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最近,初代網紅鳳姐,再次因一段直播上了熱搜。

在直播裏,大家都想知道她在美國混的怎麼樣了?

而她回答得也非常直接坦誠,稱自己在美國十年最大的感觸便是:失敗。

並用自身經歷奉勸各位:

“美國夢沒那麼好做,移民不能改變階級。”

“在美國看起來風光,背後可能連狗都不如。”

“常春藤畢業的朋友我認識太多了,但拿到綠卡的只有一個。”

……

這一句句不斷重複的感嘆,便能感受到鳳姐在美國這些年,確實過得不如狗。

作爲初代網紅,想當年鳳姐以一則雷人的徵婚語錄,爆紅網絡。

當時她的徵婚要求非常高,必須男的碩士畢業,身高176以上,具備一定的國際視野,還得長得帥纔行!

而再看看她自己的條件不過是,1米45的身高,相貌平平,除了蜜汁自信,毫無其他吸引人的優勢。

但無論怎樣,她火了。

也趁着這個東風,爲了實現階段跨越,鳳姐選擇在2010年從上海簽證去美國紐約。

當時她野心十足,懷揣着成爲華爾街金融家的夢想,並放言“死在美國也不回去。”

理想是豐滿的,現實是骨感的。

鳳姐雖有大志,但到了美國,她發現自己根本沒本事去從事金融類的工作。

爲了在美國活下去,她只能選擇在美甲店給人修指甲。

如今十年過去,她實現當初的美國夢了嗎?

沒有。

雖然沒有透露過多現在的狀況,但在直播中,她用“馬馬虎虎”來形容現在的生活。

並不斷重複,“在美國(紐約)其實很多人都活得不如狗,移民並不能改變你的階層。”

說實話,看到鳳姐這個略顯落寞的直播,倒也沒有幸災樂禍,反而是有點無奈。

當初如果她在最紅的時候,留在中國,踏踏實實地工作,賺錢……或許現在早就實現了階層跨越。

正如一位網友說的:

她一開始就認爲自己是社會最底層,農民的地位是最低的,她還認爲這個階層無法跨越,子子孫孫都只能做農民。

看不到希望,所以她去美國想改變命運,結果發現美國更難更沒希望。

鳳姐的行爲本質上是一種逃避行爲,只想換個好的環境而已。

是的,鳳姐是個有野心的人,想要實現階層跨越,但她恰恰毀在了沒能力。

因爲無能,所以她選擇了最簡單的逃離措施,而非努力改變現狀,以致於十年後只剩下一聲嘆息。

人啊,最怕自己的能力配不上自己的野心時,還不懂得腳踏實地努力的意義!

2

看到鳳姐的美國夢,不禁想到另一個底層出身的女人,孫玲。

孫玲出生在湖南一個農村,家裏很窮,父母文化水平低。

並且,因爲家庭條件不好,孫玲曾兩次不得不放棄學業。

雖然從小困在農村裏,但是孫玲卻不甘心一輩子就這樣了。

和鳳姐一樣的是,她想要走出去;但和鳳姐不一樣的是,她走出去的方式是通過紮紮實實提升自己的實力。

當時,孫玲復學後選擇了高考,因爲高考落榜,她選擇了去深圳打工。

工作看起來也不是什麼有前途的工作,無非是在一家工廠裏幹着流水線的活兒,如此每天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拿着月薪兩千的工資。

直到某一天,孫玲實在膩煩了這樣機械化的生活,按照她的想象,這樣繼續做下去,其實就是混喫等死,而她並不是一個甘於現狀的人。

於是,她心生一念,想去做一個程序員。

可是從一個啥技術都不懂的人,轉行去當程序員,哪有那麼容易?

