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龚宇、王中磊、于冬、侯鸿亮、曾茂军……一场“横店头脑风暴”

中国影视产业的国际化、标准化、数字化之路如何走?

11月1日,2020横店影视节举办“新时代影视文化产业发展大会•横店峰会”。

峰会上,围绕中国影视产业的国际化、标准化、数字化探索,组织了三场专题讨论。

龚宇、王中磊、于冬、曾茂军、侯鸿亮……来自国内头部影视公司和高校的14位业内人士,以自身多年实践和研究发表观点。

在这片“先行先试”的热土上,有关影视行业的发展生机正在酝酿。

国际化探索

影视出海,面向全球讲好中国故事,愈发成为中国影视产业的热点词汇。

龚宇

爱奇艺创始人、首席执行官

中国影视出口,内容、渠道待加强,我们的视听内容拿到国外要别人的电影院、电视台、发行公司播放。

但是互联网科技给了我们新的机会。影视行业通过互联网这种OTT模式,把有线网、电影院、电视台跳过去了,理论上通过互联网连到任何一台设备都可以看任何服务器里的内容。科技通常给中国弯道超车的机会,你不用走人家90年的历史,可以更快一些,可以抓住这点,去做线上内容的传输。

王中磊

华谊兄弟联合创始人、副董事长兼CEO

东西方影视行业在运营本体上,对话的口径就有很大不同。国际上,有阶梯式的分配,你可能根本不懂这个合约就加入了一个很好的项目,但仔细看合约,你的分账顺位是12位,前面11个分完才到你这。这是很大的教训,后来华谊几次国际合作的时候就开始换轨道、方式,目前我们已经非常懂如何进行财务监管、如何管理管控,但在国际上的收入还是比较少,问题还是出在内容本体。

我个人的经验——其实来自本土的、最纯粹的东西反而是国际化的。比如韩国的《寄生虫》,我觉得没有“献媚”所谓的国际化,或者输出某一种全世界都一致的价值观,它很驻足于自己国内的一种收入差异现象,电影的手段、特征非常明显,然后它成功了。

于冬

博纳影业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

在我看来,从电影大国变成电影强国,必须要达到两个标准:一是中国电影在中国电影市场上占有绝对主导地位,现在我们已经做到了;还有是中国电影的海外出口能力、发行能力、辐射能力和国际影响力。

首先可以占有传统中文市场,过去的香港电影辐射东南亚市场,如今内地电影要迅速填补进去;另外,全球有7000万华人市场,他们希望同步看到中国电影,尤其是比较成熟的春节档期,看看能否实现全球电影市场的同步供应。

提到“国际化”,我们还往往忽略了知识产权的问题。好莱坞的电影有很完整的维权手段,但中文电影在海外经常被盗版,行业协会维权的保护系统如何建立,如何出台有效措施,这是一个新课题。

曾茂军

万达文化集团执行总裁兼万达影视集团总裁

中国电影要出海,有三个方面的问题:内容制作环节、渠道、发行。内容方面现在面临着最大的问题,首先可能是价值观的认同;另外我们缺乏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发行公司,国际发行几乎都被好莱坞垄断。

互联网时代对中国电影来讲,发行比过去相对容易一些。并且因为疫情的原因,现在北美、欧洲、澳洲可能面临没有片源的情况,制作也存在问题。所以现在我们要出海是一个机会,但如何把握这个机会,目前阶段可能还需要更多中国电影人抱团取暖,怎样把海外的春节档一起做大;此外,看看能不能有机会大家一起借助更新的新媒体建设一个新平台。

陈旭光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影视戏剧研究中心主任

“后疫情时代”,中国电影的国际化探索更加艰难,但我认为有几个方面可以发力:

多媒体融合,特别是借助互联网,直接的影视交流和合作受到阻碍之后,网络是可以无国界的;疫情期间,我们也都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还有,可以大力开拓想象力消费类的电影,包括科幻、玄幻、魔幻、游戏改编等等,这些电影短平快,加上在年轻人中非常有共通性,国际上传播起来会更加畅通。

标准化探索

作为一个要不断健康发展的产业,必须要有一些基础的标准,但影视作品和艺术创作的魅力也在于有相当的不可控性。

但是,关注整个行业健康发展的一些必要的基础和壁垒,也许这样的标准化探索不能保证每一个作品都成为精品力作,但有望让作品至少达到工业认可的及格线及以上,这便是标准化探索的价值所在。

侯鸿亮

东阳正午阳光有限公司董事长

如果是一个作品,要求标准化很难,但是这个产业是需要标准化的。

这个标准化可以看作一个评价标准,收视率也是评价标准的一种表现,这也是一种标准;演员的价格标准,这个最后甚至需要3+6公司来发一个倡议书;还有版权,我们把内容卖给了BAT,他们买了版权以后被很多的小up主拿去使用却不需要付版权;再比如简单的道具制作,我亲身经历过我们公司做一个模型,对方报价15万,临近使用时不断涨价到20万,最后我们用3000元就做出来了……这里面真的需要完善太多了。这些小到不能小的地方,大到不能大的地方都是需要我们想办法制定出标准,填补行业的漏洞。

