯示,深圳全年上市企業15家,杭州14家,青島爲9家,三座城市分列全國三、四、六位。這個數字表面上看差距不大,但觀其背後的首發融資額可以發現,深圳全年首發融資額242億元,杭州216億元,分列全國二、三,青島在該領域雖位列第七,但融資額度僅爲101億元,遠遠不及深杭。

資本市場的表現側面反映了青島在營商、融資環境方面與深圳、杭州之間的差距,數字展現的內容相對理性,事實上,在這理性的背後亦折射出一些感性的問題。受訪的創業者都不同程度地表示,青島在新產業集羣的推進方面並不深刻,人們口口相傳的依舊是海爾、海信、青啤這些傳奇製造企業,而新時代的創業最強音始終未在青島奏起。與此同時,山東偏於求穩、保守的傳統文化讓青島對於新生事物的敏銳度偏於遲緩,在對於創業項目的扶持政策推行方面則更是效率不高。

創業之人本就習慣四海爲家,而當城市間的創業環境差距愈發顯現時,商業中那所謂的本土情結便愈加淡薄。換句話說,青島是家,但深杭卻可以圓夢。尤其是對於這些不再揹負萬千滄桑,只想實現心中理想的創業家而言,情懷不是目標,他們的理想鄉更偏近可以圓夢的土壤。

孕育創業文化的狂想曲

立身於青島,放眼於四海,這是新一代創業者與青島這座城市矛盾衝突之所在。這緣於城市間的差距,也緣於創業者們特立獨行的性格特質。

縱觀這一批人,自由、熱情、不畏傳統。對於所追求的這一份事業,他們可以拋卻情感、地緣上的束縛,而後鋒芒畢露,逐鹿中原。老一輩人在厚重與沉穩中歷盡滄桑,新一代人則在變革和熱情裏展翅翱翔。

如果說老一代的創業故事奏響的是一曲交響樂,古樸有力,錯落有致;那麼青島新一代的創業家譜下的便是一首狂想曲,自由不羈,隨心所向。這首狂想曲,不僅因爲他們不拘於時間、空間的束縛而盡顯奔放,同時也因這羣人樂於在矛盾與衝突間尋覓新生而變得極具衝擊力。

世事變遷,於我無異。《波西米亞狂想曲》中的這句歌詞極爲契合青島這一代創業者的氣質,他們的個人主觀色彩比任何一個時代的先輩都要鮮明強烈,對於一件事情的定義判斷亦不是“非否即是”。

在“地域情懷”這件事上,這些人同樣展現着這種特質。我們在採訪中也問過他們:“既然杭州、深圳有更好的空間,會不會考慮離開青島?”他們的回答卻出乎意料的一致:不會。

孫傳濱說:“青島的創業文化並不繁榮,既然這樣,那麼未來的創業土壤就由我們這一批人來創造。”

劉寒松說:“人們都說山東是互聯網沙漠,我不同意這個說法。我想在青島拼一次,證明那些人說的是錯的。”

一面是對深杭青睞有加,另一面卻選擇不離開青島。我們可以將新一代的創業者視爲一種矛盾共同體,但更應該將這種獨特的情感理解爲視角上的不同。

用他們自己的話來解釋:事業是事業,青島是青島。

目光置於事業之上,這羣人便是不拘一格的創業家;目光置於青島身上,他們又對這座城市懷有最純粹的柔情。事實上,這種“矛盾體”的狀態即是我們希望尋到的東西,如今的青島正擁有着這樣一羣人,他們有創業創新的“狂氣”,也有不拘於傳統的個性,更有創造本土創業文化的衝動。

破一微塵出大千經卷。齊魯大地偏於保守的克己復禮式文化,終究是迎來了與其“格格不入”的變革性思維。保守遇見開拓,穩妥遇見激進,重禮遇見不羈,衝突交融之間,青島未來的創業文化或正孕育於此。

這是屬於青島新時代創業者的模樣,也許會在未來改變這一方水土。這首創業狂想曲是這些人心之所向,驕傲又自信。就像他們其中一位對我們說的那樣:“走上創業這條路,我們便從井中爬了出來,我們不僅看到了天空,更想要仰望星空。”