好在孫玲自己也知道這一點,所以她不着急,也不莽撞,而是希望一點點提升自己的技能。

一開始,她報名學習計算機的相關課程,被人騙了2000塊積蓄;後來便決定穩紮穩打,試着一邊工作,一邊學習的模式。

在堅持了整整15個月後,她才終於完成了所有的技術課程,並找到了一份程序員工作。

轉正的月薪是4000,其實比她原來的工資高不了多少,但是孫玲覺得,這很值。

因爲她終於擺脫了以前那種機械化工作,可以舒舒服服坐在辦公室幹活了。

但在這之後,孫玲並沒有選擇停下來,她還是覺得自己可以做得更多。

於是又去報名了英語學習班,自考大專,專升本等等,並拿到了西安交大計算機系的大專文憑、深圳大學的自考本科文憑。

同時,還順理成章地,兩度跳槽,成爲了一名月薪過萬的程序員。

接下來,孫玲決定出國留學,於是她開始學雅思,申請美國高校。

可能一個人真的越努力,會越幸運。

在她雅思成績拿到高分後,一所美國高校剛好在招提供實習的碩士研究生,這個機會碰上孫玲,簡直是一拍即合。

孫玲到了美國後,預料之中地面對了很多現實問題,比如經濟窘迫,比如找工作難等等。

確實,就算她初國深造結束,找工作也找了整整兩個月,面試了60多家公司,才最終進入了谷歌一家外包公司。

但是,這對於孫玲來說,這十年確實是逆風翻盤的十年!

從工廠小妹到普通程序員,從農村到美國,從月薪2000到年薪12萬美元……

這裏面,或許有運氣,但是卻不可否認,她背後腳踏實地的努力與汗水!

3

鳳姐與孫玲,同樣是用了十年,最後的人生差距卻是天壤之別。

爲什麼?這其中藏着三個很現實的人生真相。

轉變環境,不如改變自己鳳姐去美國是覺得自己底層出身,很難在國內實現階層跨越,殊不知去了美國後,整整十年,她才發現全世界最繁華的都市,也改變不了自身這種處境。

這恰恰說明了,雖然你身處的環境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你對自己的認知。

如果你自身不行,那麼你去哪裏都不行;如果你自身很行,那麼你去哪裏都很行。

比起轉變環境,更重要的是改變自己。

正如孫玲這樣,她想要離開農村,所以她努力學習考到城市;她想要當程序員,所以她報名學習一年多培訓課程;她想要出國留學,所以她先學雅思提升自己的資質……

這裏面有個很重要的底層邏輯,就是你想要什麼,首先你要讓自己配得上它。

對待失敗的態度,決定你的人生高度鳳姐和孫玲,還有一個很大的差距,就是她們面對失敗的態度:

前者偏消極,且缺乏方法;後者更積極,且懂得找原因。

愛迪生髮明電燈的故事,大家都聽過吧?

他在研究燈絲材料時,可是失敗了1600多次,很多人都嘲笑他這樣做是沒有意義的,浪費時間的。

但是愛迪生卻說,“不,我沒有失敗,我已經有了很大的成就,就是證明了1600種材料不適合做燈絲。”

最後,他終於成功,發明出了一款人類實用的電燈。

但是爲了做到更好,在那之後,他又失敗了6000多次,最後發明出了能點亮1200多個小時的碳化竹燈絲。

他的成功或許包含着天賦,但真正爲人們所學習的,是他面對失敗時的態度:

從不泄氣

懂得在失敗中總結經驗和方法

爲自己所用。

是啊,人生這麼漫長,起起落落是難免的,如果你是積極生活的,肯踏踏實實去努力的,那麼你的成功,只是時間問題而已。

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有一段話我很喜歡:

人生前期越嫌麻煩,越懶得學,後來就越可能錯過讓你動心的人和事,錯過新風景。

20歲的貪玩,造就了30歲的無奈;

30歲的無奈,成就了40歲的無爲;

40歲的無爲,奠定了50歲的失敗;

50歲的失敗,釀造了一輩子的碌碌無爲。

我想,如果你是個不甘於現狀的人,即使現在感到挫敗,也沒什麼可喪氣的。

倒不如從現在開始,改變自己,腳踏實地,每天進步一點點。

十年之後,你一定會感謝曾經的自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