杨乐

欢娱影视联合创始人、CEO

一个作品从文字到影像、到导演、到演员,到最后的市场、观众,是要一体的、互相理解的,我每次问自己说,为什么做完这个项目要重新开始,这是很痛苦的事情。

流程不通就很难标准化,标准上不去,就更不用提专业,专业不到,就很难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个行业。这个行业需要更多的高端人才以及专业人才来到这个行业,只有把流程、标准和专业做到了以后,我们才能吸引更多的国际、国内优秀人才进来。

杨晓培

西嘻影业创始人、CEO

实际上,所有的题材不管大小,古装还是现实题材、创新类题材,在整个系统中首先要建立一个标准化的工业体系,实际上越细分垂直的分类越能体现工业化流程,然后重点是内容、人才、技术。

就我们而言,人才方面,整个开发的项目中有一个人才储备池,不仅仅是创作人才,也包括工业化流程体系中所有细分垂直类的人才、服美化道甚至是技术的人才;技术方面,实际上中国绝对不缺乏顶尖的技术,缺乏的是审美体系。

尹香今

万达影视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新媒诚品CEO

我提一下IP的选择以及项目的孵化,这可能是电视剧整个流程当中非常重要的,如果我们剧本没有解决最核心的问题,后面无论怎么做,导演、演员,谁也救不了这个剧。所以在电视剧管理上,内容前端的流程化、系统化特别重要,团队成熟的管理、系统化的模式会帮助作品完成得更规范、更好。

范志忠

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副院长,国际影视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

标准化,应该说是当前中国影视从粗放型增长转型为高质量增长,必须要面对的问题和话题。

我们的电视剧产量世界第一、银幕数全球第一,票房世界第二,今年有可能居世界第一。但是我们在标准化的建设上,中国影视工业1.0到2.0阶段,工业体系更多还停留在传统阶段。标准化建设就是规模化生产之后,通过标准的方式使得中国影视的生产能够最优化,通过标准的方式使得公司与公司之间、团队与团队之间按照一定的标准生产,他们就拆除了彼此之间的贸易壁垒或者说技术壁垒,而使得这种技术可以共享。

在这样的意义上,国内影视公司积累经验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主管部门、行业,包括高校如何能和企业、行业进行对话,探索出一套符合中国产业生产的标准化建设,肯定对推动中国电影影视,从粗放型增长走向高质量增长提供稳定的基石。

数字化探索

如何利用更多的技术来赋能内容产业?这是5G时代到来时,摆在从业者面前一道急需探讨的课题。

汪文斌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视听新媒体中心主任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提出和正在布局5G+4K/8K+AI的战略布局,把超高速的网络传输、超高清的视觉呈现,再加上智能化的制作分发三者结合起来,是总台现在的发展战略。

依据这个发展战略,一个实践就是把去年国庆大阅兵直播的信号接入全国十个城市70家影院,把电视时效性跟电影视觉震撼性两者结合,创造了一个新的词汇,也是一个新的电影品类,我们叫“直播电影”。

通过最新的数字技术,能够让电影、电视实现历史性握手,相信以后还会有更多新的出现。媒体融合对我们来说既是一个机遇,同时又是一个挑战,如果能抓住机遇就能使传统主流媒体变成新兴主流媒体。

黄昌勇

上海戏剧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同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数字技术、数字经济在文化领域产生了全方位的影响,这种影响是更新换代,是转型。

谈一点我们要关注的东西,我们现在很多影视制作期间,一些数字性的高端装备基本上都是国外进口的设备。这方面应该引起业界高度重视。另外,影视方面基本还是以艺术人才为主,文化艺术和科技的融合,国家现在非常重视,但从高校来看,文理分工的人才选拔、培养模式,尤其是艺术人才培养模式,对技术的重视不够,希望各方在艺术科技人才培养方面深入做探索。

李玮

1905电影网董事长、总经理

我们之所以要做1905GO,就是我们在数字化探索以及国际化传播方面的尝试。

说到数字化的探索,我个人认为数字化其实给国际化传播,以及工业化、标准化提供了一个很精准的基础。这一块对于影视行业的影响,首先是内容传播方面,它使覆盖性会更加地具有广泛性;其次是内容建设上面,技术的发展是倒逼着内容的升级和转型;然后是品质的提升,不管4K还是8K,既适用于新的内容生产,同时也适用于我们对原有片子的版权的修复和加工。

无论是技术也好,内容也好,本质都是服务于人,服务于一个用户,满足用户对一个内容便捷的获取以及对更高品质内容的获得。

周安华

南京大学亚洲影视与传媒研究中心主任、北京电影学院未来影像高精尖创新中心研究员

我们现在已经不是简单的数字技术了,而是数字技术深度化,这个过程直接带来的创作影响再这几个方面。

首先逐步地走向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第二是角色变化,创作者原来是编剧、导演、制片人等很明晰的岗位,现在可能成为一个造梦师,电影工作者自己利用智能平台、智能软件完成从电影的创意、构思,以及拍摄、剪辑和宣发过程;第三是传统剧组的概念会逐步消减,5G时代,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的情况下,剧组的工作不需要简单方块式、拼接式地完成,这不能达到5G时代工作的有效性。这些改变将带来整个生产的高度自主化和流畅化。

-END-

轮值主编:依梧

作者:叶晨玮

编辑:宵夜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