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安祿山奉詔進京,唐玄宗很高興,爲他舉行接風宴。席間,唐玄宗說:“你還不認識太子,我給你介紹一下。”說着,就把太子李亨叫過來。沒想到,安祿山見了太子,竟然說:“太子是個什麼東西!”

左右斥責道:“大膽安祿山,不得胡言亂語,見了太子還不趕緊下跪,你想造反嗎?”

你猜安祿山怎麼說?《資治通鑑》記載道,【左右趣之拜,祿山拱立曰:“臣胡人,不習朝儀,不知太子者何官?”】

安祿山說:“我是個胡人,不知道朝廷的禮儀,太子是個什麼官?我憑什麼向他下跪!”看看,這裝傻的水平可謂出神入化。

唐玄宗笑着說:“你真是個憨憨!太子就是儲君,也就是將來的皇上。朕百年之後,代替朕統治你們的就是他!”

安祿山立刻說:“臣太愚昧了,什麼都不懂。過去我只知道陛下您一個人,誰知道還有儲君太子,太亂了,臣這腦子不夠用!”這裏,《資治通鑑》記載,【臣愚,曏者惟知有陛下一人,不知乃更有儲君。】

說完,跪倒,向太子叩拜。

唐玄宗聽完,心裏倍高興:“安祿山真不錯,眼裏只有我,是個貼心人啊,”從此以後,對安祿山言聽計從,【益愛之。】

安祿山知道唐玄宗寵愛楊貴妃,有一次,趁着唐玄宗高興,上奏說:“臣自幼父母雙亡,沒有享受過母愛的溫暖,貴妃娘娘懿愛慈祥,像極了我的母親,我想認貴妃爲母,請皇上成全。”

唐玄宗和楊貴妃感覺很好玩,立刻說,準了。於是,安祿山成了楊貴妃的乾兒子。

看看,安祿山多會見風使舵。發跡前,他在節度使張守圭的手下做捉生將,《資治通鑑》記載,【善揣人情,守圭愛之,養以爲子。】安祿山本來是張守圭的養子,見了楊貴妃,馬上又認了一個乾媽。這種不要臉的精神,不服不行啊。

安祿山認了楊貴妃做乾媽沒多多久,有一次,唐玄宗在勤政樓設宴,玄宗和楊貴妃並排而坐,安祿山拜見的時候,先給楊貴妃磕頭,然後才向唐玄宗行禮。

唐玄宗不解,問道:“安祿山,你爲什麼先拜貴妃後拜朕呢?”

安祿山回答簡直絕了:“我們胡人的風俗,先敬母親後敬父親,我可不是對陛下不恭啊。”

唐玄宗聽後,大悅。從此以後,安祿山成了唐玄宗和楊貴妃的活寶,無論誰說安祿山必反,唐玄宗也聽不進去。

公元748年,唐玄宗賜給安祿山丹書鐵券。到了750年,更是封安祿山爲東平郡王,唐朝將帥封王就是從安祿山開始的,可見,唐玄宗對安祿山有多寵愛,多信任。

可惜,這種信任給大唐王朝帶來滅頂之災。公元755年,安祿山起兵造反,史稱“安史之亂”。這場動亂歷時八年之久,從此,大唐由盛轉衰。後來,叛軍打到京城,唐玄宗不得不倉皇出逃。

這個故事,《資治通鑑》有完整記載。無疑,唐玄宗這個領導不合格,他被安祿山騙的很慘,不但失去了皇位和愛妃,還差點把大唐江山斷送。那麼,這個故事給我們什麼啓發呢?

第一,從唐玄宗(領導)的角度看。作爲領導,不但要知人,而且要知己。別人爲什麼巴結你?不是你多有魅力,也不是他多麼真誠,人家是另有所圖。圖什麼呢?不是圖你的錢,就是圖你的命。要記住:口中抹了蜜的人,腹中一定藏了劍。也就是說,你春風得意時,肉麻地吹捧你的人,在你落魄潦倒之時,一定會落井下石,一定會雪中撤炭!

第二,從安祿山(下屬)的角度看。安祿山爲什麼能夠青雲直上,有四點很關鍵。一是擺平領導身邊的人,大家都說他好話,這叫經營人脈。二是洞悉仕途之上的遊戲規則,把個人才華和皇帝需要結合起來,始終讓皇帝保持存在感,這叫向上溝通。三是攀附楊貴妃這顆大樹,充分利用與楊貴妃的“母子關係”鞏固地位,這叫把握機遇。四是捏住領導的脈搏,極盡吹捧之能事,哄得領導心情愉悅,這叫投其所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