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佈於老虎證券社區,老虎社區是老虎證券旗下的股票交易軟件 Tiger Trade 的社區板塊,致力於打造“離交易更近的美股港股英股社區”,有溫度的股票交流社區。

【劃重點】

1、谷歌是當之無愧的廣告霸主,主營中有大約80%以上的收入都來自於廣告

2、谷歌雲以7%的市場份額保持了增長勢頭,這也將成爲估值提升的重要催化劑

3、谷歌計劃用YouTube帶貨,加碼電商,提高貨幣化水平

4、目前谷歌的在手現金超過1170億美元,在大型科技股中名列前茅

(本文約2000字,閱讀全文大約需要3分鐘)

【編者按】

這次美股三季報之後,“FANGMA“這些科技界的超巨,可以說是幾家歡喜幾家愁。過去並不足夠耀眼的谷歌,大有逆襲的架勢,無論是營收、盈利、遠期展望都顯得格外樂觀。

老虎證券投研團隊認爲,全美廣告業復甦完美貢獻了谷歌三季度的增長;自帶2B基因的谷歌雲,預計會成爲日後谷歌估值提升的重要催化劑;月活20億的YouTube被寄予厚望,即將肩負起帶貨的重任,未來也有望成爲谷歌增長的第三條曲線。作爲流動性最好的科技股之一,谷歌本身也具備更多的安全邊際。

以下爲文章正文:

具體來看,三季度谷歌總營收461.7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的404.9億美元相比上升14%。淨利潤112.4億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的淨利潤爲70.68億美元,同比上升59%。

一、第一增長曲線:Q3全美數字廣告穩健復甦

谷歌是當之無愧的廣告霸主,主營中有大約80%以上的收入都來自於廣告。

三季度全美數字廣告跟隨美國經濟一同恢復增長。疫情期間,消費者線上時長增加,廣告主迴歸,都讓谷歌的搜索和Youtube獲得了不俗表現。

具體看,這個季度谷歌的廣告收入達到371億美元,去年同期爲338億美元,同比增長8.8%;谷歌發現(Discover)的推送機制提高了貨幣化能力,搜索業務繼續保持着高ROI;而扛起增長大旗的YouTube,共計帶來了50億美元的收入,比去年增長了32%。

從復甦邏輯往前看,我們認爲四季度的廣告銷售額可能會繼續受益於選舉和假期消費潛力的釋放。

不過根據ITU統計,全球互聯網廣告營收整體雖然穩健,但未來數年將保持在個位數時代,已不及過去輝煌時期。穩定固然可以,但對成長股來講,這個市場容量顯然並不夠。長期來看,谷歌也需要新的增長故事,畢竟留給谷歌躺在廣告上數錢的日子並不多。

二、第二增長曲線:自帶2B基因的谷歌雲

今年疫情以來,不少企業加快數字化轉型來擴充市場份額,這直接導致To B型的企業無論業績還是二級市場表現,都普遍非常好。就連馬雲都表示,未來如果再選擇創業,一定會選擇傳統企業,看好的就是數字化改革帶來的巨大容量。

而谷歌雲(Google Cloud)就是在全球疫情中異軍突起的B端業務,兩年前,谷歌雲CEO庫裏安曾表示,谷歌雲的目標是至少成爲世界第二大雲。

根據Canalys的數據,全球雲市場在2020年第三季度增長了33%,非常的可觀。

2020年穀歌雲以7%的市場份額保持了增長勢頭。目前谷歌雲主要專注於醫療、零售、金融服務、公共事務、媒體與娛樂以及製造業這六大領域。未來數字化轉型大潮,會進一步增加了雲產品和服務的重要性,這部分也將成爲估值提升的重要催化劑。

三、第三增長曲線:寄予厚望的YouTube

谷歌日前正在計劃將YouTube從內容平臺向電商平臺轉型,讓用戶在YouTube上觀看視頻即可完成購買,實現一站式購物。用YouTube帶貨,加碼電商,提高貨幣化水平,顯然是一個很妙的主意。

目前YouTube已有超過3000萬付費訂閱用戶,月活超20億,YouTube帶貨自然不缺流量,當然也不缺帶貨視頻和KOL,如果能夠平衡好電商內容,將會帶來巨大的商業化前景。這部分對估值的影響,也會在日後體現出來。

四、流動性之王

如今歐美二段疫情捲土重來,除了業務之外,疫情期間大型科技股的財務質量,尤其是流動性也頗爲值得關注。投資者在二、三月疫情最爲恐慌的時刻,已經見證過即便強如特斯拉這樣優秀的動能股,跌幅也一度過半。究其原因,本質上也是由於流動性的緊繃感造成。

目前谷歌的在手現金超過1170億美元,2020年的預期自由現金流達320億美元,且沒有派息和回購計劃,基本是比較保守的財務政策。如果我們在大型科技股中排個名,谷歌的流動性算名列前茅。

谷歌的流動性比較充裕,主要得益於其低水平的絕對債務。目前谷歌的長債+短債,遠低於蘋果、微軟、亞馬遜這些與之齊名的企業(但高於無未償債的臉書),也爲應對監管和全球經濟衰退提供了巨大的流動性緩衝。

所以也不難理解,對於大型科技股的投資,會有投資者提到,只要你敢跌,我就敢買的邏輯。充裕的流動性不一定會躺贏,但至少可以提供更多的安全邊際。

本文不構成且不應被視爲任何購買證券或其他金融產品的協議、要約、要約邀請、意見或建議。本文中的任何內容均不構成老虎證券在投資、法律、會計或稅務方面的意見,也不構成某種投資或策略是否適合於您個人情況的陳述,或其他任何針對您個人的推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