松立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總裁劉寒松:

企業家最需要的品質就是創新和擔當。創新是企業的立身之本,企業通過創新技術、產品、商業模式和服務來滿足客戶需求、提升生活品質,體現企業公民的社會價值。所有的創新和進步都是建立在無數次的失敗之上的,失敗的代價需要企業家來承擔。一個合格的企業家就要追求創新,不畏失敗,不畏的背後就是擔當,對企業員工的擔當、對客戶的擔當和對社會進步的擔當。

青島盛瀚色譜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朱新勇:

在我看來,企業家與“生意人”完全不同。企業家首先要有敬天愛人的利他精神。要堅守正道,做對社會真正有貢獻的事,解決社會問題。比如,盛瀚所堅持的高科技路線,就是要推動環境的改善與可持續發展,爲生態環境、綠色環保作貢獻。此外,企業家還要有喫苦耐勞的品質,要能堅守初心,保持勤勞、刻苦、精益求精的品質。在取得成就的同時,更要心懷感恩,有社會責任感,時刻不忘回饋社會。

青島目前正在加快推進國際化創新型城市建設,希望青島真正重視和發展尖端技術,成爲培育高科技技術的沃土,只有這樣才能吸引並留住高端人才,讓青島在北方、在全國乃至全球佔領科研高地。作爲企業來說,最重要的是要與城市一同成長,盛瀚將爲青島科技創新貢獻個體力量,達成用科技文明改變城市未來的願景。

青島瑞滋集團總經理範瑞用:

生意人什麼賺錢幹什麼,但企業家一定有信念。把一件事做成容易,做好難,企業家就是把別人猶疑、選擇的時間用來做事。我也一直這樣認爲,這是一名企業家該有的精神和擔當。

在海蔘養殖業普遍遭遇業績下滑的同時,我們2020年的銷售量比去年增長了近10倍。在同行業大部分仍處於艱難復工復產的局勢下,我們公司實現了口碑與經營的雙豐收,預計今年的營業額將增長40%左右。這是長達十餘年的積累,從12年前“牽手”科研院所開展新品種的研發至今,我們公司經歷了大量資金與時間的投入,我認爲這種堅持也是企業家精神的一種體現。

青島財經日報/青島財經網記者 李倚慰

談發展願景

希傑(青島)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金健東:

希傑青島是世界500強韓國希傑集團在青島投資設立的外商獨資企業,已落戶青島26年。成立之初,主要進行食品調味料的生產、加工與銷售。現在,企業由最初以生產調味料爲主,逐漸增加投資,在青島設立肉加工、冷凍蔬菜等產品生產線。未來,企業將內銷外輸結合,增加中式產品研發,進一步依託青島,開拓中式食品市場。

我們認爲,對外資企業來說,衡量一座城市是否適合投資,產業環境、資源稟賦、交通便利等都是重要因素。但是,最重要的是當地營商環境,因爲這決定了企業是否能在當地長期發展。顯然,青島在這方面做得非常棒。

中韓1992年建交,希傑1994年就到萊西投資建廠。這裏就像是希傑在中國的“根”,它見證了希傑在中國的發展歷程,也將承載着公司的未來。隨着公司的發展,我們必然會繼續增加在青島的投資,與這座城市同呼吸、共命運。

青島匯君環境能源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長邢帆:

“匯能於境,君卓於行”是我們內心的真實寫照,也是對企業發展願景的最好詮釋。初創時的匯君環能就像一個呱呱墜地的嬰兒,一切都在摸索中前進。從最初承接沼氣工程業務的小規模企業發展到處理領域涵蓋畜禽糞污、工農業有機廢棄物、市政污泥和餐廚垃圾的全方位、多元化生物質能源服務商,一路走來,我們的運營業務也從單一的工程承接建設轉變爲設備製造、研發、銷售、工程總承包以及生物質項目投資運營等全產業鏈一條龍服務。

