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佈於老虎證券社區,老虎社區是老虎證券旗下的股票交易軟件 Tiger Trade 的社區板塊,致力於打造“離交易更近的美股港股英股社區”,有溫度的股票交流社區。

在上市前夕,螞蟻金服將公司名稱改爲螞蟻科技,在招股書中,螞蟻集團將自身的定位更偏向科技公司,而非金融。

但實則,螞蟻集團(06688)旗下的兩大主營業務:數字支付與商家服務和數字金融科技平臺,其實都是將傳統金融產品搬到線上。無論科技的外衣如何炫目,核心依然建立在金融業務上。

或許是因爲金融股的估值普遍低於科技股,螞蟻集團更樂意自己成爲後者吧!

如果將科技的外衣扒掉,螞蟻集團更像是一家用金融手段收割流量的巨獸!

螞蟻集團的金融帝國

螞蟻集團是支付寶的母公司,旗下的業務基本依託支付寶來展開,比如螞蟻集團的兩大業務:數字支付與商家服務和數字金融科技平臺,前者是爲商家和消費者搭建的支付通道,後者是建立在支付寶APP巨大流量上的金融產品變現。

截止今年6月底,支付寶的年度活躍用戶數達到9.87億人,這是一個巨大的流量池!

手握巨大的流量,如果僅僅將支付寶定位於電商支付工具,則無疑是將數億用戶金礦始終埋於地下,浪費了大好機會。

與錢打交道的螞蟻集團迅速瞄向了金融產品。

2013年,螞蟻集團推出餘額寶,遠高於定期存款的收益和隨時支取的便利,餘額寶一炮而紅,順便將貨幣基金的概念推向全國;

2014年,螞蟻集團推出花唄,正式切入消費信貸,自此打開通向金融帝國的大門;

2018年,螞蟻集團推出相互寶,震驚保險界,螞蟻集團強大的金融創新能力讓傳統金融巨頭瑟瑟發抖。

所有的金融產品,除了創新帶來的生命力,更要依靠源源不斷的流量,爲此,螞蟻集團圍繞日常服務,立志將支付寶打造成國民必備APP!

這樣的效果立竿見影,螞蟻集團的營收突飛猛進,到2019年底,螞蟻集團年營業收入已經達到1206億,今年上半年,螞蟻集團更是斬獲了219億的淨利潤,金融帝國已經映入眼簾!

科技外衣包裹下的高利貸

將螞蟻集團的營收進行拆分,不難發現,螞蟻集團越來越像是一家“高利貸”公司了。

2017年至2019年,螞蟻集團的營業收入從654億增長至1206億,年複合增速35.8%,淨利潤由82億增長至181億,年複合增速48.6%,業績增速驚人!

即使新冠疫情重創國內經濟,但依然沒有阻擋螞蟻集團擴張的步伐,2020年上半年,螞蟻集團營收同比增速38%,絲毫不亞於2019年的40.7%!

在營收構成中,數字支付與商家服務是螞蟻集團的起家業務,與阿里巴巴的電商交易息息相關。在2019年之前,該項業務一直是螞蟻集團的重頭戲,但截至今年上半年,該項業務的營收佔比已經滑落至35.9%,數字金融科技平臺躍升第一大營收來源,佔比63.4%。

從數字支付與商家服務歷年的營收增速來看,該業務年營收增速在15%左右,相對成熟,想象空間不大。

而數字金融科技平臺收入則爆發出驚人的成長速度,2017年至2019年的複合年增速在52.9%,2020年上半年實現460億營收,是數字支付與商家服務營收額的1.77倍。

在數字金融科技平臺中,有3項重磅業務,分別爲微貸科技、理財科技、保險科技。

雖然每項業務的後綴都有科技二字,實則這3項業務分別爲小額貸款、理財產品銷售和賣保險。

這3項業務中,營收規模最大的是小額貸款,2020年上半年營收286億元,佔數字金融科技平臺營收的比重爲62%;其次是理財產品銷售,營收額爲113億,佔數字金融科技平臺營收的比重爲25%;保險科技營收61億,規模較小。

根據招股書披露,大多數借唄用戶的日利率爲0.04%左右,摺合年化利率爲14.6%,如果你的芝麻信用分不夠優秀,則年化利率很有可能在18%以上。根據最高人民法院對民間借貸利率上限的規定,超過貸款市場報價利率4倍的部分不受法律保護。結合2020年9月21日發佈的貸款市場報價利率3.85%,該上限爲15.4%。

經本人嘗試,個人的借唄貸款利率爲18.2%,遠高於15.4%的上限:

這種水平不是高利貸勝似高利貸!

