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談談教育的話題。

目前,咱們國家的教育體系是分爲普通教育和職業教育。在經過了9年義務教育之後,這場分流就第一次到來了,決定這場分流的就是中考成績。咱們國家的普高、職高比例一般來說是5:5,甚至有的地方是4:6,這就意味着可能有一半的初中畢業生上不了高中!將來你是上普高走高考升大學,還是上職高畢業就業或到高等職業技術學院繼續進修。這是不得不做出選擇的抉擇。

退一步說,即使你過了中考的獨木橋,擠上了當地的示範高中,但將來升入985大學和211大學的可能性固然有,但你必須要面對一個現實:被這些高校淘汰的可能性是很大的,“僧多粥少”就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也許,這就是目前我們暫時無法改變的“教育分流”。其實,還有一種教育分流也應引起大衆的重視,這種分流更有實際意義。從某種程度上說,它甚至影響到社會的穩定。

從根本上說,教育分流的本質就是“合理”的資源配置,也就是說教育要滿足社會的需求。社會的需求是什麼教育就往某方面分配些什麼。

今就拿護工當做話題。生育政策的改變,間接告訴我們一個事實:目前我們已經進入了一箇中度老齡化的社會。這樣的社會極度缺乏護工。

因爲我們的老年人需要被照顧,而且需要大量的年輕人去學習護理。這個缺口目前測算少了500萬。

什麼樣的人才會去做護工照顧老人呢?從目前人們的普通觀念來說,應該是成績差的。爲什麼呢?

打個比方,一個拆遷戶家的小孩,中考沒考上高中,你分流他到職業學校去學護理專業。他可能去當護工去照顧老人呢?而目前的現實是我們之前一直在城市中招收的老年護理類專業的學生一畢業,就放棄了工作。他們根本就不願意去做護工。

原因很簡單,他們中的相當一部分都是大城市本地人的子女。人家家裏有套房子收租,衣食無憂,爲什麼要辛辛苦苦去做護工照顧老人呢?何況這職業說出去自己的臉上也無光!對他們來說,票子不愁,面子最重要,他們沒必要從事這份工作。

護工收入即使一點都不低啊,可是人家並不缺這個錢啊。所以給這些人投入教育資源,讓他們去學習老年護理,就是浪費國家的錢。

什麼樣的人適合呢?

出身農村(還包括城市中的低收入人羣),父母沒什麼錢,受過一定程度的教育,中考成績不是那麼好的。這些人是送他們去讀個二本三本學個高大上的yes還是分流進職業院校學習類似護理類的專業好呢?

我們不妨放眼當下:

全中國每年出生人口當中,只有1%的人可以上985,剩下的多數都是普通人。他們能不能在社會上找到合適自己的位置,纔會真的決定社會是不是穩定。我們不應忘記,社會的穩定是靠99%,而不是尖端的1%。

教育分流帶來的纔是社會的穩定。因爲多數人都能在教育分流中找到合適自己的位置。這套體系從德國發源,在新加坡發揚光大之後,一直都是非常有利於社會穩定的。

當然,若真的如此分流會有點難度,小編認爲首先是觀念上的問題。

人們首先應消除職業歧視,在孩子小時候就給他們介紹各類職業,讓他們早早了解,等到高中畢業再做選擇,因爲高中教的知識也是生活中用得着的。能考上什麼學校過上什麼樣的生活,靠的是每個人自己選擇的目標和努力的程度。

我們的社會應該營造這樣一種氛圍:勞動無貴賤,職業無高低。

有網友表示:歧視的原因就是收入和工作環境的差別,現在人不想如何改變這些,淨看着別的工作更好,費盡心思要進入他認爲好的工作中。我認爲這種想法根本不現實。

一位在養老行業打拼多年的網友透露:“護工收入低,工作時間長,特別是陪護失能老人的護工,工作瑣碎,非常辛苦,你們見過半夜不時起來陪着失智老人不能睡覺的護工嗎?有的,真的有。而他們的收入,遠不及月子保姆。所以護工幹長得長的很少。”

這位網友反應的可能是純護理工作。

在此強調一點,我國老齡化趨勢不可避免,養老行業是朝陽行業,護理方面的需求很大,有很大的發展空間。當然,護工和純護理不是一個概念。但無論是對護工還是純護理工作,小編希望社會能對這個行業工作的人給予充分的重視。比如提高他們的收入改善他們的工作環境。若有關部門能在這方面對就業人員出臺些優惠政策或者有補助的話,目前的就業缺口會有所改善。

相關文章