如今,匯君環能的業務已經遍佈全國各地,已經完成了近300個工程項目、兩個投資運營項目。我們研發的好氧與厭氧相結合的農牧業廢棄物資源綜合利用模式在全國大放異彩,許多企業和地區實實在在地嚐到了甜頭。我們希望,在未來,匯君環能能夠幫助越來越多的企業和地區“變廢爲寶”,真正實現“青山綠水就是金山銀山”。

青島華商匯通金融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徐傳勇:

作爲新興金融行業中的“老兵”,華商匯通歷經11年的發展,已從單一的擔保公司發展成爲擁有融資擔保、融資租賃、商業保理、基金管理以及融資登記等多項金融牌照的綜合性金融機構。我們從成立之初,就提出了“持續創新金融產品與服務,爲客戶提供全方位金融支持,做有益社會的綜合性金融機構”的企業願景。

剛剛發佈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公報指出,我國發展仍處在重要的戰略機遇期,要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爲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這更加增強了我們堅持金融服務創新、堅持支持科技創新型企業發展的信心。

應該說,離開實體企業,金融將是“無源之水”。通過前十年的發展,我深刻體會到經營工作必須緊緊圍繞實業開展,金融服務能力的提升要與企業的發展同向、同步,相互助力,才能產生“化學反應”。如今步入公司發展的第二個十年,我們將不斷提升創新能力,緊跟新形勢、適應新常態,開發更多適合科技創新企業的個性化金融服務產品,深度賦能企業良性發展,構建金融與實業的命運共同體!

青島海勝天成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史智勇:

如何在良心耕作、靠譜的食品和消費者之間搭建一個科學便捷的信任橋樑?我和我的創業團隊用6年的時間給出了區塊鏈技術場景應用解決方案。

我是一名工學博士,任教17年後毅然放棄高校舒適的工作環境,創辦了青島海勝天成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致力於食品安全領域項目的研發。創業初期,我攜手5名博士、碩士研究生同學,歷經6年艱辛的研發,成功開發出一套結合物聯網區塊鏈智慧監管的防僞溯源系統,其中防複製的防僞技術填補了防僞標籤印製行業空白,真正實現了從產品源頭上杜絕假冒僞劣,同時針對純正的靠譜產品實現全程溯源,藉助科技手段實現食品安全看得見。

搭建食品安全信任橋樑是青島海勝天成的初心和使命。近年來,我們先後爲嶗山茶、萊蕪黑豬肉、壽光蔬菜等食品生產企業訂製防僞標籤、安裝智慧監管系統。2020年儘管受新冠疫情影響,海勝天成的業務還是實現了逆勢拓展。

下一步,我們計劃以山東、內蒙古、新疆爲示範基地,向全國各地的農牧業企業輻射,將我們在食安領域的區塊鏈技術研發成果應用到更多的食品生產企業中,真正實現餐桌上流通安全食品常態化,實現消費者的食品安全隨處可查、可見,用區塊鏈技術更多的落地應用,爲消費者的食品安全建構智慧、智能的信任鏈。

鴻泰元醫療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丁冬:

“鴻泰元”是青島本地的養老產業服務品牌,經過9年的發展,已經形成了老年產品研發、養老機構配套、老年用品租賃等全產業鏈的老年服務解決方案。2018年起,鴻泰元開啓養老產業的轉型之路,探索居家適老化改造的“青島路徑”。

新事物的探索總是需要一個過程,即便困難重重,我們的團隊也沒有放棄,而是一直在想辦法迎難而上,力爭做到精益求精,我想這也是企業家精神的一種表現:敢爲人先,不畏困難,迎難而上。同時,我們也希望能爲老人提供的並不只是冷冰冰的改造,而是小改見大愛,以一個用心的設計、簡單的改造,讓老人的生活變得溫暖,讓更多老人老有所安,老有所樂,這也是我們一直堅持下去的原因。我覺得,無論是做企業還是做人,都需要克服浮躁的心態,腳踏實地做好眼前事。

青島財經日報/青島財經網記者 姜吉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