另外,螞蟻集團通過與銀行合作放貸給小微經營者的日利率爲0.03%左右,摺合年化10.95%,螞蟻集團在此過程中充當平臺角色,從銀行放貸的利息中進行抽成。

除了微貸業務之外,螞蟻集團理財業務的增速並不理想且容易受到股市行情影響,比如今年上半年,該項業務營收同比增速達到56.3%,遠高於2019年22%的增速,主要原因爲今年上半年股市行情火爆且基金銷售爆款頻出,一旦行情轉冷,理財業務必然面臨坎坷。

在保險業務上,2019年的營收規模在89億元,今年上半年實現61億營收,同比增速47%,低於2019年的107%。

考慮到微貸業務佔螞蟻集團整體營收的比重爲39%,且該數字日益提升,螞蟻集團更像是披着科技外衣的“高利貸”公司。

善於收割流量的金融巨獸

對於流量平臺來說,多數都有佈局金融業務,如微信理財通、京東金融、東方財富旗下的天天基金、**旗下的蛋卷基金等等,本質上,只要平臺不缺流量,都可以拿金融產品進行變現。

螞蟻集團與其他平臺相比,創新能力最爲突出。

比如螞蟻集團最早將貨幣基金購買門檻從1000元降低到1塊錢,將T+3才能到賬的貨幣基金改爲隨時提取,巨大的便利性,讓餘額寶成爲國民理財神器;

再如相互寶業務,根據招股書披露,2019年相互寶用戶分攤的金額爲29元,遠低於傳統保險產品,這種創新,讓相互寶擁有了超過1億的活躍會員。

在10月24日外灘金融論壇上,螞蟻集團掌舵人馬雲振臂高呼,希望監管層能夠放鬆金融創新,認爲螞蟻集團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有能力引導互聯網金融創新。

公開喊話的背後實則透露出螞蟻集團營收擴張的命門在於金融產品創新,如果沒有餘額寶、相互寶極具競爭力的產品,即使擁有10億用戶,支付寶也難以變現。

因此,螞蟻集團的未來在於金融產品創新的速度和用戶規模的擴張。

爲了獲取用戶,2018年至2019年上半年,螞蟻集團展開強大攻勢,大幅補貼用戶,僅2018年的銷售費用就達到了473億,佔當年營收總額的比重爲55%!

今年上半年,受制於疫情,螞蟻放緩了銷售費用投放,此舉給螞蟻省下40多億元的淨利潤。

螞蟻會不會上市即巔峯?

根據市場信息,螞蟻集團的市值約在2.1萬億人民幣左右,如此巨無霸,加上螞蟻集團屢次提高估值,市場普遍擔憂上市即巔峯,重現中芯國際的悲劇。

從最近幾年的淨利潤來看,2017年螞蟻淨利潤82億、2018年21.6億、2019年180.7億,今年上半年則達到219億,遠超去年全年,但營收增速遠低於淨利潤提升速度,這其中是螞蟻集團的盈利能力得到提升。

2019年,螞蟻集團淨利率是15%,今年上半年,該數字提高到30.2%。

考慮到歷史淨利率波動較大,疊加今年上半年憑空省出了43.6億的銷售費用,考慮到螞蟻和騰訊等其他平臺之間仍需競爭流量,因此,銷售費用預計將在此後回升,保持正增長。

將銷售費用影響剔除後,2020年上半年,螞蟻集團的淨利率在24%左右,參考招商銀行和東方財富30%+的淨利率,螞蟻的盈利能力尚低於同行。

假設明年螞蟻集團的淨利率在30%、營收增速保持在35%,則預估2021年的淨利潤在488億左右,按2.1萬億市值計算,動態估值在43倍左右,相比於35%的營收增速,此估值水平向二級市場預留了部分盈利空間。

當然,不排除螞蟻集團在二級市場大受歡迎,如果首日漲幅過於離譜,螞蟻恐仍將遭遇中芯國際覆轍。

總結:

螞蟻集團從業務角度看,核心仍是金融業務,不同於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螞蟻將10億用戶當籌碼,與傳統金融機構一道將金融產品進行創新,藉此實現爆發式的增長。

因此,螞蟻集團未來的發展空間將受到金融創新幅度的限制。

從此次上市的估值來看,2021年的動態市盈率約43倍,打新風險不大,如果上市首日爆炒,不排除將用較長的時間來消化估值。

本文不構成且不應被視爲任何購買證券或其他金融產品的協議、要約、要約邀請、意見或建議。本文中的任何內容均不構成老虎證券在投資、法律、會計或稅務方面的意見,也不構成某種投資或策略是否適合於您個人情況的陳述,或其他任何針對您個人的推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