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譯成名之路好奇怪,年輕時無人看好,現被10大導演相中資源不斷

文|閒雲

在很多中年男女演員在感嘆人到中年無戲可拍的時候,40多歲的張譯卻像是迎來人生巔峯,重量級大戲,一部接着一部,讓人看着不但眼紅,還會萌生一個十分奇怪的想法:這個其貌不揚個子不高看起來實力不是很強的中年男人,怎麼就成了大片裏的“常客”,怎麼就成了國內頂尖導演爭相合作的對象。

單說2020年,根本就是張譯年,跟管虎合作《八佰》8月份上映,跟徐崢合作《我和我的家鄉》10月份上映,《金剛川》正在熱映,跟張藝謀合作的《一秒鐘》11月份上映,明年還有跟張藝謀合作的《懸崖之上》。

這是張譯成名之前,想都不敢想的事。

10年之前,張譯第一次觸電大熒幕,裏面的鏡頭不超過5個,時長加起來不會超過5秒鐘。

這算是10年鉅變了吧?

有人說張譯早在2006年康洪雷的電視劇《士兵突擊》裏就火了,然而並不是。

《士兵突擊》中張譯的確令人印象深刻,但這次演出只不過讓他多了一些工作的機會,爲後來的發展開啓了一扇門,要說火,其實還離的挺遠。

張譯真正的火,還是在2017年,張譯第一次真正的作爲主演演出了《雞毛飛上天》,憑藉這部電視劇,張譯獲得了金鷹獎和上海白玉蘭獎,纔算是得到了業內的認可。無論是觀衆還是導演,還是挑剔的評委們,都對這個其貌不揚的小個子,開始刮目相看。

在大多數影視作品中,張譯並不是主角,卻異常出彩,讓他享有“五星殺手”美譽的《追兇者也》,你甚至已經忘記了正面主角是誰,只記得了那個笨笨的殺手,還有那句臨死還在賣慘的臺詞:“我吧,最恨奸商,這輩子就讓奸商給坑了”“水個大粑粑就是條臭水溝子,說一樓送花園,送個大粑粑。”

對於這種反面人物,你不但恨不起來,甚至還會可憐他。

這大概就是張譯作爲演員的魅力所在。

也許是看中了張譯身上的這一點,國內的頂尖導演競相跟張譯合作。

陳凱歌、許鞍華、陳可辛、賈樟柯、管虎、張一白、高羣書、曹保平、馮小剛

林超賢、張藝謀,每一個拿出來,都是響噹噹的存在。

國內的演員們,也從來沒有一個做到跟張譯一樣的履歷。

2018年,張譯甚至成了不可或缺的主要演員,當時張譯除了拍攝林超賢的《紅海行動》,還在另外一個劇組《妖鈴鈴》(吳君如導演加主演的喜劇片)。

好巧不巧的是,張譯在《紅海行動》劇組拍攝時,腿骨折了。

檔期相撞、一部軍事題材、一部搞笑題材,結果腿還骨折了。

耽誤拍攝不說,搞不好,被頂替都是有可能的。

結果呢?不但不會換人,兩大導演林超賢和陳可辛都爲了張譯,一個讓隊長腿部中彈,一個讓角色摔折了腿,直接把影片中的人物設定給改了。

上一個因爲腿折,導演不得不改劇本的,還是李連杰。

李連杰拍攝《黃飛鴻》受傷,徐克爲了不耽誤進程,直接改動劇本,讓李連杰坐在架子上,上演竹梯大戰。

現在看,張譯的事業是極其成功的。

但回看10多年前,誰能想到張譯會成爲一個優秀的演員?

畢竟當時大多數人給他的評價是:“性格內向,沒有表演天賦”、“演戲就是個死”。

表演天賦這個事,對於演藝明星來說,簡直就是一個“生死符”。沒有天賦的演員,如果還沒有相貌,基本上宣佈與演藝圈無緣了。

有天賦的小演員,諸如張子楓、韓昊霖,妥妥的就是老天賞飯喫,喫的就是演員這碗飯,從小就可以看出,他們肯定有一個美好的未來。

張譯呢?

一句話就可以形容:資質平平。

1994年,張譯兩度報考北京廣播學院,落敗。

1996年,自費考入哈爾濱話劇團。

1997年,前往北京報考解放軍藝術學院、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又是兩度落敗。

1997年,熱愛表演的他,終於又是自費考入了北京戰友話劇團。

自費的含義,大家應該能懂吧。

說白了,導師看不上他,覺得他沒有能力,所以他也考不中,但他自願花錢學,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除了資質平平,張譯的相貌也沒有任何過人之處,甚至還有點土,有點醜,根本走不了偶像路線。張譯像是沒有長開,身材瘦弱,拿現在的小鮮肉的標準衡量,他根本不是當演員的料。

最重要的還沒有演技。

初出茅廬的張譯在舞臺上根本找不到感覺。團裏的人沒有看好他的。

表演生硬,肢體動作不協調,臺詞說話像是朗誦,最主要的還是緊張和害羞,根本入不了戲。

所以,在團裏,張譯只能另闢蹊徑,幹些場務雜活,或者去寫寫劇本。

所以,縱觀張譯成名之路,難免給人一種非常奇怪的感覺。

當年比他強的人大概都在想:沒想到這小子也能出名。

當年的張譯不會演戲,現在卻被謝楠評價是:“投胎式演技”。

竊以爲,謝楠的評價太到位了,張譯大概是重新投胎了吧,不然演技怎麼會有這麼脫胎換骨的變化?

張譯的履歷,其實蠻有代表性的。

張譯最初的目標並不宏大,只求有戲演就可以,有人進入演藝圈是爲了名,爲了利,爲了成爲藝術家,張譯他只能把演戲當成謀生手段,他要做的是先養活自己,爲了得到合適的角色,他一天只喫一頓飯、而這一頓飯,有時候也只是一根黃瓜。

到了最忙的時候,張譯同時跟三個導演合作,待在三個劇組,每天只能睡兩三個小時。雖然很累,但他還蠻享受這個過程。

日積月累下來,就成了我們看到的張譯。養家餬口他做到了,演技也有了質的飛昇。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都不是天才,資質也都一般,起跑線也都差不多,爲什麼走着走着,人就形成了巨大的差距?

究其原因,大概有兩點:運氣和堅持。

堅持的意義在於,一天兩天,一月兩月,一年兩年,你都不會看到有什麼結果,但5年10年之後,再加上一點點的運氣或者機遇,人的差距就拉開了!

張譯或許就是這樣的一類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